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有印度“小说之王”之称的普列姆昌德(1880———1936)是印地语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对农民怀有诚挚沉厚的感情,他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印度的广大农村为背景,把农村当作了他实现理想的天堂,他笔下的农村常常是充满诗意的。苏联作家爱伦堡曾说过“普列姆昌德的小说写得很真实,有时很动人,有时相当残酷,但总是富于人情味。”[1]也有人认为“他的长篇杰作《戈丹》是印度农村的一面镜子,是印度农民生活的一部史诗”[2]。“从艺术上看,《戈丹》在普列姆昌德小说创作中也是成就最高。不仅对乡村生活有逼真的描写,而且人物形象塑造及情节的安…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最擅长的是诗和散文创作。不过他也写了十几个短篇小说。四则童话小说甚为幼稚,我不拟置评。其他小说,除收入小说集《轮盘》者外,尚有《珰女士》(未完稿)。徐氏的这些小说,最早的一篇《一个不很重要的回想》(后改题为《春痕》收入小说集)写于一九二三年初春,发表于同年二月十一日出版的《努力周报》第四十一期上。最后一篇《珰女士》写于一九三○年年底,发表于一九三一年一月十日出版的《新月月刊》第三卷第十一期上,前后时间共达八年之久。但只有《珰女士》标志着作者思想的进展,其他作品表明作者在思想艺术上,均处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3.
艾丽丝·默多克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好的艺术"和"自由人",她认为优秀的小说如同一栋房子,能让小说中的人物自由地生活于其中,"好的艺术"在于能把艺术形式与千奇百怪、偶然不定的现实结合在一起。《网下》、《黑王子》、《书与友谊》分别代表着默多克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其中的人物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艾丽丝·默多克通过编织复杂的人物关系使得小说中人物的自由生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友谊》,是叶圣陶先生的最后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他解放后唯一的一篇小说。它真实地再现了我国五十年代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蒸蒸日上的教育状况,朝气篷勃的学校生活。在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很值得一读,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生长,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有益的。本文想从这篇小说在叶圣陶小说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及《友谊》的思想和艺术赏析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艺术不是别的,如果说艺术在于表现什么,那么从艺术作品获得全部完成的全过程来说,则艺术的目的和价值都在于某种有效而准确的传达。区别各种艺术的因素之一就是看各种艺术对待生活材料的艺术处理,那么,小说不是别的,是一种以最朴素的讲述手段,来达到某种艺术显示的目的。小说要显示什么,不是故事本身的戏剧化,而是通常所说的主题。由几何学的即点成线的定理,我们论述了(见《初探》《江城短篇小说》86年第四期)小说  相似文献   

6.
现代小说家对《红楼梦》多有痴迷情结 ,而他们研究《红楼梦》时自嘲的“门外红学” ,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昭示着《红楼梦》艺术精神对现代小说的深刻影响。现代小说对《红楼梦》的艺术仿效和艺术吸纳 ,不仅证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与西方小说艺术间的互在性 ,而且证明《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一个基本层次是 :在我们民族文化的氛围中 ,用我们自己的艺术灵感和文学修养去进行艺术创造 ;更深层的内涵是 :将文学作为一种生命体验的外现和艺术智慧的精湛运作 ,进行极具原创性与新颖性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称文学是“人学”,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文学反映的对象主要是人以及人的生活和斗争。所以,努力塑造深刻动人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就成为文学创作(主要指小说、戏剧等再现生活的艺术)的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典型?恩格斯在一八八五年《致敏·考茨基》的一封信中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53页)这里,恩格斯借用黑格尔关于“这个”的辩证法思想,深刻地指明了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它是典型化了的个性,又是个性化了的典型,是典型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一、鲁迅小说中“我”的写法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十二篇:《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由此可见,鲁迅是很喜欢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创作的。一个作家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结构小说,展示情节,突显主题,这是由他的创作观和艺术个性决定的。鲁迅写小说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目的,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苏童的小说迄今已有四部被改编成了电影,分别是改编自《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1991),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红粉》(李少红,1994),改编自《米》的《大鸿米店》(黄建中,1995)以及改编自《妇女生活》的《茉莉花开》(侯咏,2004)。其中除第四代导演黄建中改编的《米》之外,其他三位第五代导演改编的均是苏童“女性小说系列”中的作品,横向看来,其艺术理念和创作心态的异同颇值得回味。本文仅以张艺谋和侯咏这两位男性导演改编的作品为代表进行比较,探讨一下他们在将小说转换成影像时不同的处理手法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杨二嫂作为鲁迅小说《故乡》里的一个配角人物,作者虽然对其只用了很少的笔墨,但却造就了小说艺术中一个极其经典的配角形象,很值得以后的小说家学习。  相似文献   

