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最近在武昌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研讨。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分期问题。有的同志同意现有的通史和专史的划分方法,即将1957年以前划分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1957年以后划分为“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1976—1983)。这种分期方法与目前流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原理教课书中关于我国计划管理体制沿革的分期大致相似,主要是沿袭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的划分方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七卷本)除了战争  相似文献   

2.
1989—1990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反对、阻止到被迫赞成的心路历程。究其原因:民主德国经济政治危机不断加深;联邦德国大力推进两德统一;西方大国及东欧一些国家对德国统一表示理解和支持;苏联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其对德国统一进程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3.
雷大川 《北方论丛》2006,9(2):102-105
1931—1945年苏联以两面手法布设其远东战略:一方面苏联支持中国抵抗日本的侵略战争;另一方面,苏联为保障自身安全、谋求对日妥协而不惜侵犯中国主权。这种绥靖与抵抗两手策略交替使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而无法北上进犯苏联。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严重威胁着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1918年起土耳其和英国军队先后占领巴库等石油产区,至1921年初苏俄石油出口量几乎为零。苏维埃政权稳固之后决定以出口石油换取外国设备和其他工业必需品,但收效不大。1923—1925年间西方大石油公司购买苏联石油产品的数量猛增并意欲控制苏联石油产品的出口和销售,苏联政府顺势而为,通过不断努力在世界石油市场上获得了一席之地。1926—1928年间英国等西欧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排挤苏联石油,苏联遂与美国石油公司建立起伙伴关系,利用美国公司的营销网络与英国分庭抗礼。1929—1932年间英国停止抵制苏联石油产品,意味着英国要求苏联政府补偿企业国有化损失的方案落空,苏联获得了在世界市场上销售石油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5.
人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罗斯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与我国人的问题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理论性质、实现路径、历史命运的不同.这些差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充分体现.通过对比两国人的问题的不同,有助于我们揭示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有助于我们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在讨论通过1986——2000年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同时,也确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苏联1986——2000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保证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完善生产力布局。加强共和国和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和专业化,增强共对巩固国家统一的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1931—1945年,苏联的对华政策分三个历史阶段,突出表现为两重性的特点,其正义性、进步性是由苏联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其非正义性、非进步性是由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苏共对中共无产阶级性质的怀疑等因素决定的。苏联对华政策的两重性对中国抗日战争既具有积极作用,又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农业问题由来已久。近5年来它每年的粮食产量均低于五年计划所定指标的14—15%,不得不花大量外汇去进口各类粮食和副食品。即使这样,其国内市场上的食品供应仍然严重短缺,有8个加盟共和国对肉类、黄油、乳制品甚至土豆等食品都实行凭票供应。苏联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畜产品产量、食品的品种与质量等各方面的指标,都  相似文献   

9.
沙俄的本土扩张以及苏联时期民族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是苏联民族问题错综复杂的根源.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加剧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矛盾,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的成绩,夸大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文章追溯了苏联民族问题的起源,分析了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的成绩、不足以及民族问题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从事俄罗斯(苏联)问题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78年,为加强对苏联问题的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了苏联研究室。1984年,由苏联研究室扩建为苏联研究所。1993年,由苏联研究所更名为俄罗斯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下设俄罗斯政治研究室、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俄罗斯文化研究室和中俄经济文化信息交流中心。 俄罗斯研究所成立20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基础知识雄厚、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先后撰写出版了《苏联区域经济》、《黑龙江旅行记》、《日韩俄畜禽市场概览…  相似文献   

11.
在苏联由“超级大国”到最终分崩离析的演变过程中,民族问题是主要诱因之一。自民族纷争始,以国家分裂终,民族因素在苏联演变与解体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苏联民族问题的失策,导致了少数民族民族主义的滋生、蔓延,在此,我们把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细分为三个层面:文化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通过对这三个民族主义的分析,来透视苏联民族问题的隐患,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苏联早已消失在浩瀚无边的苍穹里了,作为一个特定的国家,它显然是不再归来了。但在它存在过的那片土地上,却有许多东西令人深思。闻一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著名苏联—俄罗斯问题专家。他曾多次访问俄罗斯,将其对这片土地的所感所思断断续续记载下来,它们涉及了那个消失掉的苏联和现在正在为生存而拼搏的俄罗斯。它们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写就的:一是对这个国家历史的研究,二是这个国家目前的现实,三是那些已经被解密的档案文件。红场曾是苏联的象征,遵闻一先生所嘱,我们把这束杂记就叫做《红场纪事》。  相似文献   

13.
闻一  张弘 《社会科学论坛》2013,(12):130-149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中国人了解苏联的唯一来源。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学者的苏联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一些专题性研究。但是,市面上一直缺乏一部资料详实、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苏联通史著作。2013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闻一的著作《俄罗斯通史1917—1991》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本书用解密后的苏联档案为基础,为读者客观深入地展示了苏联七十四年的历史。前不久,本刊特约记者张弘采访了刚从俄罗斯回国的闻一先生。  相似文献   

14.
鲍里斯·瓦西里耶夫(1924——)以其卫国战争题材三部曲,在当代苏联作家的行列中占据一个突出的地位。瓦西里耶夫属于“前线一代”的作家,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不久就走上战场,战后成为军事工程师,三十岁才开始发表作品,此后十五年内仅仅写了几部剧本和电影剧本,影响不大。但是,后来的十五年(1969——1984)情况大有改观。一九六九年作  相似文献   

15.
二、三十年代苏联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吸收外资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21—1926)和工业化、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时期(1927—1937)。 1921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党和政府实行了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  相似文献   

16.
5月28日至6月1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河南省外国文学学会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苏联文学现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苏联文学研究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苏联文学史问题以及“回归文学”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虽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民族问题对苏联解体可谓关键因素.作为多民族国家的苏联,一直存在着四种类型的民族问题.由于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严重忽视本国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因而在民族理眄论与民族政策上忽左忽右,连连失误,以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8.
一月六日上午,刚离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教育参赞张坚教授应浙江省国际问题研究学会、苏联东欧问题研究分会的邀请,在浙江省国际贸易中心会议室作了苏联问题的报告。 张坚教授首先谈了苏联的基本情况,接着从经济、社会、政治思想和民族问题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介绍。并着重讲了舆论导向的偏差和追求极端民主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  相似文献   

19.
后苏联文学和苏联文学有很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随着在国家法律上的合法化,东正教大量进入了文学创作,不仅成为文学叙述的常见内容,更成为文学家理解俄罗斯问题的思想资源。这种情形成就了后苏联文学特色:末世论成为解释俄国历史问题的方法;弥赛亚成为重新叙述苏联问题的有效途径;复活被用来认识认知后苏联俄国问题的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20.
从一九五八年底到一九五九年初,在世界人类面前,出現了一些光耀夺目、激动人心的数字。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年来大跃进的胜利結果和新的一年更大跃进的奋斗指标。赫魯曉夫同志代表苏其中央,提出了一九五九——一九六五年发展苏联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有人說,这正象两顆人造卫星那样吸引着全世界的注意。这些动人的数字,証明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标志着偉大的苏联在建設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迈步前进的巨大步驟。去年十一月中旬苏联发展国民經济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