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意会知识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的意会知识(Tacit Knowing)理论提出了认识论研究的崭新课题。本文在扼要评介波兰尼关于意会知识的界定和作用以及英国学者吉尔对意会知识与大脑右半球功能相关的创见后,着重论述了意会知识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意义。笔者认为,波兰尼的意会知识理论蕴含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和认识的概念里,它既不同于实践,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而又具有它们各自的某些特性,从而成为言传知识的基础以及实践与言传知识的中间环节。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几个有关领域。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的意会知识(Tacit Knowing)理论提出了认识论研究的崭新课题。本文在扼要评介波兰尼关于意会知识的界定和作用以及英国学者吉尔对意会知识与大脑右半球功能相关的创见后,着重论述了意会知识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意义。笔者认为,波兰尼的意会知识理论蕴含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和认识的概念里,它既不同于实践、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而又具有它们各自的某些特性,从而成为言传知识的基础以及实践与言传知识的中间环节。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几个有关领域。  相似文献   

3.
文本挖掘及其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本挖掘是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的、无结构的文本信息中发现潜在的、可能的数据模式、内在联系、规律、发展趋势等,抽取有效、新颖、有用、可理解的、散布在文本文件中的有价值知识,并且利用这些知识更好地组织信息的过程.本文详细阐述了文本挖掘的过程、文本挖掘的功能以及文本挖掘在企业知识管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知识具有一定的价值是无可争议的,但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在理论上仍然值得探索。根据价值的内涵,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可以转换为对以下问题的理解:谁是教育知识的需要者;教育知识具有哪些潜在的功能;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知识的功能和教育知识需要者的连接。研究教育知识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起到为教育认识的必要性进行论证的效果,从而加强人们进行教育知识创新的动力;二是表明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是教育知识论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5.
面对动态、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具有足够的生产柔性、提高市场应变能力是急迫应解决的问题。虚拟化经营以其有效配置资源、生产弹性高、有利于赢得竞争优势、有利于快速决策,抢占市场等优势,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良好的运营模式。中小型企业应把握虚拟化经营的有利条件,采取人员虚拟化、功能虚拟化、企业虚拟化等多种虚拟化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认识论视域中的信息与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识论与信息科学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或者说社会认识论就是信息科学的实践应用领域.文章从社会认识论的视域对信息和知识进行考察,详细阐明了社会认识论中信息交流、制度组织以及知识增长等问题,探讨了信息科学研究的社会认识论研究方法,最后揭示出社会认识论之于信息科学的三方面价值.文章指出社会认识论目的在于重新构建信息时代迫切需要的信息科学.  相似文献   

7.
目前 ,对知识意义的研究 ,大多是经济学的。诸如 ,产品中知识含量增加、知识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等等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研究知识的意义是对知识进行哲学研究的传统维度。它通过剖析知识的生成过程探讨了知识的认识功能 ;至于知识于人的意义则着力于对人的素质这一表象的认识上。这些角度都不同程度的揭示了知识的意义 ,但都忽略了知识意义得以发生的深层根源 ,并且都是静态的分析知识的意义 ,把知识的意义看作是知识理所当然的结果 ,而缺乏对知识意义得以实现的动态机制的考察。其实 ,知识的意义从哲学层面上来看 ,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张扬。而知识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张扬意义由知识的本质特征决定 ,并通过人的对象化活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突破了常规的社会生活,也改变着企业的组织结构,导致企业组织向虚拟化方向变迁。信息技术、知识资本和网络社会结构等多维因素耦合形成企业组织虚拟化的流动空间。其中,信息技术是企业组织虚拟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知识资本是企业的主导性生产要素,网络社会结构则是企业组织虚拟化的制度因素。企业流动空间既包含了影响企业组织虚拟化的微观因素,也是企业组织结构趋同的强制性力量与规范性压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从柏拉图到笛卡尔、康德和胡塞尔等人,很多学者在哲学认识论上都论述了"知识—信念"关系。在海萨尼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奥曼提出的交互认识论建构了规范的知识信念空间的模型。但是,奥曼结构本质上还是静态的。