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44年(1705),清帝玄烨命曹寅并彭定求、杨中讷等10员翰林在扬州天宁寺开设诗局,删纂胡震亨《唐音统签》、季振宜《唐诗》二书为一编,刊刻成《全唐诗》900卷,计收作者2200多人,录诗48900余首。它大体上汇辑保存了胡、季两家所编唐诗总集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时唐诗研究的水平,曾在我国文化史、文学史上发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人所辑《全唐诗》,于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一在扬州天宁寺开局刊刻,至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刻成,愈时一年多。是书卷帙繁浩,为宋以来唐诗诸本中之最完备者。但是,如前人早巳指出过的,《全唐诗》编得很草率,舛误不少,需做大量的增删、考辨、校勘等工作。闻一多先生《〈全唐诗〉校读法举例》,岑仲勉先生《读〈全唐诗〉札记》、李嘉言先生,《〈全唐诗〉校读法》、《改编〈全唐诗〉草案》等,作了大量勘误工  相似文献   

3.
(一) 最近,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部一百二十余万字的著作包括修订过的《全唐诗外编》及新辑的《全唐诗续拾》,共收诗六干三百余首,句一千五百余条。它不但全面清理总结了近当代学人嵬辑唐五代佚诗的成果,而且在新佚诗的发现与鉴辨方面有极丰富的创获,体例上亦有创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出版标志着唐诗(?)工作的重大突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嵬罗的宏富。《全唐诗》于康熙四十五年(1705)编成后不久,日人市河世宁(旧署上毛河市宁,1739—1820)就开始补辑佚诗,成《全唐诗逸》三卷。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将王重民《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合刊为  相似文献   

4.
一、《辞源》(修订本,下同)419页“卑鄙”条,引《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按:原文当为“先帝不以巨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书证有脱文。(参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版。) 二、464页“司命”条,引《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清宫档案、诗文资料,以及现存清代刻书实物为基础,系统梳理曹寅承刻钦颁《全唐诗》的活动,澄清了长期以来学界的一些模糊认识,提出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的经费不是来自两淮“盐羡”;康熙帝把刊刻《全唐诗》的任务交给曹寅,与以前实行的博学鸿儒政策异曲同工,同时也是主子提携奴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乾隆帝弘历于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下令开馆编纂《四库全书》,四个月后,即命馆臣于敏中、英廉等人将康熙年间朱彝尊编辑的《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编辑成书,名为《日下旧闻考》。书由42卷增至160卷。  相似文献   

7.
保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明弘治九年于明刻本《道命录》是现存最早且完善的《道命录》传本,该本卷末保留有汪祚《道命后序》一文,明确记载了朱申续增、程荣秀新增《道命录》的具体情况,对《道命录》宋、元及明弘治本的刊刻与流传作了说明,并揭示了程颐、朱熹家族后裔在《道命录》的编修、传播等方面的特殊贡献,反映出家族与学术发展的互动关系。汪祚《道命录后序》在《道命录》及道学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轼谪居海南事迹系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圣四年丁丑(公元1097)苏武六十二岁春在广东惠州谪所四月苏拭再贬琼州别驾,移昌化军(治所在今儋县中和镇)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太守方子容来别。十九日离惠州,少子过随侍,长子迈留处惠州。苏轼《到昌化军谢表》:“今年四月十七日奉被告命,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臣寻于四月十九日起离惠州……臣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上,宁许生还。”苏拭《与王敏仲书》:“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实。今到海  相似文献   

9.
开元四年丙辰(716) 四十七岁在紫微侍郎任,仍知制诰。 [著作]正月二日:《命薛讷等与九姓共伐默啜制》(见《诏令》、《英华》)《授杨敬述右羽林将军制》(《命薛讷等与九姓共伐默啜制》已称“右羽林将军……杨敬述。杨任是职,不能迟于其日。)七日:《每日听政勉励百僚敕》(见《英华》) 二月九日丙辰,扈驾新丰温汤。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二十日丁卯还。二十六日,悼刑部尚书李义。(见《旧·玄宗纪》及下列著作)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外编》出版后,余偶一翻阅,发现其中童养年先生所辑之《全唐诗续补遗》与《全唐诗》补重者甚夥,仔细翻检,得重出者百余条,分类排比,并与《全唐诗》校刊,名之曰《<全唐诗续补遗>校读》,交某刊发表。今又检得重出者五十余条,和前百余条,已过童编辑佚总数的八分之一。童先生辑佚,何其不严谨之甚也。姑仍仿前例,书成校读续篇,或与整理《全唐诗》者有一助焉。  相似文献   

