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是要从单纯注重发展速度转变为首先注重经济效益,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但效益的提高又不能离开经济增长。国民经济中的几个重要项目的增长率的对比变化,往往能集中反映宏观经济效果的变化,能从数量上反映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本文准备对资金增长与产值增长、产值增长与国民收入增长、国民收入增长与积累增长之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试做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对重要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对矛盾,对于全力以赴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我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对矛盾几乎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地位又是可以互易其位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各自在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在古代,科学技术尚处于萌芽和初始阶段,基本上表现为经验知识形态。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们正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从我国国情出发,来研究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国情是多方面的,其中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的能源,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能源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非常密切。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发展速度和状况,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能源  相似文献   

4.
论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的数量关系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的数量关系研究课题组1995年5月6日忡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因素。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结构是不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哲学的重大命题,也是一个科学管理的实践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本身根本不存在什么结构问题,科学只不过是一个无结构的“几何点”罢了。它的发展,主要是靠社会的外力推动的,比如说,是由社会的经济需要决定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生产发展了,科学技术一定会发展起来,并且出现惊人的突破。因而在考虑一个国家的科学规划时,主张把经济发展需要当成唯一的根据。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也是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科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但是,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无论什么时候,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都是由生产决定;更  相似文献   

6.
结构偏差、转化机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新中国建立以来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变迁历史,分析经济结构中存在的偏差,我们认为,我国的产业结构有优化趋势,但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反差愈发严重,需求结构也呈现投资需求比重不断增加的偏差.这些结构偏差的形成,一方面与建国以来片面的工业化建设思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结构偏差在短期内虽然不会对经济增长速度构成影响,但最终会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纠正结构偏差,提高国民经济素质,要求转化机制,消除制度性约束,放开要素流动的限制,提高人力资本,发展科学技术,鼓励自主创新,调节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7.
一、从纵横向对比看新疆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将不断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第二产业将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实践证明这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三类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三类产业在国民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按产业部门分类形成的社会生产结构,它反映着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质的关联方式和量的比例关系,即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在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在我国曾长期存在着一种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即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把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否认价值规律、排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种错误的认识,对我国过去僵化经济模式的形成,“左”的经济政策的发展,起了不良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经济建设中要重视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和教育事业,并且把经济、科技、管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四者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而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源泉,国民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使社会有效总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体制自身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创新激励和广阔的创新空间,充分调动一切行为主体的创新意识,并将创新能量最大地用于提高经济效益。 一、企业创新的本质及度量关系 企业创新,从一般意义上表示为企业既定生产函数的改变,亦既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各经济要素重新组合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是不变投入下有效供给水平的增加。从总体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经济改革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一件大事。它涉及的范围很广,问题很多。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和流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是城市经济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城市基本上集中了全国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工业固定资产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三。我们国家财政收入有百分之八十来自城市工商业。这种情况说明城市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于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总目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城市经济关系尚未  相似文献   

12.
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争取尽可能多而好的劳动成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问题。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我国经济更好地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根本转变,当然也是进一步发展云南工业生产、使国民经济全面转入良性循环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审计是一种经济、财政的司法监督,是国家按照宪法实行的经济监督和财政监督,是由审计人员运用法律的手段对国家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财政和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经济效益实行的一种监督审查。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审计,达到加强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以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这就是审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理论界》2002,(5):25-26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程和战略地位 汽车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世界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的研制、生产、销售、营运,与国民经济许多部门都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强调:“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我国经济更好地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带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的转变。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商业经济效益,对实现这个转变,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是我国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理论依据。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以及每个部类的内部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的发展,取得最高发展速度和最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现代国际经济发展事实证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实物形态上实现各个经济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客观的比例关系的需要。所以,各国之间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进行实物形态的的转换,根据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以我所有,换我所无,以我长线产品,换人短线产品,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内部都得到调节和补充。发展这样的对外贸易,是一个经济的巨大进步。我国作为一  相似文献   

17.
人类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时期。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表明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所谓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发展中,从依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外延扩张式为主,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走信息化道路。 一、信息化促进生产力由量变到质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结合,带来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其核心是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使生产效率成百上千倍的增长,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讨论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以下简称计划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首先要肯定计划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之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的基本观点,是列宁、斯大林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的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了有计划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按比例发展规律,不存在有计划发展规律,或者认为按比例发展规律可以代替有计划发展规律。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的。有计划发展规律与按比例发展规律是两个不同的规律,二者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回答的问题不同。它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是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调节的,而计划的主要内容也是计划分配劳动时间于国民经济各部门。这种通过计划安排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二者的联系,但不能因此而将二者混淆起来。按比例发展规律具有“自然规律”的性质,它反映的是存在社会分工特别是存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  相似文献   

19.
建国四十余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高速度、低效益”、它像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阻碍的双重效益。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实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端正经济建设的拾导思想,走效益兴国之路。一、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和强调在各项经济活动中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党的十二大提出,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要“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种很流行的观点——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工资水平低,即劳动力生产成本低,同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我国应利用这一优势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或者说应利用这一优势参加国际经济分工和进行对外贸易。如果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是失之片面的观点。以此来制定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也将难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