近些年来动态的交互认识中的"知识—信念"结构加入了"信息更新"和"信念修正",新的结构和模型回答了人们决策过程中主体间动态的交互决策的认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的许多问题症结源于结构 (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到企业的行业、规模结构 )的失衡 ,而集互补性、核心能力于一体的虚拟企业是对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否定 ,既能保证企业组织的精简高效 ,又强调了运作方式的合作与集成 ,也能解决行业结构、规模结构失衡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虚拟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 ,其应成为中国企业的现实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思维基本形式究竟有几种,这在学术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在简要述评有关思维基本形式几种流行观点的基础上,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认为抽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感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并对各自的认识论意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搭建基于云计算的校园应用服务器虚拟化平台,解决校园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硬件设施重复投入、信息系统各自孤立、多系统多平台管理困难等问题.同时对物理web服务器和云平台上的虚拟web服务器进行压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场景设置相同、持续时问相同的测试环境下,虚拟web服务器上的总吞吐量和总点击数都大于在物理web服务器上所得到的数据,平均吞吐量和平均每秒点击次数,虚拟web服务器都高于物理web服务器.云平台通过硬软件资源的动态分配,使服务器负载更加均衡,虚拟服务器通过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提高了校园应用服务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经济虚拟化空间的分析,提出货币和土地是经济虚拟化空间的两个极端,人类向土地的“穷根”探求和向货币的“终级”追求,使土地和货币本身也在进一步虚拟化,金融业治理首先要控制两个经济虚拟化临界点。同时,从货币作为渗流的角度,探讨了货币流的边界条件控制。最后提出了建立具有良好准入制度的经理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期权市场,它们是解决委托—代理矛盾的最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了康德等西方哲学家在主体间性问题研究上的成就与局限性,指出认识的主体间性来自于实践的主体间性,只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才能使主体间性问题得到科学的说明;主体间性在知识的承载、传递、检验和完善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这一点,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创新与传播,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知识群体”特征及其发展党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知识群体”概念首次出现于十六大报告,是在“注意调整发展党员成分的结构比例和发展的重点对象”的意向中提出和使用的。对其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科学界定,其整体与个体共同特征的归纳,其发展党员的意义,进一步增强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7.
语境的虚拟化是指依赖于媒体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静态文本转变为拥有文字,声音,图像等的虚拟化语境。本文以语境虚拟化后,文本里的语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出发点,来研究所发生的语义在语境里所产生的语境效果。我们发现在语义变化后,会有增义,减义,转义等现象,造成了语境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现代欧洲早期,精英学者的文字世界与手工工匠默会世界间的互动促成了工艺知识的传播.对于中国的相关研究,学者们也从文本中寻找工艺知识的细节,却很少注意到这些记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现实的技术实践.本文通过考察夹江手工造纸的生产工艺及其传承,论述这样一种现象,即工艺知识的再生产内嵌于特殊的自然、社会和象征环境,很难并且没有必要转化为书写知识,记载工艺知识的文本更关注道德价值的宣传而非技术传递.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的全球化推进的一个巨大载体是工业化、城市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市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或主体,研究都市文化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都市文化的虚拟化又是都市文化在今天的一个新趋势、新形态,它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要真正从根子上认识都市文化的虚拟化,需要从"三种自然"观切入。都市文化的虚拟化一是表现在它的存在空间被虚拟化了;二是表现在媒体意象对人们生活的大量介入,即都市生活被媒介"殖民化"了;三是表现为商品符号世界的形成,它的直线膨胀和对都市的"暴力殖民"。都市文化虚拟化的结果是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和都市人格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代艺术现象已然成为最复杂的媒介现象之一,但今天的媒介在经历了实体化的历史后却开启了虚拟化的道路,媒介技术早已走出分子和原子的羁绊而进入到比特时代,它是各种虚拟技术的流行和实践,在这种新媒介架构中,美与艺术元素的生成带来独特的现代经验,这几乎成为当代艺术思考的必然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