11.
《伪满洲国》是一部区别于以往的历史题材小说,在人物塑造、写作立场、小说结构和语言运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伪满洲国》的突出特点在于逃离历史的喧嚣,回归本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于一八四七年写成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他的现实主义巨著《人间喜剧》中属于“风俗研究”的“巴黎生活场景”。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的后期的最代表的作品之一”(穆木天译《从兄蓬斯》第3页),“达到了他的艺术的最高峰”(支魏格《巴尔扎克传》第450页)。在这部小  相似文献   

13.
复调小说是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1929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一书(此书1963年经过修改更名为《陀思妥耶夫基诗学问题》)中提出的一个文艺理论概念。由于这一理论深刻地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根本艺术特征,确切地概括了小说艺术发展的某些实质性问题,对现代小说创作实践具有深远影响,引起苏联国内外许多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作家的广泛兴趣,大大地提高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巴赫金因而享有世界声誉。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对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哪些历史性贡献,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对现代小说诗学又有何意义,本文拟对此作点美学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洁是当代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反响颇大。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下简称《爱》)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以下简称《翅膀)》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张洁小说明显地呈现出重抒发的艺术特色,这是张洁最为鲜明的创作个性。关于张洁小说的许多争议,都与如何理解评价这一特色有关。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探究一下张洁这一创作个性的表现形态及其艺术得失。  相似文献   

15.
曼斯菲尔德的《起风了》是一篇不可多得却易被读者忽视的佳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少女一天生活的五个片段,情节内容简单至极,然而对比艺术手法炉火纯青的运用给了这篇小说无穷的生命力。本文通过深入挖掘对比手法在小说五个片段中多角度多层次的运用,揭示了曼斯菲尔德对比写作技巧与小说主题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6.
《史记》有很高的文学性,这是人所共认的。其描写人物的成就之高。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超前的成熟。在《史记》出现之后.一直到唐代传奇出现之前的九百年间.没有任何一部作品的写人艺术能够与《史记》相提并论。有一位很有影响的评论家曾经说过:中国写人艺术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史记》,第二十是《红楼梦》。这种说法并不是虚夸的。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史记)的小说因素》,对《史记》中的许多小说特点进行过若干分析。文章最后对《史记》与我国后世小说的关系也提出了一些看法.由于那篇文章的重点不在这里,所以只能粗粗带过。现在已经过了十多年,觉得对于后面这个问题还有作进一步归纳说明的必要。在这里准备从三十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7.
明人胡应麟说:“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少室山房笔丛》)至鲁迅说得更明白:“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唐人才开始有意为小说。现在有学者认为六朝已有有“意为小说”的萌芽。撇开这些争论,有一点可以肯定:唐人已经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小说的自觉时期已经到来。 唐人怎样“有意为小说”呢?本文侧重从李益的生活事实与《霍小玉传》中的审美事实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唐人自觉地进行小说创作的部分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江水悠悠》是墨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墨人自选集》(共五本)中,四部长篇小说全都是以他的家乡——九江为背景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老道的中国传统文学写作技巧,从总体上构成了墨人小说创作的最大艺术特色。《江水悠悠》更是典型地记录了他的家乡,他的同胞所经历过的一个黑暗时代里的故事。 本文试从小说技巧诸方面来探讨《江水悠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小说已不满足于“客观地再现生活的本质”这一艺术层次了。主体意识的加强,无疑使小说创作愈多表现色彩,再现与表现的层叠、交合,如同地质运动的大陆板块碰撞、叠压一样,两者的合力,将隆起一座座新的艺术高峰。重再现的小说与重表现的诗的互相渗透、融合,使小说向着一个更高的美学层次冲击,使之获得丰富的美文学的品质。 《春雪》无论如何不是一篇讲故事的小说。传统的小说观念中的事件、情节等很难在这里找到。甚至可以说它连人物性格也无意刻划,就那么一个场景,那么短短的时间(严格地说是几小时)。借这场景,借这时间流程,将心灵世界中的那一束特殊的感情信息释放了出来。充满  相似文献   

20.
叶紫(1912—1939)是一个创作生活十分短暂的作家。从1933年他开始在《无名文艺》上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小说《丰收》算起,到1939年病逝止,也不过仅仅五、六年的时间。如果从他的小说写作的具体时间来考察,则又可以看到,他的创作主要是在1933—1936这三、四年的时间内进行的。他留下的作品一共只有短篇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中篇《星》以及病逝前未曾出版的一部散文集。这也不能说是十分丰富的。作为一个青年作家,叶紫的作品显然还留有一些不够成熟的痕迹,有时在艺术上还相当粗糙,但在他的创作生涯还没有到达成熟期,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