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四人帮”却大唱反调,胡说:“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决定性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无耻的背叛。这个“反作用决定”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坚决贯彻执行这个《决定》,必将有利于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领导作用和工业对农业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丝毫没有否认或忽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经典作家一向十分重视并有很多论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把二者割裂或等同都是错误的。对此,理论界似无疑义,问题在于如何认识这种反作用。长期以来,有种观点认为: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力、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不承认这种决定作用,就是机械唯物论,就是反马克思主义。至今有的同志仍坚持这是“辩证唯物论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一个决定论,不同意互相决定论。为什么不能把反作用夸大成决定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一、它和恩格斯的科学結論相一致我国哲学界和经济学界在探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对生产力、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上,有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一是肯定,一是否定。否定的意见认为:“所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决定’一词,如同物质决定精神一样,具有本原和派生、产生和被产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严格涵义。这种关系是绝对的,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能转化的。关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由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革,生产力有了迅速地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逐步走向崩溃。但是,奴隶主贵族仍然拼命地维护旧的奴隶制度。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反映到属于上层建筑的哲学思想领域和文化方面来。因而产生了代表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利益的各个学派。他们之间进行着长期地争论,形成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通过改革,“建立起具有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着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性质,即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我们区别各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不是改变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构成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要素和两对基本矛盾。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是通过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中介的折射而实现的;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等等。这里有两个问题不得其解:一是生产力标准的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再有人主张把社会形态界定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其用意看来是想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但这样理解社会形态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不正确的。 肯定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作用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但他们却并没有由此而得出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的结论;相反,列宁却反复强调了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他在指出物质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①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关系要变化,上层建筑要调整,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意识形态也要变革。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丰富了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直接原因是中国衰落而西方强盛,西方之所以强盛是因为西方国家率先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的衰落则是因为中国依然固守着封建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正是由于这一对矛盾的共同作用,也由于矛盾的对立面力量的差异,使得社会...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党的十二大把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进行现代化建设四项保证的第一项,这是一项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的战略措施。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以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13.
卫兴华 《中华魂》2014,(21):17-20
一、不能将生产力决定论错解为"唯生产力标准论"和"唯生产力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通过他们把持的舆论工具,大批"唯生产力论"。他们是把重视和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诬之为唯生产力论。宣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并以此理论为引导,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搞"左"的一套"不断革命",用阶级斗争为纲冲击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粉碎"四人帮"后,理论界批判了他们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的基本 矛盾,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基本的矛 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对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肃清林彪、 “四人帮”的流毒,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开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能否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讨论中,出现了这样的观点:生产力、经济基础是本原,是第一性;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派生,是第二性。因而推导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的结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所谓本原,哲学上是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根本实体,而派生则是指一事物从另一主要事物的发展运动中分化出来。二者的关系可以作以下两方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一、邓小平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为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我国建国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失误和挫折,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出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建国以来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是由“左”的影响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就是忽视发展生产力,割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联系,以为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仅仅靠不断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四人帮”更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如此。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毛泽东同志却非常明了地提出了这两对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并对它们从静态的性质到动态的形式都作了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的辩证性被形式化、庸俗化了.根源在于忽视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主体人的因素,没有区分它们的应有态与现实态.生产力是人的能力,人类是用这种能力满足需要的.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这种能力。这种结合方式决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政治、法律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即为上层建筑。人们建立的现实非最佳体制使应有的生产力不能发挥出来、最佳需要不能满足,于是,人们变更体制,最终使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由于生产力的能动性,在新的层次上产生不适应。由此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一点不仅逻辑上如此,经典著作中也有许多论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恩格斯就科学地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就从理论上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将依据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矛盾构成。这三对矛盾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它们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必然适应上层建筑(主要指文化上层建筑)状况的规律。这三对矛盾和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