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主义快速兴起,并通过培育地区合作安全观念、改善地区安全环境、重构地区权力结构等方式,塑造着一种新的地区秩序,对现行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及以此为基础构筑的东亚权力体系带来现实威胁和严峻挑战。为回应东亚地区主义的挑战,美国采取强化与东亚部分国家的双边关系、拓展其主导的亚太地区多边机制、制约和改造非美国主导或参与的东亚地区机制等战略措施,控制或引导东亚地区主义朝着美国指引的方向发展,以维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2.
东亚地区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并有着深厚的内在基础。但东亚地区真正起步还是在冷战以后。这个过程与美国东亚霸权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东亚地区合作只是美国东亚霸权的附属产品。但美国东亚霸权目标和手段的内在矛盾决定了美国对东亚地区合作的两面性。东亚地区正是充分利用这个两面性,促进了本地区的合作与整合,形成了一股具有内生变量的,不以美国东亚霸权志趣为转移的力量或态势。但随着东亚地区实力的上升和进一步整合,美国这种内在矛盾性将进一步凸现。未来如何化解美国东亚霸权和东亚地区发展这种矛盾成为目前非常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领土领海争端、地区安全和历史遗留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东亚传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东亚传统安全问题的再现是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产物,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互不信任影响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东亚地区安全的“三大困境”阻碍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美国霸权力量的存在牵制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区域认同的弱化延缓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我们必须抱着循序渐进的务实态度,促进各方协商对话,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传统安全问题.大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东亚地区主义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东亚地区各国还要学会处理好与地区外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可以说,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关键在中国.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美国东亚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亚地区本身的政治经济格局.由于美国在东亚地区有着直接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军事存在,因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美国的东亚战略形成挑战和冲突.文章拟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和预测,进而分析这种发展趋势在若干领域可能与美国东亚战略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以及美国与东亚国家之间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五动博弈,在此基础上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前景作出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判断和评论.  相似文献   

5.
区域间主义是关于区域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国际社会中各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区域间主义具有板块层次性、行为体多角色性以及国家在区域投放权力相对有限性等特征,这些认识为我们分析地区秩序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冷战后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就深受亚太地区的影响,表现为东亚地区内部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继续维持并巩固其在东亚的存在,并将东亚地区秩序建构逐步纳入其对亚太地区的整合中,使得东亚地区秩序在冷战后沿着安全、经济与合法性观念三重维度不断发展变化。鉴此,东亚地区应在兼顾亚太地区和东亚地区秩序发展的同时,激发东亚内部的发展活力,增进东亚国家的区域认同和对地区发展的责任意识,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东亚美元本位在推动东亚经济体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同时,也面临汇率制度易受冲击、缺乏危机自救能力、储备遭遇美国"俘获"等困境。这源于东亚经济体缺少汇率政策的协调、没有可倚重的区内"最后贷款人"、与美国在债权债务关系上的"倒置"及与美国在国际收支失衡调节上的不对称几个方面的制度缺陷。为克服上述缺陷,东亚经济体应加强政策协调、合作与监督,推进外汇储备库建设,发展区域金融市场并深化区域内贸易特别是最终产品贸易。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一员,中国应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认同是不断进行身份建构的认知过程,东亚地区认同是一种集体认同,对东亚合作有重要意义。目前,东亚地区认同程度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东亚文化上的共性和相似性以及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合作实践,为建构地区认同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但由于区域内国家之间缺乏信任和美国因素的干预,为东亚地区认同的发展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之间存在着战略性张力,如何将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全球主义统一到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就成为重大战略议题,既要强调国家主义在东亚一体化中的基础地位和全球主义为东亚一体化提供的巨大契机,也要突出地区主义在东亚一体化中的主导功能.深入分析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应树立以富民强国为目标的国家主义战略,以参与、分享为目标的全球主义战略以及以主导国际制度为目标的地区主义战略.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亚经济区域化是东亚地区主义典型代表,我们要重视东亚经济区域化在东亚一体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1937-1945年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国际秩序的较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以"共存共荣"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了华盛顿体系的崩溃;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初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大东亚共荣圈"。但随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0.
