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9年3月教育部专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这说明当今学术界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现象已十分严重。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虽然与学术管理与评估体系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现象相关,但更与学者的道德修养和学术良知分不开。有感于此,本刊与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开辟"当代学者论治学"专栏,目的就是为学术界树立正面形象,倡导严谨务实的学风和开拓创新的治学精神,维护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我们热忱欢迎全国广大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2.
2009年3月教育部专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这说明当今学术界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现象已十分严重。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虽然与学术管理与评估体系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现象相关,但更与学者的道德修养和学术良知分不开。有感于此,本刊与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开辟"当代学者论治学"专栏,目的就是为学术界树立正面形象,倡导严谨务实的学风和开拓创新的治学精神,维护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我们热忱欢迎全国广大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3.
我与辞书     
2009年3月教育部专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这说明当今学术界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现象已十分严重。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虽然与学术管理与评估体系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现象相关,但更与学者的道德修养和学术良知分不开。有感于此,本刊与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开辟“当代学者论治学”专栏,目的就是为学术界树立正面形象,倡导严谨务实的学风和开拓创新的治学精神,维护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我们热忱欢迎全国广大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4.
2009年3月教育部专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这说明当今学术界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现象已十分严重。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虽然与学术管理与评估体系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现象相关,但更与学者的道德修养和学术良知分不开。有感于此,本刊与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开辟“当代学者论治学”专栏,目的就是为学术界树立正面形象,倡导严谨务实的学风和开拓创新的治学精神,维护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我们热·陇欢迎全国广大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5.
学术腐败探源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术腐败是指学者和学术界在学术活动中有意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而出现的不道德行为和欺骗行为。目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的功利化、学术评价的非理性化、文人相轻、泡沫学术等方面。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不利于学风建设,阻碍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既危害社会,也危害个人。学术腐败产生和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遏制学术腐败的策略是既要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揭露、惩处和预防学术腐败的发生,也要重建学术规范、创造有序的学术环境、塑造良好的中国学术形象。  相似文献   

6.
乾嘉考据学是清代学术的代表,重视文本考证研究。清代庄学在学风精神、治学方法及治学路径上都受乾嘉考据学的影响,出现了一股考证风潮。清代学者主要从辑佚、校勘、训诂、音韵、辨伪等方面对《庄子》文本进行细致入微的考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受乾嘉考据学自身属性和清代社会发展形势等因素的制约,清代的《庄子》考证稍后于乾嘉考据学的发展,二者的进程表现出不同步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学术腐败是指学界一些集体和个人为谋求个人和小团体私利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活动中采取的种种非理性和不规范的行为表现。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 ,不利于学风建设 ,弱化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是一部在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著作。该书就中国新时期学术发展史的3个阶段做了简要回顾,对学术腐败的现象进行了概括陈述,就学术界、管理界对学术规范、整治学术腐败等方面相应的对策也进行了探析。以学人来论述学问的个案论析,是其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9.
学术腐败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学术腐败现象在学术界已经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的表现是多种形式的 ,主要表现在学术“市场化”、学术“官僚化”、虚假科研、学术霸权、学术泡沫及低水平重复等方面。而引起这些学术腐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 ,管理制度、学者的学术道德、学者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学术期刊的管理制度、学术腐败的惩罚力度等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叔岷先生以广博的学识、深厚的校雠学功底,建立了融贯古今的宏阔的文学史观。他既能以校雠为基点把握文学的义理,又能以校雠学为基础对作品作出融会贯通的解析。王先生的广文学观念和他的治学方法,不仅对提升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纠正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和培养新一代从事文献整理、校勘及理论研究的人才也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学术腐败的表现及其危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术腐败是指学界一些集体和个人为谋求个人和小团体私利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活动中采取的种种非理性和不规范的行为表现。目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在官学一体化、学术研究的功利化与商业化运作、学术评价活动的非理性化、文人相轻与学术的不公平、泡沫学术和泡沫教育等方面。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不利于学风建设 ,弱化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 ,既危害社会 ,也危害个人。  相似文献   

12.
在王玉璞主编的《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一书中,通过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与老一辈史学家相互的交往文字,反映出他们在治学方面的优良学风:即追求真理的执著性;捍卫真理的坚定性;强烈的科学责任心;善于吸取各种有价值的思想资料的包容性;关注现实世界的学术良知和学术正义感等等。并以此形成了著名学者卓然特立的“学者风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出现的学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遏制学术腐败成了当务之急,许多学者呼吁研究者应当遵守学术规范和研究道德,然而学术腐败并非代表着所有违反道德的问题。文章就当前我国学术界在研究道德问题上的认识误区作一初步澄清,以及就研究道德的概念和研究中的道德两难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清末民初学术界,张尔田以推崇和发扬章学诚学说而著名,所著《史微》以章学诚《文史通义》"六经皆史说"为基础"考镜六艺诸子学术流别",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古代学术思想的通论性著作。《史微》与《文史通义》在治学方法、思想倾向等方面既有一致之处,亦有显著不同。通过对其异同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章学诚学说在后世的流衍及其对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前后共出了五个版本。梳理这些版本,可以使我们对他宏阔的学术视闽、深厚的学术底蕴(纵横捭阖的恢弘气度)以及独特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把握,并深刻认识一部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著是如何百炼成铜的。这对当今学界浮躁的学风无疑是一剂良好的清醒剂。  相似文献   

16.
警惕体制转轨期的「学术腐败」●姜汝祥在当前学术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不无痛心地看到,学术界除了存在着浮躁、不脚踏实地、学风不正等等“老”问题外,还存在着带有目前体制转轨特点的新问题,其中危害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学术腐败”。学术界...  相似文献   

17.
《中庸》中治学思想对当代学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治学思想为主线,结合近现代学者对治学态度与方法的诠释与发展,提出其给当代学人的治学启示主要有:(1)博学、审问、慎思是培养当代学人严谨的治学态度的有力借鉴;(2)明辨、笃行是成就当代学人政知与力行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3)学风、文风、德行是衡量当代学人治学真伪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日知录》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经学考辨、史学考辨、考证典章制度、考释文字、考释词义、解释句意、揭示修辞手段、考释用典和校勘文字等方面。《日知录》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顾炎武对经学、史学的考辨,对清代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顾炎武对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对清代学者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顾炎武开启了清代"实事求是"的治学学风。  相似文献   

19.
学术评论需要什么样的学风和精神?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在书中评论王瑶、唐弢、陈瘦竹、黄修己等学术大家的研究,恰当地肯定了他们的学术贡献和研究专长,又中肯地指出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樊骏之所以能够这样,是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拉开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当今的学术工作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证精神即实证主义者的治学精神,其实质就是拿出证据,追求真实。鲁迅先生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实证精神,是他受西方实证主义与清代浙东学派治学精神影响的结果。鲁迅先生治中国小说史的实证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重视小说史料的真实、重视实证方法的运用、重视论断之"言必有据"。探讨鲁迅先生研究小说史的实证精神,学习先贤审慎务实的治学态度,对当下中国学术界的功利主义风气,或许会有警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