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城镇外来农民工的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90年代以来 ,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控制大大放松。大批外来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目前 ,在城镇就业的外来农民工的人数已经达到 30 0 0— 50 0 0万 ,其在城镇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已经超过 15%。流入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镇就业形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准确地统计城镇外来农民工的数量 ,就成为各级统计部门所面临的问题。目前 ,城镇外来农民工的统计 ,主要来自两个渠道。即由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和由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司进行的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在农户抽样调查中 ,…  相似文献   

2.
12.农业劳动生产率 是指农业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既可用实物量计算,也可以用价值量计算.在研究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时,通常计算价值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或农业增加值/农业劳动力平均人数或以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创造的价值量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劳动时间按地区或全国进行计算,农业劳动者包括国营、集体、个体等全部农业生产者;同样,按经济类型计算,只能用与之相应的农业劳动者.农业,可按大农业计算,也可按农、林、牧、渔业分别计算.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家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指标解释,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总额。该指标不仅是研究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研究劳动者收入状况与居民购买力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此,检查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失业的涵义及统计指标的界定研究失业问题,首先要了解失业的涵义。按照国际劳工局的定义,就业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是就业的对称,即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这一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失业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劳动能力;(2)愿意就业;(3)有寻找职业的活动。进行失业统计,首先要对几个重要的指标进行科学界定。第一,符合劳动力年龄人口是我们研究劳动力资源利用的最基础指…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缺乏农村失业率统计数据的情况,设计一个能够反映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的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中既有反映劳动力资源和使用失衡的指标,也有反映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指标。综合指数合成过程中,在各指标加权之前先对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使各指标量纲相同,实现了监测体系内各指标横向纵向均可比。研究认为:2001—2007年中国的劳动力供需失衡状况在好转;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越来越困难;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和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程度在下降;中国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比结构失衡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
问:今年制度中对从业人员的统计口径做了哪些调整?答:今年制度中对从业人员统计口径的调整是:设置“离岗职工”新指标,并将其作为一项指标单独列出,”不再统计为本单位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由原来职工加其他从业人员改变为职工中的在岗职工加上其他从业人员组成.  相似文献   

7.
失业统计方法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使用"待业"这一概念,直到1994年,才将"城镇待业"改为"城镇失业",正式启用了"失业"和"失业率"的概念,并公开发布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自1996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建立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制度,按季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城镇劳动力就业和失业数据.目前我国的失业率统计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城镇登记失业事和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由劳动保障部提供,调查失业率的数据来源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8.
王瑛 《浙江统计》1996,(10):23-24
劳动力失业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关心和重视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国情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劳动力资源只有通过就业才能创造社会财富,反之就会成为社会的包袱。由于我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劳动力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据劳动部提供的统计资料,今年一季度我国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530万人。因此调查和研究劳动力的失业状况,正确搞好失业统计,解决好失业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失业统计反映了劳动力商品在劳动力市场难以实现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它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成本是指企业(单位)因雇佣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费用.劳动力成本是劳动核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劳动力成本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乃至于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可为党和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劳动力成本核算的中心指标是劳动力总成本.劳动力总成本是指各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雇佣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劳动力总成本包括四项基本内容: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职工保险金和公积金以及职  相似文献   

10.
怎样改进单位用工人数统计□叶世芳现行劳动统计中的单位用工人数指标有“从业人员”和“职工”两项,它们是反映我国劳动力使用状况的基本的指标。准确地统计各单位的用工人数,对于核算全社会的劳动力投入具有重要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统计范围只包括全民、集...  相似文献   

11.
确立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不仅商品,而且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也应进入市场。如果把劳动力排斥在市场之外,是不可能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只有劳动力进入市场,劳动者的素质,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劳动力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用人主体和就业主体才能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从而促进劳动力资源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普查与统计年报数据的差别 1.统计的范围不一致。农普农村住户指标不包括非生产经营户和五保户,因此统计范围小于统计年报;农普从业人员指标与年报劳动力指标范围不一致,农普统计范围  相似文献   

