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长,原名赵培忠,白族诗人、作家。1938年生于云南省云龙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五十年代后期,张长在中国文坛上头角崭露。他的诗选入1957和1958年的全国诗选,散文选入周立波主编的1959—1961年《散文特写选》。张长不写那种神一样站在云端上的人,他写人的真实和平凡。他的作品风格细腻而富于感情,谋篇布局上独具匠心。他热情乐观,表现出一个微笑着看生活的作家所独具的风采。张长在小学读书时,读了一些民间和中国古典文学书籍,特别是白族民间故事和汉族古典小说对他影响很大。 1953年,张长在昆明医士学校学习,又读了外国文学作品。他在立志当一个医生的同时,他也想学着写点什么了。  相似文献   

2.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07,(10):55-57
本期关于“民族新闻”的话题,我们选择了采访张儒。原因在于,本刊创刊以来,张儒在这里工作了30年。并于1984年、1991年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从1984年起,张儒开始研究民族新闻。1987年,着眼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现状,他在内部刊物上撰写了《民族新闻面面观》,以期引起关注。1996年,张儒在调入中央民族大学后,兼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期间,首开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概论。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在民族新闻学科的建立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但30多年过去了,他的愿望仍旧是一个难圆的梦。他的经历,记录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民族新闻实践和探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杨静仁同志这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完了他光辉的、战斗的一生,离开了我们。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出身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坚毅不拔,工作上的严谨细密、一丝不苟,作风上的讲求实际、不尚空谈,生活上的艰苦朴素、严于律己……都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在这悲痛的时刻,我不禁想起他主持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工作的历程和业绩。 1961年,年方43岁的杨静仁,受命担任宁夏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军区第一政委。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市区一把手,他面对的宁夏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相似文献   

4.
巴义尔几十年的摄影创作体现了他对生活深沉的热爱和深厚的功力。他摄影的主题最主要的是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他集中地反映了在这广阔的土地上生息的人们所展现出的宽广的社会生活、民族性格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形态。他的作品的突出部分,体现了  相似文献   

5.
熟悉北京市工作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副书记中有一位满族同志,他就是新增选的中央候补委员,52岁的金鉴。 1932年,他出生在一个革命的职员家庭,父亲曾参加过革命的学生运动。他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上中学时参加了民主青年联盟。194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他在北京曾任团区委书记、团市委员、副部长,中组部处长,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等职,1984年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他没有机会上大学。为  相似文献   

6.
一位锡伯族飞行员在祖国的万里蓝天翱翔了三十年。他——空军某航校政委那启明,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大队、团和航校各级领导岗位上,都是团结的模范。那启明是个有战功的人,但他有功不自居。解放战争时期,他当过机枪射手,多次立功;一九五○年调空军学飞行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敌机三架。他调某航校二十四年来,从未讲过自己的功劳。校政治部宣传干事从档案材料中发现他击落敌机的事  相似文献   

7.
刘树生 《回族研究》2005,(3):114-115
王连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对他的思念无时不萦绕在我的心间。每当想起他,不禁思绪万千、激动不已,和他在一起战斗、工作、学习的往事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和连芳同志合作共事了半个多世纪。1947年春,我调到渤海区党委,就和连芳同志在一起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俩一同调到北京。1950年又一起到云南,从此,我们共同扎根云岭大地,献身红土高原。共同的革命目标和信念,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十年来,我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共同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始终情同手足,革命友谊坚如磐石。连芳同志不仅是我的…  相似文献   

8.
塞力克是土生土长的阿克塞人, 1998年元月起任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长。此前他曾任县法院副院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每个岗位上都留下了闪光的印记。   塞力克任县长第一年,正是阿克塞县城搬迁的攻坚阶段。新县城建设资金缺乏,施工进度慢。为了提前完成县城搬迁任务,他把筹集资金和加强施工管理作为县城搬迁的头等大事。一方面,他组织动员全县各级向上级争取资金,一方面对工程建设责任到人,实行倒计时管理。他本人则用一半的精力上省城、上北京争取资金。他在北京住地下室,吃方便面。为争取资金,他加班加点,不顾身体带病,…  相似文献   

9.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历史人物之一,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时间里,他率领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他的伟大航海壮举,被记入中国和世界航海史册。对他及其航海事业的研究近年来愈来愈热,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郑和航海600周年之际,许多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举办郑和航海600周年的纪念活动。本文从中国穆斯林的角度对郑和及他的航海事业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易丹 《民族论坛》2014,(5):38-39
正2006年的盛夏,除开世界杯,与往年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此刻,一个小伙子正对着人生迷惘。他被父母带到了湘西境内的某座古镇去旅行。然而,他的心很乱,他说这个地方他只会来这一次。2011年,5年后的机缘巧合让他再次来到了这座古镇,而且竟然一留就是10个月。在每一个无雨的黄昏,他总是孤独地在漫漫长堤上踱步,他说他养的狗与他并不亲近,而平静的  相似文献   

