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筑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为我们提供吃住的,有为我们提供娱乐的,还有让我们欣赏的。它们大量的存在,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所以,那些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赢得了我们的喜欢。尤其是带给我们快乐和提供方便的古典的、新式的、中国的、外国的各种风格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师     
我们班有位人人羡慕的班主任——宋继红老师。 宋老师很有爱心。为了让我们的快乐童年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她不怕辛苦,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为我们全班同学建了网页,制作了电子书,使我们能在网上看到我们自己的日记、作文、照片等等。我们高兴极了,也更爱写日记和作文了。爸爸妈妈说宋老师很有爱心,而且有能力、有思想,是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4.
“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作文!”这是多少老师、家长的心声。一直以来我们都存努力探索,力图找到合适的途径,让我们的孩子学得轻松,写得不累。然而静下心来,我们又不得不看到现状的不足:许多小学生的习作处于文学化、成人化、虚构化、模式化的状态。担忧之余,我们不得不思考: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孩子无米成炊?都不全然。只是我们对“生活”这块沃土的资源挖掘赶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只有源于生活的作文才会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5.
家乡——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谁能忘怀呢?是的,无论我们走多远,家乡将永远深埋在自已的心中。家乡是我们希望,家乡让我们骄傲,家乡令我们向往,因为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土地等景物是那样的美丽而迷人。同学们.这一切不正是我们习作的好素材吗?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来赞一赞自己家乡的美景吧!  相似文献   

6.
进运     
少年时,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率意而为,毫无心机,哪里懂得察言观色,看人眉头眼额,管谁讨厌我们、嫌我们、瞧我们不顺眼,照样嘻嘻哈哈过日子。  相似文献   

7.
《今日南国》2008,(12):25-29
2008年5月12日,大地痉挛,山崩地裂,数万人顷刻殒命。山河齐哀,举国同泣。 四川“5·12”大地震震恸中国,让整个世界为之沉痛。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大爱,感动中国,感动世界。我们目击催人泪下的悲剧,目击感天动地的援救:目击我们的国家,在灾难中前所未有的可敬与团结;目击我们的民族,在灾难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可爱与和谐;目击我们的人民,在灾难中呈现出坚忍顽强,善良本分,守望相助。 这是13亿中国人民必将共同铭记的一段岁月,我们在相互守望中再一次感悟—— 5·12之后,我们都是四川人。5·12之后,我们走在一起。 如今,悲切仍在心底,生命依然茁壮。我们欣喜地叠到,许多灾区人民擦干眼泪,告别逝去的亲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坚忍地踏上恢复生产、量建家园的新征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已出台一系列灾后重建计划;我们更欣喜地看到,地震灾区正在快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受灾群众安置、支援灾区的物资发放,以及就业、就医、就读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重建规划制定、恢复生产等已成为灾区的工作重点……废墟上正处处闪现着重建家园的身影。 5·12之后,让我们一起面对苦难,用心感知世界、用爱温暖世界、用行动美化世界。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千万个重新温暖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件件动人故事敲击着我们的心房,令我们激动不已,但是我们只有在感性层面上的激动、感动是不够的,在激动感动之后,我们必须理性地思考我们面临的责任,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这样才是对罹难同胞的实际怀念和对灾区人民的有效支援。  相似文献   

9.
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 《社区》2013,(20):40-40
在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出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朋友笑着说:“好好,应该,应该!”于是他先把我们领到先贤祠。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人口处,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  相似文献   

10.
她是我们的辅导员,也是本校的研究生学姐;她和我们年龄相近,很快打成一片,我们以“姐”称呼她。作为辅导员,她带来满满正能量,真诚、率直、开朗,时刻关心我们;做为学姐,她说自己没什么经验,却有很多教训可以让我们学习;作为学院宣传工作的主心骨,她带出了一支出色的宣传队伍和一个日渐成熟的院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李琼 《女人世界》2008,(5):20-23
心理学家说,人的一生,我们容易忘记很多东西,尤其是大悲大苦,否则,人还没有活到老,便会被痛苦压死。于是,我们往往忘却了很多东西.很多人:童年的第一个伙伴、初恋情人、甚至与自己同床共枕多年的前夫……。经历那些伤痛之时,陪着我们的除了回忆之外,还有什么呢?是亲人,是我们的母亲;经过那些伤痛之后,我们往往容易忘却最珍贵的爱。  相似文献   

12.
方平 《新天地》2011,(11):153-153
走近教学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课堂封闭性过强而开放性成分少,我们的课堂较多呈现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我们的教学唯教材、唯教参和教案。这些现象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懒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路上     
姚秦川 《百姓生活》2013,(10):17-17
“三岁之翁,百岁之童。”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虽然说得夸张,可对于我们的人生旅途,却是一个深刻、智慧、意味深长的告诫。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上路的时候,到我们结束旅程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老也好,少也罢,毫无例外,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路上。  相似文献   

14.
李洪省 《新天地》2011,(12):191-192
心怀对乡土文化的热衷和对地域文化资源发掘的情结,笔者执教了我校的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火热的教学情境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文本教学,我们的课外实践,几时对学生产生过这样大、这么强烈的诱惑?几时激发过学生有这么强的探究欲望和探求冲动?!也由此,不能不令我们对教学现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动机、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等方面作一番审视和思考。这个妙手偶得的机缘,启示并激发我们,对校本课程教学的反省、研究与探讨。从而也使得我们对校本课程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领悟。  相似文献   

15.
柏兴武 《社区》2009,(32):38-38
初到伦敦,因为语言问题,儿子、媳妇上班后,我们从不外出。三天后,儿子教会我们一些简单的问候语,以便我们出进时碰上邻居问好能简单地回应。  相似文献   

16.
在书中行走     
庄华民 《社区》2014,(29):6-6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一样。的确,书籍是我们最睿智的长者、最尊敬的老师和最密切的朋友。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茅塞顿开;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烦恼的时候,一本好书能教我们如何去应对;当我们心情烦躁的时候,一本好书更是可以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17.
学会欣赏     
欣赏,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逐渐发现、积极领悟的过程。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体验:当心情悲观、抑郁的时候,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那欢快的节奏、激昂的旋律会使我们的。。灵为之一震,昂奋的激情油然而生;当苦闷、失望锁定我们无奈的时候,那清澈见底,漏瀑流淌的山间清流;又会令我们心旷神怡,宁静致远。当挫折失意缠绕压抑的时候,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海伦·凯勒那强者的姿态令我们勇气倍增,看到了明天的曙光。欣赏,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能增添我们的情趣;能充实我们的生活,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好、奇妙的境界。生活是一个有…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09,(10):10-21
定居南京的渡江老英雄虽多.但真正从江北渡江,经过下关、挹江门、鼓楼,最后进入总统府的却屈指可数。寻找这样一位身强体健、思维清晰、能够陪同我们重走解放军进城之路的老英雄,真可谓难上加难13月中旬,就在我们几乎绝望的时候.终于找到杜文才老人的电话。3月30日,当我们一早赶到浦口见到杜老时,我们明白他就是我们要找的老英雄。  相似文献   

19.
金家富 《金陵瞭望》2007,(12):48-49
将“为民、务实、清廉”六个大字鲜明地写在财政队伍的旗帜上——六合区财政局局长楚琢玉 恪守“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干事”这一准则。堂堂正正,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清清白白,是我们为官的真谛,踏踏实实,是我们从政的要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们中华民族崇尚的主流精神和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0.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该用一双机敏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如何写呢?选材是重点。我们身边可关注的东西多着呢!比如:铺张浪费,污染严重,家长溺爱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