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几何时,女同志一旦下岗要重新就业十分困难,年龄稍大的女同志更是被拒之门外,“大嫂”之“命”果真葡么?现实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如今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逐渐对“大嫂”情有独钟,“大嫂”升值开始改变“大龄女性就业难”的历史。A上海:“空慢”效应余音绕梁去年圣诞前夕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平时十分冷清的上海纺织局党校显得异乎寻常的热闹,因为这里今天将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招收第一批女“空嫂”。一千余名上海纺织系统30余岁的已婚女职工,得知上海航空公司将在上海纺织系统的待岗、下岗职工中招收一批空中乘务员…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本刊今年第一期“大龄女子也吃香”一文中,曾预言“也许今年流行大龄女子”,看来已经得到了应验。 继年初的上海航空公司招募“空嫂”轰动效应之后,年中又传来改造后的上海四川北路“凯福”等四大商厦聘用“商嫂”的新闻,据说报名盛况不亚于“空嫂”。这两次轰动似乎越来越让人们意识到“嫂”们的价值,于是各种各样冠以“嫂”字的招聘活动应“运”而生。进而出现了“呼嫂”(寻呼)、“地嫂”(地铁)……“嫂”字出现的频率日见增多。 轰动一时的“空嫂”终于飞上了蓝天,然而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企业机制转轨中下岗女工重新就业的话题。也不仅仅是给了众多妇女姐妹们“好‘女’当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研究生考试在大专院校急剧升温,甚至波及全社会。虽然国家一再扩大研究生招收计划,但是仍然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考研族”的要求。据报载,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200个博士招生指标,却有1200人报名应试,平均6个考生录取1个,竞争十分激烈。一些热门专业,如法学院计划只招收9人,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何使女职工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找准位置,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上海市总工会1994年初在全市女职工中开展了“换脑筋工程”活动。 根据44个区、县、局的不完全统计,女职工委员会组织的“换脑筋工程”学习班和各类知识培训班共4427期,参加的人数达101万人。仅南市区女职工委员会组织的“换脑筋工程”活动就有23000名女职工参加。通过“换脑筋”,使下岗、待岗的女职工转变了择业的观念,南市区勇进电料商店的待岗女工倪快哉克服了等、靠、要的被动择业的思想,走出了一条自找出路、自谋职业的就业道路,她利用自家的私房和丈夫的手艺,开起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首都各高校的“考研热”持续升温,各种各样的考研资料和书籍布满大小书店,五花八门的考研班席卷校园。 据国家教委统计,我国自1980年实行学位制度以来,至今已培养了30多万名硕士研究生。1981年,国家计划招收的研究生人数为1.8万人,到1996年,增加至12万人。1996年全国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达到20多万人,预计1997年各高校考研的报名人数将大大超过往年。  相似文献   

6.
上海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从一而终的就业模式已受到冲击,企业引进竞争机制,职工中出现上下岗情况大势所趋。因此,如何引导和帮助职工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就业观,探索新的就业机制,就摆到了各级工会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同时也成为女职工委员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女职工思想观念如何去适应改革,如何去找准位置完善自我,这是每个女职工面临的新课题。为了让女职工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今年,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提出了在全市女职工中开展“换脑筋”活动。 随着“换脑筋”活动的逐步深入开展。女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下面是我们捕捉到的一些镜头。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居民区配套建造学校,中学生入学高峰和老年教师退休及青年教师婚育高峰的到来,上海闸北区近一个月来曾两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本市、外省市60名中学教师,两次报名吸引了来自本市和外省市的近1000名有志于“园丁”事业的青年。 在招聘摊位前,面对趋之若鹜的应聘者,区教育局的人事干部应接不暇。在应聘者中有企业公司的,有中外合资单位的,有研究所的,而更多的则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工厂工人及下岗或待业人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神童班”的北京八中少儿班招生考试启动,1700余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前来赶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多出了500人,创下了历年之最。今年八中少儿班计划招生30人,录取率接近1:60。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报考人数达到146万余人.较去年增加了40余万,创出历史新高。而且,虽然此次公务员招录职位比去年增加了1000多个,但竞争激烈程度却远超去年,招录比也再创历史新高,较去年的77:1大幅攀升,达到93:1,公务员考试的狂热,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中央宣传部、人事部号召全国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以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已成为我们上海华阳路街道全体公务员的最高标准。 我们华阳路街道地处上海西部苏州河边,面积2.04平方公里,9.6万人口。当改革把劳动力推向市场后,街道内登记在册的待业人数多达7500人;外地回沪退休人员、回沪知青子女4800多位;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如重残人员、烈军属、精神病患者等2500余人……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而减员增效所产生的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2月初,在“上海留学人员成果展”上获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赴世界各国留学的人员约32万,其中约11万人已经学成归国,上海已吸纳1.7万多名归国留学生,上海吸纳的留学生人数,约占中国学成归国留学生总数的1/6。归国留学生在上海创办的企业有750家,许多人成为上海高新技术领域的“台柱”人物。目前在上海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归国留学生有1920人,占上海获此津贴人数的1/4;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归国留学生有125人,占上海此项称号人数的1/3强;在上海地区任中科院院士、工…  相似文献   

