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北京话(1750-1950)“正”类副词主要包括“正”、“正在”、“正然”、“正自”等四个。“正”是“正”类副词中最重要的一个,由“远行、长征”义慢慢虚化而来。同现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中的“正”可以用在“正+VP”和“正+VP十之间/间/之时/时/之际”结构中;随着副词双音化的发展,“正在”、“正然”、“正自”相继出现。“正在”在1750——1950年间,与“正”相互竞争,并取得了优势,在现代汉语中成为“正”类副词语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正然”、“正自”则在这段时期内,慢慢退化,并几近消失。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部约二百三十年前口语性极强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当时北京话为基础写成的。本文拟就其程度副词“最”的用法的分析来比较它的发展过程。具体分析方法如卜;(1)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所修饰的是哪些词、哪些结构(2)对所饰词语的具体分析a.对动同、形容词意义的制约(褒、贬、所表达的情感等)b.对动词、形容词有无音节限制C.其他结构,结构的类型门)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不”的连用(4)与现代汉语功能的比较归纳据统计,《红楼梦》的程度副词“最”共出现186次,修饰的词语有形容词,动词和动词短语。《现代汉语八百…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抽象名词、具体名词以及形容词放在量度层面上加以比较,试图从量的角度去揭示“有 名”结构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原因。同时从生成机制与表义特点两方面区分了“程度副词 有 名”结构与“程度副词 名”结构,由此看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发生学上的先后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中的程度副词“最”,可以划分为两类:(1)达到极度的客观相对程度副词;(2)程度级量较模糊的主观绝对程度副词。不独有偶,“颇”“仅”“相当”“极”“太”“十分”“还”“较”等程度副词也有两个程度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VP”1和“有+VP”2二者存在区别:“有1”是动词,VP1只能是少部分单双音节动词,担任“有1”的宾语,“有2”承担三种语法功能,VP2不受音节或性质的限制,结构类型丰富。“有+VP”2结构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有”的隐退与“了”的出现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了”的专职身份使得“有+VP”2格式在主流语言中隐退。“有+VP”2复出受方言、外来语、传媒、语言机制、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释湖南娄底方言中的一些与今通语有较明显差异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用“~”代替被释副词的一个字,该副词有几个字,就用几个“~”。将所释副词分为六类: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方式副词、否定副词。若某词兼属其中两类,则按该词释文中排在前面的一类归并。壹程度副词一蛮,多,好(一)表示程度很高。相当于“很”、“特别”。“蛮”的分布很广,基本上可用于所有性质形容词前,是一个通用的程度副词。“多”和“好”只用于某些隐含数量意义且表数量之大的形容词前,如“高、长、深”等,不能修饰如“矮、短、浅”…  相似文献   

7.
中动结构是一种跨语言现象,其句法结构为主语(NP)+谓语(VP)+修饰成分(AP),语态为主动态,主谓的语义关系为非施事关系。通过从形态句法的语言类型学角度,对英汉中动结构的动词短语(VP)的句法结构特征进行差异性的对比分析,探讨谓语(VP)句法结构在两种语言中存在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语法著作及教材在谈到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时,都笼统地指出日语程度副词可修饰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以及一部分名词和副词。但实际上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副词是受一定限制的。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近代小说中的具体用例,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分类阐述,分析了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词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副词“很”修饰粘着动词时很有特色。粘着动词不能单独受副词“很”修饰,后面必须要带上相应的成分。粘着动词受“很”修饰时,后面所带的名宾成分不能用介词结构提前作状语。粘着动词受“很”修饰后,其宾语语义选择受构式制约。“很”修饰粘着动词结构层次为“很+VO”,而不是“很V+O”。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识解的角度分析了定语从句中关系副词与“介词+which”结构转换所造成的认知心理差异,表现为两者语义分布层级不同,“介词+which”结构的语义精确程度和详细程度比关系副词更精细,对先行词的修饰限制属性更强;两者突显侧面不同,关系副词突显关系性射体,“介词+which”结构突显名词的侧面;另外,两者视角不同,关系副词落在主句成分与从句的关系上,“介词"4-which”结构落在先行词上,突显先行词的事体属性。通过深入分析调查,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关系副词与“介词+which”结构转换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1.
"是时候+VP"是近年来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兴结构,结构中的"是时候"一般整体使用,可以受到状语和情态动词的修饰。VP可以是具有祈使意味的趋向动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和使令动词等,自主动词都可以进入"是时候+VP"结构,非自主动词只有一部分可以进入。"是时候+VP"与"VP+是时候"都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表示肯定或否定,但是"VP+是时候"可以肯定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受情感类情态副词修饰,句中常使用停顿。  相似文献   

