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省澄迈县有多个火山岩古村落,具有至今保存完好的火山岩特色建筑和生产生活工具,火山岩文化价值较高.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古村落面临"空巢化"的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澄迈县采取火山岩古村落群的保护开发模式,保护古村落文物和传统文化,开发火山岩特色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2.
陈幼君 《民族论坛》2012,(16):84-86
古村落作为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历程的历史见证,形成了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经典。湘南江永县兰溪勾蓝瑶村就是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它不仅保留了宗祠庙宇、亭桥廊碑、商街民居等古建筑,而且其民俗风情也十分独特。该古村独特的生产方式、婚姻嫁娶、节庆歌舞、宗教信仰、衣食住行等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挖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已经成为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建设以及国际话语权建构的战略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与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绿汁镇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民族文化时代价值,总结分析了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现实困境,并重点指出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优化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保护的悖论与超越——以基诺族文化保护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文化保护的效果之所以不能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种种看似卓有成效的对策措施实际上蕴涵着对民族文化的解构,诸如生存方式的转变与民族文化保护、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保护等之间,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悖论";基诺族文化保护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对种种"悖论"实现有所消解和超越,通过文本化、舞台化、产业化、规范化、生活化,也许能让基诺族文化保护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邓彦斐  易建州 《民族学刊》2020,11(2):22-29, 125-126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国,近些年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西部民族地区作为全国扶贫工作攻坚难点地区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各类形态的特色文化资源,因此西部民族地区通过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脱贫工作并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可行性。但是,西部民族地区因历史地理等原因,生态系统脆弱、社会文化复杂多样以及文化资源本身的特点等客观因素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发必须考虑生态系统和当地社会的承载能力。因此在扶贫视角下,西南民族地区通过开发文化资源脱贫并实现文化振兴,应当将以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效用放在首位,杜绝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6.
杨田华 《民族论坛》2011,(7X):76-79
在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本文以云南大丽铁路文化保护项目为例,探讨了民族文化保护的新思路,即整合各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文化保护行动,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促进各方思想意识的提高,强调以专家和施工业主的介入提升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性,重视专家与社区民众的交流与合作等等,对民族文化保护都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民族地区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卓有成效。本文旨在探讨民族地区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与销售、农产品国内大市场开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等的作用及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民族地区因淳朴的民俗风情、厚重的文化底蕴、清新灵动的自然风光,其旅游业成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生活显著改善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恶意滥用而濒临的危机与尴尬。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是否继续开发?该如何开发?良性开发的同时应如何做好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已开发和未被开发的独特资源。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许多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在旅游扶贫路径下是否实现了"精准扶贫",效果如何?如何提高"精准",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对湘西州近15年来在旅游资源开发下扶贫效果分析和对夯沙乡旅游发展中的旅游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认为发展旅游产业是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抓手,政府必须在制度和政策制定上瞄准贫困,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10.
广阔的神州大地孕育了中国这个拥有着56个少数民族的富饶疆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友好往来,丝绸之路、马帮文化等无一不是中国历史上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与发展前进的推动力量。几次的民族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居住环境、风俗习惯的改变,使得其不同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融汇成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这片汪洋大海。民族的文化,渗透着各族人民坚韧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人生奥秘的深邃参悟,它静静地记录着各族人民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以及老祖先们对后辈深深的期望。本文就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以青海省土族舞蹈文化为例进行初探,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得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与广西生态博物馆群是生态博物馆理念在中国的重要实践成果,两者分别被称为中国生态博物馆的"一代模式"和"二代模式"。广西生态博物馆群相对贵州的"一代模式"在具体运作上有了许多创新,模式更为成熟。两者在民族文化保护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也面临许多诸如人才匮乏、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等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钟敬文教授的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观,旨在以钟敬文先生的文化观为主导,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西部大开发中关于新疆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现象以及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对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以德夯苗寨民俗风景区为例来探讨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现象,强调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传统艺术,又能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抢救与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动议及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实施的理念、目的意义结合我国现状作出简要评述;并对抢救、保护仅有母语而无文字、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必要性,作出呼吁.  相似文献   

15.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舞阳坝街道为例,介绍了该处以小区和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突破点,创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管理的做法,并由此出发对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关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关系、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群众的参与度等制约民族地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诗意的话语,道出了无数中国人对传统村落呈现的田园生活的眷恋,但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速发展,处于山区少数民族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或城镇化浪潮中处于或将消失的边缘,传统村落在城市化演进过程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壮族历史文化遗产是壮族人民在特定区域和历史环境中辛勤劳作、共同创造并传承的具有壮族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称。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部分主体缺乏对壮族历史文化遗产内在价值的深刻认识,过度追求经济价值,致使壮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存在失衡。因此,如何在开发壮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致力于其文化价值的保护,使其具有独立的文化属性而不是经济的附庸,并进一步探究壮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途径,是当前对壮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各个国家都致力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然而保护和开发,永远是矛盾而又要共处的两极,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变成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会一成不变,在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既有继承,又有重构,也有创新,在新陈代谢中不断发展.如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还值得我们继续钻研.本文试图从产业化的视角,结合人类学的知识,对史诗《玛纳斯》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为景区与村寨叠合的民族旅游社区,民族文化处于一种持续的旅游情境与旅游化生存状态中.笔者将这种情况的民族文化保护称作旅游化保护.民族文化旅游化保护,是民族旅游社区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说明旅游—生活空间是民族旅游社区文化旅游化保护的空间格局,是民族旅游社区地方再造及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