揭晓 《兰州学刊》2007,5(9):56-59
当前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现实主义的权力和利益为基础的竞争性地区主义,这也是东亚地区主义制度化发展的重要障碍.以平等协商、互利合作为价值观的东亚新地区主义为东亚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东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也要求东亚各国打破传统现实主义权力制衡的牢笼,共同构建符合各方利益的"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障碍,但既有的研究结论所指出的制度差异、缺乏互信、主导错位等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东亚地区长期难以消弭的地缘政治分歧的真实情况。中国是东亚地区唯一崛起中的综合国力大国,美国要防范中国的崛起及其在东亚影响力的扩大,而东亚其它国家则利用美国平衡中国的地区影响。从现实主义的视角来看,霸权国与东亚崛起中大国的结构性矛盾是东亚一体化的根本障碍。中国必须承担更多的地区责任,并致力于发展一种包容美国利益的开放性合作模式。只有如此,才能排除障碍,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依据“安全复合体理论”的概念体系,有学者认为东亚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安全复合体”。但本文认为,无论是从概念视角,或从战略与文化的不同视角分析,东亚“安全复合体”观点的某些考虑欠妥。我们需要认识到,推进东亚地区的协调与合作,决不能仅凭激情和理想,更要认清并基于本地区潜在的冲突因素或显在的矛盾事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东亚地区化步伐也在快速推进,由此萌生的“东亚共同体”的建设构想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东亚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但是,作为国际政治最为复杂的地区,东亚在地区化进程方面还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难和障碍,“东亚共同体”的前景更是难以预料。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秉承什么样的地区主义,构建什么样的“东亚共同体”,不仅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也将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处于转型期的东亚地区秩序如何演进,是地区安全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从构建地区秩序要素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了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秩序所呈现出的美国不完全霸权特征及其得以长期维持的原因.在归纳影响东亚地区秩序转型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指出美国主导的不完全霸权秩序将面临中国崛起带来的地区内大国权力格局变化和日益蓬勃的地区主义发展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博顿草案"是美国国务院远东司于1947年3月起草的一份对日和约草案.由于冷战的兴起和东亚形势的变化,该草案一经提出便充满争议.尽管博顿两次修改这份草案,但由于其始终未能摆脱战时罗斯福政府扶持中国、压制日本的东亚构想,所以围绕对日媾和与东亚战略重心议题,美国国务院、军方、盟军驻日最高统帅部等各方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辩论.在大辩论后期,以乔治·凯南为首的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室强势介入,他们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思维出发,重新审视东亚战略并主导了对日媾和问题,先后出台了PPS10号与PPS13号文件.这两份文件是美国东亚战略的指导性文件,终结了对"博顿草案"的外交辩论.其后,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东亚政策的重心逐渐从中国转向日本,在改造日本的同时,将日本变成保障美国的东亚安全、推行遏制战略的重要基地.围绕"博顿草案"的大辩论不仅使得美国东亚战略制定的主导权从国务院远东司转向政策设计室,同时,也促使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6.
宗伟 《理论界》2012,(8):36-38
自上世纪末的东南亚危机以降,东亚金融地区主义逐步成为国际政治与经济界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东亚金融合作的支撑与掣肘诸因素,认为东亚金融地区主义当前所取得的进展,反映了区域内短期流动性缺失以及地区生产、贸易网络的驱动,而理论的论证也提供了实践上的助推;同时,东亚金融地区主义令人沮丧的一面也表明,区内贸易与金融管理上的背离、以及区内外主要行为体的主导权之争在短期内无法获得解决。东亚金融地区主义的前景注定要在曲折中迈进。  相似文献   

17.
后冷战时代,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同步并举的态势。一方面,它引发了地区主义理论的更新。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东亚区域合作的蹒跚起步。欧洲一体化的成功实践给东亚带来了良好的启示,但鉴于本地区的特点,对欧盟经验的借鉴必须有所审视,在新地区主义的观照下,实现有利于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曾给东亚的历史进程造成不利的后果,但冷战也为东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冷战背景下东亚地区构筑了趋同的政治体制即中央集权,同时在这一体制下该地区又形成了相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后冷战时期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减弱,美国在东亚地缘经济中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东亚经济的地缘一体化趋势增强。冷战时期东亚形成的共同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以及后冷战时期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强化,为东亚共同体的最终实现创造了良好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于2013年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其外交战略处于不停顿的变化中.试图与国际海洋秩序对接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是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细化与延伸.在东亚历史海域推进的过程中,"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经历了北向延伸至北冰洋和北极圈、在东北亚海域和东亚海域步履维艰、在东南亚海域遭遇"东盟共同体"的对冲、在印度洋海域与印度捆绑向东部非洲推进的动态变化历程.从安全共同体理论角度来看,它是冷战思维延续的产物,还不具有安全共同体的构成要素.从其措辞的细微变化看,其由"战略"向"构想"暗转的原因,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0.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本文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