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阶段国家资本主义是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我国生产力状况是国家资本主义生存的根本原因,主体经济与非主体经济同时并存的客观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范围内的两制共处是使其具有生成的理由。国家资本主义不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而且在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仍应允许存在,并遵重其自愿选择前途。  相似文献   

2.
(一) 区别姓“资”还是姓“社”,实际上至少有两个层次,或两种角度、两种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就某些事物本身的性质而言的,比如“三资”企业是什么性质的,私营雇工经济是什么性质的,等等。我们常说,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三资”企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也就是说,后者在本质上不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办企业,是一项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武汉地处内陆腹地,吸引外商投资兴办“三资”企业,这对繁荣经济、建设武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武汉如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怎样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怎样扩大吸引外商投资的规模?如何引导外商投资的投向?这关系到武汉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三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979年以后,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外商在我国的投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发展尤为迅速。截止1987年年底,我国已有“三资”企业8,018户,其中合资、合作企业7,851户,外商独资企业167户;“三资”企业投资总额285.8亿美元,注册资本235.1亿美元(其中外方投资147.2亿美元)。从1988年2月开始,我们对上海市“三资”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旨在总结成功经验,发现不足之处,探讨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步伐加快,苏南地区“三资”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路子越走越宽,成效越来越大。由于“三资”企业能充分运用合资外方的销售渠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注意运用国家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宽松条件,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后劲足,显露出勃勃生机。一批产品上档次、技术上水平、质量上台阶、效益上一流的“三资”企业开始脱颖而出,对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特别是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在大踏步向前发展的进程中,由于“三资”企业发展尚处在探索阶段。经验不足;“三资”企业的发展带有“先上马、再备鞍”的性质,一些配套完善措施也来不及跟上,因而,对“三资”企业的管理,确实存  相似文献   

6.
构建我国中部地区“三资”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孔祥国8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滞胀、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市场需要的相对饱和,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资投的热点,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大陆利用外资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之后,乡镇“三资”企业的发展正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截止今年6月底,江苏省业经批准和投产的乡镇“三资”企业达6000多家,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60%,合同利用外资40多亿美元,占全省的50%,成为全省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乡镇“三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普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三资”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零”利润现象或亏损现象.但即使如此,部分“三资”企业却还在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究其原因是这些“三资”企业在有意识地进行避税活动,其结果是部分外商的母公司(跨国公司)大量获利,而我国的税收大量流失.因此,对“三资”企业的避税手及、影响避税的因素及反避税的对策等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涉外投资环境的完善及其法律保护李晓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涉外投资已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外资引进,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势头发展很猛的外资利用形式。有数字表明,到1993年末,在我国注册的“三资”企业有167500个,注册资本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研究了浙江省“三资”企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了构成该省“三资”企业现有产业结构的基本原因;并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发展的战略产业、价格体制、“复关”对该省“三资”企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民族工业的保护等问题分别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管理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两个车轮”之一,是现代文明的“三鼎足”之一。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管理总是与管理人员密切相关的。因此,管理人员的佼佼者——管理人才,在每一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就越来越引人瞩目。一些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曾经指出:一代新型的管理人才在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毫无疑问,管理人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千千万万的管理人才。但是,我国管理人员的现状却与形势的发展要求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从厂级主要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看,据对浙江省第一批整顿的大中型重点企业的领导班子和浙江省二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可能提出消灭私有制的任务,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包括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此相应,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列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意味着将长期处于“制度外”多种非公有制成分列入了“制度内”。公有企业的非公有化不等于公有资产的非公有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支配力。今后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重要方面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和非社会主义成分融为一位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包容多个所有者的资产。就现阶段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路径来说,私人资本可进入公有企业内部置换公有资本。对公有企业来说,资产结构重组的重要方面是置换企业中的资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分析经济特区“三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三资”企业保留必要的指导、监管并提供服务等的职能作用,正是这些必要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了宏观调控与有效服务之间的密切联系的逐步形成及其有机结合,保证了特区“三资”企业的日益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国情,认为“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的基本职能应是孵育企业,而不仅仅是“产业开发”。随着“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其地位和主要功能应该定位在科技与经济之间的结合点上,即把孵育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包括八个方面的科学内涵:(1)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科学地界定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扩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畴。(3)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予以新的界定。(4)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5)充分肯定劳动者合作股份制是集体经济。(6)第一次明确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明确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国有经济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8)第一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强化税收工作,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税收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虽然市场经济在许多方面优于计划经济,但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这就需要国家通过经济、法律手  相似文献   

17.
外资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方法探讨张国平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三资”企业似雨后春笋,迅猛发展。“三资”企业中外方独资的企业由于其产权制度、用工方式、管理体制明显不同于国有企业,因而它的发展给计划生育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加强外资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笔者...  相似文献   

18.
在“保护竞争”的方针指导下,社会主义企业竞争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已逐渐体现出来。但是,它同样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企业竞争,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竞争就是互相争胜。社会主义企业竞争是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各企业力争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争取以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保证企业在生产中和市场上都处于有利的地位。技术交流就是把自己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发明的新技术向别的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并不断产生新的民事法律关系,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集体、公民以及“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人民检察院必须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土地法律制度中,地价法律制度是其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我国立法现实,结合涉外谈判的实务,就有关地价法律制度的设计与运行作些肤浅的研究。一、立法根据及条件所谓地价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有权机构所制定的有关地价的管理、作价原则、作价标准和计算方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我国,地价法律制度溯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当时,我国正在全方位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下简称“三资”企业)叩开了中国封闭型计划经济的沉重的大门,在千千万万个企业法人的大军中迅速崛起。涉外经济的出现,不自觉地催生了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