12.
飓风、暴雨、干旱、地震……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常常给人带来灾难,而一种执拗的心态,也常常使人们无奈地徘徊在职业介绍所的大门前。 在上海市南市区陆家浜路620号有一家劳动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所。一天,来了一位妇人,看上去40开外,脸色虽显憔悴,但仍透出一股知识女性的气质。“是不是登记就职?”接待人员热情招呼。 “单位效益不好,我们厂女同志基本上都下岗了。”妇人缄默了许久才开始诉说,神情有些冷漠,甚至有些戒备,接待人员猜想她肯定是带着一种万般无奈百般委剧的心情来的.在接待人员真诚的询问下,她诉说了自己的经历:她从小学直至考入上海科技大学,均是一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初,寒冬将逝,初春将临,在第三野战军滚滚洪流的行列中,有一支独特而庞大的队伍。他们全是干部而且多数是区营以上干部,既有穿军装的,又有穿便衣的;既有男同志又有女同志;既有丰富经验的治党、治军、治政的人才,又有国内外知名的财经、文化、教育、科技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一般不携带武器,一边行军,一边学习,是一所“抗大”式的随军“学校”,他们的番号叫“南下干部纵队”。1949年2月从青州出发不到1,000人,1949年5月27日抵达上海接管时,总数已达7,000余人。他们随军进入上海,与上海地…  相似文献   

14.
妇女就业难究竟有多难?据广东省总工会、佛山、江门、汕头等9个市妇联对195个企业调查,女工占下岗人员的60—80%左右,年龄以36—45岁居多。北京市的调查资料也揭示,全市女性失业人员在失业人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正以每年3个百分点的幅度递增。“红颜”天生就“命薄”吗?否!妇女就业难的背后,社会上还存在种种误区,妇女就业难的新问题在不断出现。 ▲“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偏颇的用人观念 一位企业经理跟笔者谈及企业用工问题时说:“我们用女工多了是个负担——女同志身上‘零件’格外复杂,麻烦事儿也多。”尽管是半开玩笑,却道出部分厂长经理的“女卑”心理。 有人曾对去年7月份上海一家大报刊登的招聘启事作过粗略的统计,发现190多条启事中,竟有70多条对招聘对象明确提出了性别限制,而那些启事中,除个别技术工种外,其余都是男女均可胜任的。某些单位招工时,明文规定,招工考试女性分数线要比男性高20分、30分不等,甚至高出一倍多,而且还要附上女职工进各单位不得参加分房等苛刻的条件。全国总工会和11个省、市、自治区总工会曾对10个行业660个企业调查,在问及对男女都适合的工种岗位是否愿招用女性这个问题时,有88.2%的企业领导人表示不愿用女职工,原因就是女职工生  相似文献   

15.
“毕业后我想留在上海,这里的机会大得让人无法想象。”就读于上海金融学院的俄罗斯学生Evgeny说,虽然今年自己才大学二年级,但自从得知上海将开放外国毕业生留沪就业政策后,就决定要留在上海找工作,尤其想在上海自贸区开启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9,(2):45-46
上海将实施六个专项计划.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实施引导升学计划,鼓励各高校以全日制授课方式组织专科升本科教学。二是实施教育卫生人才计划.计划招聘1800名上海高校毕业生到郊区乡镇学校任教。三是实施就业项目拓展计划,今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的招募人数增加到1000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数增加到300人。四是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技能培训。鉴定合格后.可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一定培训费补贴。五是加大职业见习计划,  相似文献   

17.
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在“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逐渐成为共识的同时,不少人把“下”者当成了平庸、无能、不称职的代名词。这种偏见增加了“下”者的心理障碍,使“能下”者显得举步维艰。在此情况下,真正做到“能下”的干部实在难能可贵。 最近我们参与某部门中层干部的竞争上岗工作,一位较为出色的科长,在这次竞争中却落聘了。这位同志和我们谈心时恳切地说:“有能力更强的同志担任我过去的职务,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很高兴。我将不断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加下一轮的竞争上岗。”简短几句话,令我…  相似文献   

18.
盗用他人身份证信息注册报名,制造所报考岗位人数很多的假象。公务员考生如此“刷人数”真能吓退众多竞争者吗?考生不好好复习备考,做出如此惊人举动,不仅动机不端,做法也幼稚可笑,荒诞不经。是什么原因让考生使出自欺欺人“刷人数”的雷人伎俩呢?在我看来,“刷人数”背后透露出考生缺乏自信、情绪浮躁、故意捣乱等多重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9.
升达学院自建校以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短短的十年里学生人数已达1.2万余人。升达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高校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吸引了一批批高中毕业生前来求学,实现他们的大学梦,关键在于学院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而其“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管理制度又是学院吸引、留住优秀教师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2009年10月24日24时结束,据统计,截至10月24日24时,13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今年的总体竞争可称是“空前惨烈”。本次“公考”达到“千里挑一”竞争度的职位多达10个以上。截至目前,仅招1人的科学技术部国际合同司欧洲处“主任科员以下”职位通过审核人数已达4080人。本刊就近年公务员招考的相关话题,特编发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