12.
新邵湘语的极性程度助词"不过"可用在程度词及其短语后表示程度深,也可用在一些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非程度词及其短语后强调高程度,形成的"VP不过"主要有意愿类和单纯强调类。近代汉语中也有"不过"作程度补语的现象。新邵话助词"不过"说明湘语中存在形容词、动词及其短语直接后附程度标记的现象,且是唯后置型程度标记。  相似文献   

13.
程度副词与比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是现代汉语中程度量的标记词。根据对“比”字句及特指问句的适应能力 ,程度副词可分为三类 :主要用于程度比较的“更”类、程度确认的“很”类以及兼具二者特点的“最”类。“很”类程度副词所依据的常识标准或心理标准在句法上无须出现 ,这是它们的无标记用法 ;此类程度副词也可以出现于某些有明确比较对象的比较结构中 ,这是它们的有标记用法。程度副词的历时发展表明 ,相对程度副词与绝对程度副词的区分并非历来如此 ,《红楼梦》中“最”与“极”功能的相通性 ,正反映了历史上这两个程度副词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论方言副词“忒”的语义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忒”是一个方言副词,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结合大量的语料,包括《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角度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包括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合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类表示程度恰如其分,合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儿女英雄传》一书中副词“索性”的用法,从“索性”所修饰的结构与句式看,“索性”常用于动宾结构,多用于“把”字句,其谓语部分必是一个复杂成分;从语义特征看,“索性”所修饰的句子,其主语NP具有[十人,十施事]的特征,谓语VP多数有[十述人,一心理,十及物]的特征,“索性”本身语义特征为[十人的主观意愿,十干净利落,十做某种动作行为]。该书中“索性”可修饰否定式的述能结构,又可修饰被动句,这是近代汉语副词“索性”不同于现代汉语之处,其余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范围副词一般可分为两类:总括范围副词和限止范围副词。本文研究的是前一类。笔者根据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把总括范围副词进一步分为两小类:第一小类的意义相当于“一起”、“共同”,第二小类的意义相当于“都”’、“全”。本文的这一部分只谈第一小类。本文主要从出现频率、语义指向、与主语、谓语结合的紧密程度、分布特征四个方面对这一小类词进行描写,进而探究造成范围副词用法特点差异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你敢(VP)!、你再+VP!、我让(叫)+你+VP!”是汉语中三个常用的反义威胁语格式。它们形式简短,都能表达与字面意相反的意义,在使用时机和威胁力度上构成一个等级序列。反义威胁语的使用机制源于言语交际的“经济原则”和“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口语存在一个典型构式“好(你/一)个X”。在结构语义上该构式可以分化为三个小类:好(你)个+消极性词语NP;好(你)个+表人名词或短语NP;好(一)个+NP/VP。构式“好(你/一)个X”的构式义是“结构赋义”的结果,三个小类在语境适切性、定指与不定指、焦点结构及主观性等方面各有其独特的语用特点。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分析了构式的外部结构关系,“好(你)个X”通常前置,而“好一个X”倾向于陈述维度,可前置也可后置。最后分析讨论了构式形成的几个可能动因,如类推、非常规语序、反向认知、叠加强化和去范畴化等。  相似文献   

19.
程度副词“太”的否定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主要有“太不VP”和“不太VP”。它们的句法结构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学者们对“不太VP”的句法结构的看法存在差异。通过对其句法结构的比较分析,揭示其内部存在的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NP+VP+P.P.”结构的传统研究多限于语法结构上的分析,这种传统的语法分析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形式上的分析和解释,是一种传统的分析方法。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来分析和探讨“NP+VP+P.P.”结构。语用分析是一种功能上的解释,是一种功能分析,它一方面主要分析所牵涉到的诸多句子,这就涉及到了句子的语义内涵;另一方面句子的含义也随时随地的在变化。“NP+VP+P.P.”结构是由各成分(主语一谓语一宾语一宾语补语等)之间的句法关系网建立起来的。从语法角度理解此结构主要是对词语、句子结构的显性理解;从语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