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武宇鸥 《山西老年》2008,(10):42-43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天宝之乱以后,杨、李故事成了文坛的热门话题。特别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以后,唐宋两代诗人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形象,以马嵬坡事变为分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实质上是诗人的“自我”在文学幻想中按照分身的方式进行的多重投射。话语主体李隆基的形象,既蕴含着诗人的社会价值观念,又有诗人自我宿命的感伤;而杨玉环,则是糅合了“美人幻梦”原型和诗人自身情殇的对象而形成的一个女性“符号”,是拥有话语权的男性在集体无意识下对女性的另一种塑造和改编。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唐诗中的宏篇巨制,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之一。自从《长恨歌》问世一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一直存在着分歧。从建国后学术界对其主题的争论来看,就有爱情说、讽谕说、爱情和讽谕兼而有之的双重主题说等。考察各家之争论,觉得对《长恨歌》的结尾所描写的玄宗派遣方士去东溟蓬莱,访杨妃幽灵这一重要情节的解释,还不够清楚。对这一情节的理解。可以直接关系到对长诗主题思想的认识,因此,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的主题,有讽喻说、婉讽说、爱情说、隐事说、感伤说、多重主题说和无主题说等。白居易在自编诗集中将其归入"感伤"类,这是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本源,研究者在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作者写作《长恨歌》的本意。本文在《长恨歌》主题研究回顾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唐杨妃故事的传播与接受状况,从《长恨歌》和《李夫人》之对读中去理解"恨"之释义,以及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等方面去解读《长恨歌》的感伤主题。  相似文献   

5.
自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是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一段爱情故事为素材,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关于李杨的爱情故事,在唐代已广泛流传。以此为题写成的诗篇也很多,由于取材的角度,以及作者的态度不同,诗歌的主题也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篇,在当时就广泛传诵,经过一千多年,一直被人欣赏,评为好诗。好在哪里呢?人各异词。远的且不说,解放以后,对它的主题思想就有很多分歧的评论。有人说《长恨歌》主题思想是“始终谴责女祸,讽谕君妃的荒淫”。又有人说,“始终歌颂君妃爱情的坚贞”。还有人说,“既歌颂真挚爱情,又谴责纵情误国”。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杨玉环仪态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历来各家注释,只注字义.有名的权威著作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长恨歌》竟略此两句不笺. 惟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沿袭·回眸一笑百媚生》云:“白乐天《长恨歌》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盖用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云‘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吴曾虽对这两句诗作了笺释,但仍未注出“无颜色”的来历.白居易这两句诗,不仅有对前人的借鉴,而且同他本人的生活际遇有关.故写此文,以补其缺.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的创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以下4个内容:1.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揭示了白居易的初恋悲剧和论述了该悲剧是白居易写成《长恨歌》的认识基础和感情基础;2.肯定了《长恨歌》是写李杨爱情,并肯定了李杨在史实上存在深厚感情;3.造成“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是:李林甫“养成天下之乱”和杨国忠“终成其乱”,与李杨相爱无直接关系;4.陈鸿的《长恨歌传》与白居易《长恨歌》是持相反立场。历来以《长恨歌传》作为研究《长恨歌》的主要依据,必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形象大于思想的适例——也谈《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时至今日,仍是白居易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之一。前一时期,笔者较集中地览读了这方面的讨论文章,在颇受启发之余,感到这一讨论尚有继续深入的余地。因此,不揣浅陋,也谈谈个人看法,以就教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长恨歌》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元和元年(806),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这首诗同时并立的还有一个《长恨歌传》(陈鸿《唐人传奇小说》)。《长恨歌》和小说《长恨歌传》是相结合的,陈鸿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年青的时候,白居易初作官,他还有个朋友叫王质夫。白居易、陈鸿和王质夫,他们三个经常在一起游山玩水,谈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  相似文献   

11.
早在唐代开成三年(即公元八三八年),白居易的诗歌集就传到了日本,在日本文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紫式部在创作《源氏物语》时,在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文学的优秀成果,广泛地适用了汉诗文。全书仅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就达一百0八处之多。其中尤其是受《长恨歌》主题思想的影响更为明显。第一帖《桐壶》就是有赖于《长恨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成名作。诗篇写出不久就给诗人带来极大的声誉,长安有歌妓因诵得此歌而倍增身价者。它至今仍是广为传诵唐诗名篇之一。然而多年以来,对这首唐诗的主题思想却聚讼纷纭。意见不外三种:(1)歌颂爱情;(2)讽刺荒淫;(3)双重主题。(参阅《文史知识》1983年7期《六十年来国内<长恨歌>研究述要》)文学鉴赏的实践告诉我们,越  相似文献   

13.
《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创作深受白居易诗歌《长恨歌》影响,两者之间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再到审美意识都存在明显的"互文"关系.紫氏部深谙白居易诗歌,《源氏物语》中与白居易诗歌相关的部分就有近百余处.因此可以说,白居易诗歌构成了解读《源氏物语》的重要"前理解".紫氏部借用《长恨歌》的"悲剧"情节,既是在歌咏男女主人公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在悲叹人世盛者必衰的"无常"之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长恨歌》的文本接受史问题。认为历代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经历为题材的作品多以《长恨歌》作为叙述和评说的基础,可以视之为《长恨歌》的特殊接受史。结论是《长恨歌》存在着多方面的接受可能性,诸文本包含着独特思想和深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的正声究竟是什么──也谈《长恨歌》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恨歌》的正声究竟是什么──也谈《长恨歌》的主题欣然一、历史评说的差距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作诗数以千计,它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许多诗篇脸炙人口,为后人吟诵。对白诗的褒贬评说,浩瀚如海。特别是对《长恨歌》与《琵琶行》两篇,又以《...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与白居易密切相关.该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看成是对白居易《长恨歌》中部分诗句的阐释.作品中“梧桐”、“美人”意象沿袭了白居易诗的意境,二者的审美特征也相一致,这可以看成是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享盛名的杰作。它问世以来,一直誉满人口。明何良俊推为“古今长歌第一”(《四友斋丛说》)。清赵翼赞为“千古杰作”。赵翼还特别强调《长恨歌》在白居易诗作中的特殊地位,说:“盖其(指白居易)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辞,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瓯北诗话》)。白居易自己也把《长恨歌》看成得意之作。元和十年冬,在江州贬所时,他自编诗集为十五卷,在卷末题诗一首,一开头就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把《长恨歌》摆在压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人之挽歌——《长恨歌》新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观念中《长恨歌》的主题或为爱情说,或为讽喻说。本文认为《长恨歌》是白居易在追思唐明皇旧事的过程中感叹人生,抒发对处于理想与现实夹缝之间的人自身哀怜挽悼之情的“人之挽歌”  相似文献   

19.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文学史家多持双重论,即作品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又有对他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歌颂。例如游国恩等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本《文学史》)上说:“诗的前半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其‘风情’,  相似文献   

20.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文学史家多持双重论,即作品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又有对他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歌颂.例如游国恩等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本《文学史》)上说:"诗的前半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其'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