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叶 《琼州学院学报》2010,(6):133-134,138
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语言知识结构轻实际交际能力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人性化的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浅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它是以文化意识(culturalawareness)的培养为中心;其二,这种培养模式应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其三,它并不局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他文化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分为跨越和超越两个层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加强对比、扩大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加快文化适应的速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3.
袁颖 《理论界》2004,(6):343-34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交际要得以成功,就要正确运用语言。为了帮助人们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跨文化交际中从语言能力到交际能力飞跃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的语言能力,是其天生的语言能力与后天的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习得母语,是在他发展认知能力,在一定的社会语言环境下,无需专门教授便可习得。外语能力不同于语言能力,制约外语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语言环境。成人学习外语,则是在特定或人为的外语环境中,通过专门教授而获得。语言能力必须通过交际能力体现出来。要熟练地运用外语,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先天的语言能力,发展和提高后天获得的外语能力,培养和增强实际言语交际中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互相依存,互为支持的,是不可分割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只有兼顾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平衡发展,才能真正地利用好外语进行交际,实现交际目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外语学习中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任龙顺 《中文信息》2013,(10):69-69
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和沟通是每个公民具有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成为很多小学教师的难题,本文介绍了如何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定义、种类、作用 ,阐述了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供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加以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交际化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外语教学应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语言材料的交际化处理和以交际为中心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语言材料的交际化处理在对语言材料进行交际化处理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在特定的语境中解释语言的意义在日常交际中,仅仅孤立地理解语言本身的含义是不够的,还应当透过语言现象和情景  相似文献   

9.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文明发展的一种象征。体态语言、图形、符号语言、物态语言是非语言交际的三种形式,它们既有国际共通性又因文化和环境之差异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主要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虽然有学者对此表示质疑,但是这种定义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从非欧洲中心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再定义。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教学和学习中已经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充满了文化负荷,它亦是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美国语言学家D加附巾ho曾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物质”。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不同语言间的交流亦是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语言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语言本身的掌握,同时也包括对语言交流中文化规则的了解。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交际失误或失败对于许多外国友人来讲比语言错误本身更难以接受。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雄 《东岳论丛》2006,27(2):107-109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具体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了解、理解、评价和运用四个层次来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这种层次性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殉葬作为一种埋葬死者的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盛行于奴隶社会,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殉,古籍多通用“徇”。《辞源》(修订本)和旧《辞海》,均解释为“以人从葬”。当然除人以外,还有陪葬物。以人从葬或有两种情况,一是被迫的,这是大多数;二是自愿的,多为死者的亲人或近臣,是少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村委会选举试行法,仅仅过了11年,中国政府就把梨树县北老壕村农民首创的“海选”模式推广到全国百万个村中的60万个,同时为了让“海选”在透明、公正、民主、规范等方面更精益求精,民政部先后从美国、英国、加拿大、挪威、丹麦、日本等许多国家请来专家学者作实地考察。其实,对中共党史稍有一些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对政治民主化的探索至少可以追溯到50年前。50年前吉林省蛟河县巴虎村被省政府定为全省首次村选建政先行试点村。这是东北解放战争即将结束时,东北局按照党中央的布置继土改之后在全国最…  相似文献   

15.
交际法七十年代兴起于欧洲,流行于欧美,随着改革大潮传入我国,于是不少人评说或称道,不少人追求,相继效访实践,已成为一种时尚.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英/外语教学改革,是件令人鼓舞的好事.然而并非人人都是在正确理解它之后才做出正确取舍.外语教学如何达到交际目的?怎样培养交际能力?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交际化?交际法的内涵是什么?只有这些问题了解清楚之后,才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对交际法的原则方法做出正确抉择,增强可行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试图就以上问题作些探索和评说,不妥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如何消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误区”,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极具活力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文化的概念入手,在理论层面阐释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的趋同性,可以得出以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的科学结论。这是一个科学的抉择,也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论“跨文化交际”课程设计模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学者陈国明先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型,结合跨文化课程设计理论和国内研究数据,完成课程概念性的模块化设计,为国内同行提供一个课程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官希慧 《理论界》2005,(11):182-183
当前外语教学思想和方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综观这些变化,可以看到:每当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出现时,无不以一定的理论,尤其是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和先导。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为了交际。本文就如何看待语言能力、目的语的文化能力是否等同于交际能力以及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正确处理三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影响交际能力理解一般有五个方面的因素:交际能力的对象;能力与表现;交际能力与理解;交际能力与文化;强势交际能力与弱势交际能力.以第二语言教学作为视点,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还应当包括文化能力和策略能力.交际能力没有"强势"和"弱势"、"抽象"和"具体"之分.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英语的语言、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语言作为交际"的教育理论,主张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语言教学在课堂中创造真实生活情景的交流,以促进学生语言流畅性的发展,而不单单是准确性的提高;传授学生在课堂外自然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技巧。现实生活中,信息传递通常很自然地运用到语言技能的结合。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生活中几乎没有单独使用哪一种语言技能进行交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