11.
朱威烈 《回族研究》2007,(4):127-128
一转眼,刘麟瑞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在我的脑海里,他却一直都还在———他的弟子、再传弟子和曾与他共过事的教育界、外交界、宗教界、翻译界的朋辈、后人中间,仍不时地会提到他的名字;在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文学研究的各种会议上,人们依然在讲述他的品德、学问、作用和贡献。一位大学教师,要做到生前、身后都受人尊敬且被奉为楷模,可谓大不易,然而,刘先生做到了。他看似平凡的一生,其发展轨迹是由高尚的师德师风构成的,而且还缀满了感人肺腑的言行和事迹。在纪念他诞辰90周年的今天,要问他留给门生弟子、亲朋同志最深刻的印象、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12.
物以神聚     
正范扬先生在当代中国画坛负有盛名,从1984年创作的大幅主题性作品《支前》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开始,几十年来,他在艺术上激情涌发,以开阔的思想观念不断探索,笔耕不辍。他的画路宽广,山水、花鸟、人物皆长,写意、工笔、书法跨界贯通,喜欢在表现题材和形式语言上多做尝试,从挑战自我出发,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大  相似文献   

13.
他从泥土深处走来,对养育了他的泥土怀有深深的情感,誓以满腔的热忱和毕生精力回报土地。他,就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县长,省九届人大代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宋玉龙。   1954年 10月,宋玉龙出生于黄河之北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广阔的农村天地和颇富文化氛围的家乡造就了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知书达礼和忧乐农民群众的良好品德。 1975年 7月,他从青海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教师、乡政府秘书、团委干事、县委组织员、地委组织部组织科长等岗位上工作过。 1995年 10月他从海东地委组织部调任互助…  相似文献   

14.
与挂职干部同行文/陈文明1996年6月至11月,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蒙玉光同志到我们通州市挂职学习,领导派我做他的工作联系人。半年中,我在学习上做他的好参谋,工作上做他的好助手,生活上做他的好朋友。不仅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而且与他建立了深...  相似文献   

15.
他是拉萨八廓街头的民间舞蹈家,他在这条弯弯曲曲的古老街市上活跃了四五十年之久。在几代拉萨人的心目中,他已成为这座宗教和歌舞城市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八廓街一个小小的装饰!”  相似文献   

16.
覃日新是1959年上舰的。他那僮族特有的性格,在掌握火炮技术上表现得最突出。汉族同志练本领,假若需要闯过一两道关的话,那他就得要闯过三、四道关。首先,他不大会讲普通话,这对学技术有多困  相似文献   

17.
陵山逶迤磅礴,莽莽苍苍。共产党员李宗长,就是这座大山的儿子。大山,铸造了他浑厚遒劲的性格;大山,记载着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人生。一1958年10月,李宗长出生在永顺县小溪乡大坪岗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做过31年老村支书,母亲在1978年5月一次扑救山火的事故中去世了。李宗长在大山哺育下长大成人,是严格的家教、古朴的民俗塑造了他正直、坚强的性格情操。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他不得不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回家务农。因为头脑聪明,人又勤快,一年后被小溪乡食品站聘为站长。在那里,他干了5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食品站撤掉了,李宗长…  相似文献   

18.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一则来自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的雪山上一名男孩和妹妹踢足球的短视频,登上了抖音热搜榜。这个热爱足球的藏族少年,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青训队队员多果。平时在学校足球场上训练,世界杯期间正值寒假,他就把自家牧场当成足球场,用绳子和棍子搭了一个简易球门,运球、颠球、进行体能训练……个头不高的多果,和队友站在一起略显瘦削,但一到足球场上他就成了机敏的“精灵”。  相似文献   

19.
龙莹 《民族论坛》2006,(4):26-27
他有一个梦想,修通进出全县的每一个村塞的公路。为这个梦想,他工作了11年。由他组织相伴修筑的通村公路长达400多公里。工作的最后一天,离去世仅40天。放下手上的工作,他被送往医院,诊断为肝癌晚期。2005年9月10日,在癌细胞扩散吞噬下,他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42岁。身后遗下与他相依相伴的妻子、尚未成年的一对儿女和一段未完工的通村公路。他叫尚爱国,生前为古丈县交通局工程股股长。一句话与他的11年1994年10月,尚爱国进入古丈县交通局工作。这个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男人,竟因此激动得难以入睡。“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公路早日通到村村寨寨,…  相似文献   

20.
(一) 1989年1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在举行1988年全国优质保健产品颁奖大会。虽是隆冬时节,荡漾在他心头的却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的气息:这是因为被誉为“南国名饮”的桂圆可乐获得了1988年全国优质保健产品新星杯奖。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终于得到了奖赏。他叫陈坤华,是广西桂圆可乐饮料厂厂长。他中等个头,削瘦、健谈、机智、有魄力、敢冒险、很自信。他说不上英俊,却处处显露出作为企业家必备素质的精明与强干。厂内外都赞誉他是“外交型企业家”、“鬼马(粤语:精明、点子多)厂长”。他三十来岁,正是干事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