13.
问: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进城办服务业是否统计为乡村户数和乡村人口?答: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农民到城镇落户工作的,不统计为乡村户数和乡村人口,因为他们的户口已不在农村,从事的土作地点也不在农村。第二种情况是农民户口仍然在农村而只是到城镇参加工作的,应该统计为乡村户数和乡村人口(在填写表中的分部门使用情况时,填写在“其他劳动力”指标中)。问:如何确定现行价格?答:农产品的现行价格,由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失业统计制度对失业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煜 《统计与决策》2005,(19):39-40
我国现行的失业统计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部门于1978年建立的城镇失(待)业登记制度;另一种是以国家统计局为主,1996年以后逐步建立的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制度.失业登记制度属于申报制,在我国实践中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长的时间序列,有比较完整的计算方法和稳定的数据来源.目前登记失业率已经成为我国监测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失业调查制度是指由国家统计局建立的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制度,按规定分别在每年的5月、10月、12月进行三次"城镇劳动力住户抽样调查".其中5月和12月的调查只在城镇地区进行,而10月份的调查是以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样本为载体,与全国性的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同时进行.该项调查采用分层抽样、PPS抽样和多段抽样等方法,由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市场,同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一样,并列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市场构成.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进行有关职业、雇用、解聘、报酬和技术的选择时,其决策依据是信息.政府通过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进行宏观决策,以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是确保劳动力市场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为此,国际劳工组织设计了劳动力市场统计指标,旨在加强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统计.本文运用这一标准,考察台湾地区劳动力市场统计状况,以期开拓视野并获得必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注:1)工业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2)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名称本月本年累计累计比上年指标名称本月本年累计同期增长%工业工业增加值#轻工业重工业#国有及其控股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  相似文献   

17.
胡燕 《浙江统计》2000,(8):35-35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劳动统计出现不少新问题。首先是自身专业限制 :劳动统计范围广 ,资料通过自下而上全面统计层层取得 ,即每个季度要在 3 - 4天时间收集上千张报表 ,工作量大 ,难免出现差错。其次 ,劳动统计以劳动者为统计对象 ,劳动者的行为具有选择性和不确定性 ,这也决定劳动统计的指标数据往往具有隐蔽性 ,如劳动者收入、来源渠道、发放形式等 ,这都给劳动统计带来工作难度。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以新的要求正确、及时搞好劳动统计 ?笔者就此作如下初探。1.正确领会“从业人员”的概念。许多基层统计为方便仍凭老的统计观念 ,仅把劳…  相似文献   

18.
鉴于工资既是对劳动者生产率贡献的支付同时又是对劳动者承受负面工作条件的补偿这一复杂性,鉴于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城乡两类劳动者在艰苦危险程度不等岗位上分布的显著差异性,依据调查工资的城乡差异来测量劳动力市场上城乡分割的程度可能不尽客观。本文关注岗位的工作条件及其工资补偿,依据两类劳动者的可比工资差异观察城乡分割状态。研究发现:在绝对意义上,无论城镇工还是农民工,艰苦危险的工作条件未能带来显著更高的工资正效应;但相对于城镇工,农民工的工资中包含了更多的基于艰苦危险工作条件的岗位补偿部分;在岗位补偿可比口径下,城乡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显著大于调查工资口径下的工资差异。以此判断,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以负面工作条件补偿不足为形式的隐性分割,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是哪些最为艰苦和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城乡劳动者看似基本一致的工资水平并不代表农民工获得了平等的生产率回报。  相似文献   

19.
个体私营经济与统计中南财经大学 卢现祥据统计,1981年至1991年,全国城乡个体工商户由182.9万户迅速发展到1416.8万户,增长了6.9倍;从业人员由227万人增长到2258万人,增长39倍,占有社会劳动者总数的比重由0.5%提高到3.9%。...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意味着经济效率的损失,一直来备受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指数,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浙江省的数据,测量了城镇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结果显示:在工资回报层面,相对高端领域的分割程度弱于相对低端领域,但在就业机会层面,相对高端领域的分割程度强于相对低端领域。为此我们建议:劳动力市场管理上重点关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城乡劳动者的同工同酬问题,公共政策设计上重点关注高端劳动力市场中城乡劳动力的平等就业机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