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何建立农民“自有自营自享”的农村内生金融组织,是近代中国农村金融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20世纪20- 30年代对培育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探讨表明:农村信用社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在农村经济衰败的情况下需要银行出资推动建立.这一主张体现了经济合理性,但银行的出资者身份易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的最终决策者,银行的逐利行为往往使农村信用社在组织建设上疏离贫农与民主管理.由银行资助而形成的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容易与农民产生隔膜,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应当在健全内部制度的基础上引入银行资金.  相似文献   

2.
中国零售银行经历了从初始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变迁,典当、钱庄和票号等构成了中国零售银行的初始形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零售银行经历了曲折的制度变迁过程,合作金融、邮政金融等几经废立.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不断探索新时期适合中国国情的零售银行发展模式,积极推动零售银行制度改革和创新,包括改革合作金融体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城市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为发展城乡社区型零售银行创造条件,同时改革邮政金融体制,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我国大型零售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零售银行制度在变迁中不断向前发展.我国零售银行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组建社区型零售银行以及建立跨地域大型零售银行,实现对零售金融市场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3.
清末国人自办银行的言论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1896年盛宣怀上秦清廷得到批准后,于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1898年起即发行钞票,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券。在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之前,英、法、德、俄、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开设银行,已达二十家以上。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垄断了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內金融市场,并通过大量贷款,逐渐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成为它们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加紧资本输出,吮吸中国人民脂膏的重要手段。当时,我国各方面人士曾先后提出了国人自办银行的主张。其中有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有进步的经济思想家,还有洋务派、改良主义者和新兴工商业者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4.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高效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三农"问题。因此,通过研究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借鉴孟加拉、印度、拉丁美洲和美国微小金融机构经验,从而为中国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阐述中国金融自助服务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国内银行向社会提供的五种金融自助服务方式: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企业银行。其中着重介绍了24小时自助银行的发展历程、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金融一体化与全能银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跨国界、跨行业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冲击下,西方主要国家金融业已完成从传统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的转型。金融一体化成为全球金融业向全能银行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原始驱动力。目前中国银行产业的市场结构迫切需要变革。而国内银行业只有采取全能化的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要求。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的步伐必须加快,同时银行业向全能银行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中国已别无选择,只能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综合判断与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学术研究》2006,(3):55-61
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银行体系的稳健与否事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稳定。本文采用CMAXt指数法、多元Probit模型回归分析等,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在1978~2000年之间有11年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在1992年和1998年前后更为突出,银行体系出现了不稳健的征兆,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刘凤华 《兰州学刊》2011,(2):163-168
从全面抗战爆发至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成立,日本的华北币制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七七事变后初期,日本方面出于各种考虑,决定由朝鲜银行单独负责战地军费支付,军票及河北省银行充当备选方案;而在1937年8月至9月朝鲜银行金券大幅贬值后,遂决定实行以河北省银行为中心、中方银行协力的方案,但实际运行中,由于中方银行的反对,则实行了由朝鲜银行和河北省银行并行共同负责侵华各项费用支出的政策。上述政策只是作为战时华北币制政策的暂时过渡性措施,最终于1938年3月建立了作为华北地区中央银行性质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对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尝试性界定,对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典型形式及其内部所隐含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与揭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中国式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化解的策略路径等。  相似文献   

10.
股份公司制作为现代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发源于17世纪的英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其通过立法确立了在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并推动了中国银行制度的变革和金融业的现代转型。近代银行法为股份制建设和银行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成为政府控制银行业的制度工具,造成了近代银行过于依赖政府、产权不清晰等不利后果,对新中国银行制度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推进当今国有商业股份制银行改革,应树立法制先行的观念,强调以法律手段代替行政政策;破除既有法律的桎梏,优化资本法律市场和资本流通环境;评估改制的法律环境,以协调银行改制与法制变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