11.
唐彪《家塾教学法》系《父师善诱法》和《读书作文谱》的合刻本。这个合刻本,最早刊刻于康熙年间。我们发现的版本有两种:一种是只有毛奇龄序的;另一种是有仇兆鳌和毛奇龄两序的。毛序写于康熙38年(1699),仇序较毛序早1年,写于康熙37年(1698),两种版本内容一致,个别条目前后有参差。刻本的扉页,右上首署“毛西河、韩慕庐、仇沧柱三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坛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唐代诗人究竞有多少呢?历代有很多唐诗选集,就唐朝言之就有《国秀集》、《河岳英灵集》、《箧中集》、《中兴间气集》、《又玄集》、《才调集》等。据卞孝萱教授所考,尚有已佚的唐人选唐诗十三种,但不能明了唐代诗人的确切数字(见《文学评论》一九八二年第四期第25页)。宋代赵孟奎《分类唐歌诗》收一千三百五十家,诗四万七百九十一首,到明残存二十七卷,多数散佚了(见《拜经楼诗话》卷一)。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收集了大量的唐诗。到清朝康熙初年,季振宜等编辑了《全唐诗》七百一十七卷。后来彭定求等合二者为一再编加补充成《钦定全唐诗》凡二千二百多家,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重民、孙望、童养年合编的《全唐诗外编》。笔者对《全唐诗》和《全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的满文翻译,始于天聪年间,成于顺治年间,其间经过曲折历程。天聪汗曾喜读《三国演义》,并命文臣译写备览;后来由于汉臣谏议,知其内容虚妄,责令停译。顺治年间,睿亲王多尔衮以叔摄政,重开《三国演义》译端。睿王约于顺治四、五年间谕令三院译写《三国演义》;三院奉命译写,顺治七年告成奏进。其后睿王复谕内院,要求刊刻颁行。于是,三院奉命刊刻,终于顺治十七年得以颁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汪学群教授撰著的《清初易学》一书,于2004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以清初顺治、康熙两朝近80年为限,依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等丛书所录清初易学家和易著为考察对象。在逻辑结构上,该书除铺垫性的导论部分外,共分六章:明遗的宋易学、明遗的程朱易学、明遗对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的批评、清廷的程朱易学、儒臣的程朱易学、儒臣对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的辨伪。  相似文献   

15.
景龙二年戊申(708)三十九岁〔著作〕七月七日:《奉和七夕两仪殿应制》(见《纪事》卷九、《癸签》卷二七)十月四日,授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会要》卷六四:景龙二年“十月四日……赵彦昭、给事中苏颋……并为学士。”《韩序》:“迁给事中,特制授修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专知制诰。”《苏颋·初至益州上讫陈情表》:“臣……十有四年中书省。”按,开元八年,颋罢为礼部尚书(两《传》),由是年倒推十四年,(除去景云二年、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先天元年丁忧,加上改元之先天  相似文献   

16.
大典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七月,至次年十一月,书成,赐名《文献大成》,明成祖朱棣以纂修未备,于永乐三年(1405)正月命姚广孝等重修,至永乐六年(1408)冬告成,定名《永乐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前后两次纂修共计历时五年多。其纂修经过,史有明文,迄无异议。至嘉靖年间,世宗朱厚熜命重录副本。关于当时重录一部还是两部,史书上缺乏明确的记载,至今聚讼纷纭。按《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称:“嘉靖四十一年(1562)选札部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人重录正、副二本,命高拱、张居正校理(原注:案事见《明实录》)至隆庆初告成,仍归原本于南京(原注:案事见《旧京词林志》);其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洪武正韵译训》《洪武正韵译训》,是奉世宗庄宪大王之命,申叔舟等朝鲜汉学家们编成的一部对音韵书。书成于朝鲜端宗三年即公元1455年。《洪武正韵译训》的编撰动机与目的,申叔舟在序文中写道:“皇明太祖高皇帝悯其乖舛失论,命儒臣一以中原雅音定为洪武正韵,实是天下万国所宗。我世宗庄宪大王,留意韵学,穷研底蕴,创制训民正音若干字,四方万物之声无不可传。吾东方之士,始知四声七音,自无所不具,非特字韵而已也。于是以吾东国,世事中华,而语音不通,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人多自负不凡,常常情见于辞,有的成为文坛佳话,有的近乎笑话。象李白,自夸“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又说“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上安州裴长史书》)。至于《与韩荆州书》自称“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是我们熟知的了。杜甫《进鵰赋表》自称“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沈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奉  相似文献   

19.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在清代天子序列中排名第二,是康乾盛世的奠基人。在记载于中国史册的封建帝王群中,他也算得上是雄才大略者之一。康熙还是一位勤于写作实践的诗人。不过多年以来,帝王诗词处于被冷落的地位,加上他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为烜赫的文治武功所掩盖,因此其诗名鲜为人知。其实,康熙的写作成就是很可观的。据《四库全书总目》载:康熙有《御制文集》176卷,“别有《御制诗集》28卷……皆已编入《文集》。”《御制诗集》存诗约1100多首。对篇章堪称繁富的康熙诗,有人奉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出版)所收《补全唐诗》,由已故著名敦煌学家王重民先生从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中爬梳辑录而成,又经王仲闻、俞平伯、刘盼遂等先生校阅。《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一年第四辑所载《补全唐诗拾遗》,由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采取了王尧的研究成果,并经阴法鲁先生等校阅,内容的完备与校勘的精审,较之《全唐诗外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