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民主测评的办法推荐干部,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程序,也是防止用人失察失误的有效措施之一,能够充分体现干部路线中坚持群众公论的原则,有利于选准用好干部。但在某些时候,在具体工作中,也会出现民主测评结果失真、失实,出现误差或较大差异,形成“公论不公”。“公论不公”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广大群众和干部的不满,严重影响了《条例》的正确贯彻执行。因此,如何减小民主测评与真正民意公认的误差,解决“公论不公”的问题,就成为摆在组织人事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公论不公”问题存…  相似文献   

2.
年轻干部违规"火箭提拨"现象折射出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影响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断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工作制度,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努力实现选人用人上组织认定与群众认可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干部选拔工作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干部选拔工作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用人所长的用人原则。高校领导班子应实现最佳配置,班子成员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特征互补上也应进行合理配置,要重视党外干部、女干部的配置。要科学地减少领导干部的职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才重要战略意义、选人用人的方针和原则、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有特色的选人用人机制理论。邓小平选人用人机制理论是我国新时期选人用人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衡量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尺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科学的用人原则落实好,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选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的关键在于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良好的机制是保证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所在;从当前情况看,最重要的是创新用人导向机制、民主推荐机制、考察机制和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6.
用好的作风选人 ,选作风好的人 ,是新时期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 ,也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基本内容。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的不正之风 ,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是与党的干部路线背道而驰的。需要我党统揽全局 ,与时俱进 ,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做好选贤任能、知人善任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强调,在用人上要“坚持任人唯贤”,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也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一要求强调了选人用人的两个方面:一是从选人目标上,要“选作风好的人”;二是从选人氛围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必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军领导和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都把发现、使用、培养、吸引、留住人才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知人善任,适才适用选人用人,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和选人用人标准。  相似文献   

9.
建立与时俱进的干部选任新机制,必须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加快领导干部选拔方式改革,推行公开选拔.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制度建设,疏通"下"的渠道,真正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对于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0.
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建设,是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大问题.必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构建干部选拔任用的良好机制,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质量,才能有效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  相似文献   

11.
民主测评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已经受到各级组织部门的重视。民主测评的价值意义深远,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体现了群众公认的原则,突破了以往某些制度缺陷的羁绊,为领导机关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激励制约作用,对遏制"吏制"上的腐败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推进党内民主以及整个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对组织部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常军 《金陵瞭望》2008,(17):45-46
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13.
为官德为先     
沈小平 《中华魂》2011,(12):27-27
人品官德.历来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这一要求。既是各级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也为领导干部加强人品官德修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坚持用“五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党的要求为官、以德修身、按群众期盼千事。应是为“官”从政的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校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完善高校选人用人机制,是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选用工作的行动准则和目标指向.通过实地访谈调查,深入分析宁波高校选人用人机制上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在借鉴各地高校选人用人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完善干部教育培养机制、完善选人用人监督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拔任用什么样的人,用什么的观念选人用人,这不仅是一个人才标准和具体工作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问题。选拔任用干部要以坚持“德才兼备”为原则,以选贤任能为立足点,着眼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政治、知识,能力、权力观人格素质等方面去把握。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新的高度,赋予符合时代发展选拔任用干部新的理念内涵。  相似文献   

16.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追求。改革干部选任方式,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途径。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坚持公开政策规定,规范选任程序和坚持群众路线,实行量化积分和干部任用票决等措施,形成干部选任的科学机制,确保干部选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有效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中层干部队伍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的学术属性和公益属性决定了高校具有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完善高校中层干部竞争性选拔工作机制,关键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立足高校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实践探索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合理设置评价主体,优化评价内容,改进评价体系,提升选人用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以扩大教职工参与度和知晓面为重点,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的民主质量和公信度。  相似文献   

18.
许燕青 《金陵瞭望》2010,(20):35-36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多元化的趋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凸显成为复杂艰巨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重点问题。当前.下关区正处于“三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尤为重要。区委组织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干部、民主公开的制度识别干部、规范有序的程序选任干部.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  相似文献   

19.
高组 《金陵瞭望》2010,(17):47-47
近年来.高淳县委鲜明提出重实干、重实绩、重品行、重公认的“四重”用人导向,注重在招商引资、城市拆迁、项目建设、维稳信访的“四个一线”选人用人.积极推行竞争性方式选拔领导干部.大力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合力任用其他年龄段干部.干部队伍活力明显提高。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考评机制.强化一把手配备和监督管理.加强领导干部任期交流.优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结构.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中组部印发了《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简称"一报告两评议")。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对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个方面的体会和认识。一、要把评议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结合好一是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与新选任领导人员民主评议结果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坚持选人用人工作标准、程序和纪律,选任工作的民主评议结果就好,所选拔领导人员群众就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