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新石器早期文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和河南省新郑裴李岗两地,发现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这是我国新石器考古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收获。这两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包含的文化内容是相当丰富的。目前已发现的遗址、遗物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校园地处海淀台地边缘,埋藏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自从50年代以来,先后多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和遗存,出土了战国以降诸多时期的遗址、墓葬和文物。尤其是在1997年于理科楼群工地发现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证明在燕园地区已有将近5000年的人类活动历史。本文结合燕园周围地区的出土文物,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上述发现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裴李岗文化是分布在河南境内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它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也有一定的内含和一批特征鲜明的石器、陶器群,因此在它被发现之后,就被我国考古界以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命名。由于它首先发现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遗址,故命名为裴李岗文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在历史上形成了丰厚的反映长江多样地域特征的水文化,对流域人类生存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今天立足于整个中华文明及国家大战略的视野来审视长江历史上形成的水文化,就可以看出仍然缺乏对于长江水文化系统、整体的认识,缺乏一个能够包容长江各流域段和各支流流域,特别是能反映长江系统性、整体性的水文化概念。长江水文化概念的提出,目的就在于构建起关于长江的水文化系统,使“长江水文化”成为代表长江流域水文化的整体性符号。通过长江水文化的构建,使长江各流域段和支流流域的水文化整合为一个整体,同时结合当代发展的需要,注入新的文化支撑要素,构建起长江水文化的支撑系统。长江水文化的构建不仅对传承保护长江的水文化遗产有重要价值,对于今天推动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长江大保护、流域高质量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延边位于吉林省的东北部。这里山多林密,河流众多,主要的河流有图们江、嘎呀河、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在河流的两岸分布着众多的原始文化遗存。一、典型遗址及其文化特征目前,这一地区可确定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十几处之多,这些遗存经科学发掘的有:龙井金谷早期遗存,珲春南团山早期遗存,和龙兴城早期遗存.此外,未经发掘的遗址还有:图们岐新村早期遗存,龙井大苏早期遗存,龙井三合邮局遗址,汪清复  相似文献   

6.
炎、黄文化与裴李岗文化,是两个不同概念的文化。前者属传说历史时期,在炎帝和黄帝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文化。后者则属考古所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早期考古学文化。传说的历史文化,似乎有“虚“之虞,而考古学文化,则是从埋藏在地下而发掘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物  相似文献   

7.
论宁绍与杭嘉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绍地区与杭嘉湖地区史前文化关系问题是考古学界探讨已久的重要课题,两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及其流变研究是这一课题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在河姆渡文化与马家浜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于近年发现的跨湖桥、上山以及小黄山等遗址文化内涵的考察,认为上山类型的遗存是环杭州湾新石器文化的共同祖源,而跨湖桥文化则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其后出现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跨湖桥文化在宁绍地区和杭嘉湖地区分别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源远流长的长江三峡文化,是我国诸多优秀地域文化中的佼佼者之一。它不仅有现代水电文化和大坝工程文化,而且也有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的早期历史文化,如洪荒时期的旧石器文化、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文化、上古时期的早期巴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等等,都有十分精彩的内容,影响颇大,无不受到人们的赞叹和重视,同新建的三峡水库大坝一样,将永远存在长江三峡文化的宝库中。  相似文献   

9.
下辽河流域地处东北地区的心腹地带,早在距今万年就已有古人类在此活动,在新石器时代阶段更分布有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遗存、偏堡子文化等三种相继出现的考古学遗存,成为东北地区一个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区。该区域三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在年代发展序列上具有连贯性,却谱系关系疏离,其各自的形成和发展都表现为区域外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下辽河流域文化的演进和更替又与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进程保持一致,区域内文化为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江地区的史前人类,经历了旧石器、中石器时代的发展,进而步入新石器时代。本章叙述该地区史前人类所创造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从中探窥西江作为岭南史前文化交流的通道之一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西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石器早期 根据考古资料,可以大致认为属于此期的文化遗存有怀集岗坪镇的大沙岩二洞和封开的勒竹口遗址。大沙岩是一座石灰岩  相似文献   

11.
小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考古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距今10000———8000年前的绍兴市嵊州甘霖镇小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是目前曹娥江流域发现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它的发现,有助于加深对浙江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对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源流及其发展演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辽东半岛的新石器文化无论从调查、发掘和研究的历史都比较早,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不断的发现,对该地区的发掘报告和材料比较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将通过对辽东半岛的地质地貌和新石器文化发现的综述,尝试对辽东半岛的新石器文化及其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西辽河古文化是指在西辽河地区发展起来的五种新石器文化和两种早期青铜文化。距今八千年以前的兴隆洼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发展阶段,这是目前整个东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 发展水平最高的古文化遗存。后起的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以及小河沿文化,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和重要推动。红山文化晚期和小河沿文化时期,西辽河地区已经进入全石并用时代。此时这里已经出现了早期的方国。到了距今四千年以前,西辽河地区出现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也是大国出现的开始。商朝中晚期以后,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西辽河传统的农耕文化南移中原。继之而起的是夏家店上层文化,从这个时候开始,西辽河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一步步由农耕转为游牧。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西辽河的古城古国,西辽河的古代岩画,关于游牧文化起源等重大课题,是赤峰红山文化学会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试论跨湖桥文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其8000年的历史,成为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研究表明,跨湖桥文化遗存的器物形态及其组舍、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确为浙江境内一个新型的、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即跨湖桥文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考古材料,专家们对南京汤山和太湖三山岛等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进行了细致梳理,刻画了远古"长三角"地区人类生存状况以及人类迁徙的大致轨迹。学者们对"长三角"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基本形成共识,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其它年代较远且影响较大的有苏州草鞋山和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目前学界对"河姆渡文化"与"马家浜文化"关系的表述不一。笔者认为,良渚文化后出现的"南京湖熟文化"和"上海马桥文化"与商周时期作为"长三角"主体文化的吴越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但有关这两种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6.
红山诸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分布于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大体以今内蒙古东南的赤峰市、哲里木盟南部,辽宁西部的朝阳、凌源为中心,锦州、河北北部和京津地区也有这种文化的遗存。因此,红山诸文化构成了距今5000—6000年以前,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的主要古代文化,组成了以聚落为中心的共同群体,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北方的原始文明,为世界古代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我国北方年代较早的青铜文化 ,距今有 40 0 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以西辽河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是北方民族文化的先驱。夏家店下层文化有以三足器为代表的典型器物群 ,明显区别于西辽河流域的新石器考古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以农业为主 ,兼营畜牧、狩猎的复合经济形态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先民 ,先后在西辽河流域生息繁衍了近千年 ,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做为商文化的源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的太湖流域,历来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地区。太湖地区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我们祖先的足迹。建国以来,从太湖流域考古发现的许多新石器遗址,说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春秋时代的吴越文化即发源於此。这里有丰富的物产,有利的自然条件,因“地广人稀”,开发较后于中原黄河流域,自三国时代孙吴据有江东以来,太湖平原开始了经济开发的历程,唐中期以后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江南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处江南,汉代属扬州境,唐代为江南道的浙东观察使与浙西观察使所管,宋  相似文献   

19.
宜昌地理环境独特,是人类生息活动的理想之地,因此,地下埋藏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史前遗存丰富,文化繁荣发达,发展序列清楚,地方特色浓厚,是研究我国原始文化史,特别是长江流域古文化发展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三峡宜昌地区文化独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著名的“长阳人”化石及数十处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至少在一二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在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于此,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其留下众多的,且十分重要的音乐物质文化遗存,为我们以后研究其音乐性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