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位于四川省北部的家庭,姐姐叫莎莎,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弟弟叫奇奇,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两人均就读于该村小学。2008年9月30日,姐弟二人偷偷带着政府补助建房的6200元钱,离家去玩。10月2日下午在白龙江边玩耍时弟弟溺水,10月6日依然没有下落。莎莎家面临地震后的又一次灾难。  相似文献   

2.
我是共和国同龄人,出生在工人家庭。1963年我14岁,在后台小学上六年级。当时,全家7口人,父亲每月67元工资,既要赡养老人,又要维持生活,还要供我和几个弟弟上学,负担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尽管当时小学的学杂费只有几元钱,但是开学时几个孩子的学杂费一起交,这对于生活拮据的我家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相似文献   

3.
半袖  刘泓 《现代妇女》2010,(7):37-37
家长问: 我的儿子快八岁了,二年级小学生.五岁半学棋,不到一年就打到二段,而且每打一次升一级,但三段却打了四次,不久前刚打过,真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节课:实话实说主讲人:8岁男孩李曼的妈妈我的儿子李曼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可能是我给孩子起的名字不好,这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连出生的时候都比预产期晚了一周,做事就更别提了,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还不太觉得他慢,可上小学之后他的"特点"就明显起来,真让我着急呀。第一节课:实话实说主讲人:8岁男孩李曼的妈妈  相似文献   

5.
长叶的时候     
1"文革"时,父亲被造反派揪出来批斗,那一年,我才8岁,上小学二年级。我不知道为什么父亲会被打倒、批臭,每天他要戴着二米多的高帽子、胸口挂着个大铁牌子去游街,更为恐怖的是单位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大字报,上面还画了许多漫画,将父亲画成牛鬼蛇神。每天这里都聚集着许多人,有的人默默地看着;有的人在幸灾乐祸地读着;还有的人在三三两两议论着。一天,我放学回家,一个人心事重重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成绩好坏,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呢?当然每个孩子都会有天分上的差异,但实际影响孩子的,却不只是这个因素而已:为了寻找答案,我针对家里有就读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孩童的1443位母亲,做了一份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7.
那时我正在位于弗吉尼亚诺福克的小树林小学上二年级。有一天,库珀老师问了我一个数学问题,虽然今天我已经想不起来那个问题是什么了,但是,我却永远也忘不了我的答案。"16"当时,我满怀自信地大声说道。我的答案刚一出口,就立即招来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8.
那天早上,当我触摸到母亲冰凉的脚时,我还不知道母亲已永远离我们而去.父亲喊我和弟弟赶快下炕,说你娘死了,我和弟弟才哇哇大哭.那时我才五岁.那是1954年的冬天.  相似文献   

9.
刘丽是个苦孩子,家里姊妹多,收入微薄,维持温饱十分困难,有时向邻居借一瓢面,人家都担心还不起。读小学四年级时,她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平时赤着脚的她,只得“东挪西借”了一双鞋,而且一只蓝的,一只绿的。14岁那年,作为弟妹5人中的大姐,还在读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  相似文献   

10.
一千张糖纸     
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外婆的四合院里到处都有我的笑闹声。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相似文献   

11.
偶像的意义     
2009年,我正读小学五年级。那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坐在学校的操场上聊天,有个人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听说没有,迈克尔·杰克逊死了!"在场的人同时发出一阵惊呼,只有我这个还不清楚状况的白痴呆呆地看着大家,不识时务地问道:"迈克尔·杰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跟朋友一家吃饭,他的外孙9岁了,上小学二年级。整个吃饭时间用了两个小时,他的外孙一直低头玩手机游戏,怎么叫都无济于事。后来,我的朋友恼怒地喊了一声:“你能不能抬起头来?”他的外孙迅速抬了下脑袋,说了声:“你们吃你们的,我又没妨碍你们。”然后就又重新低下头。我被这句不像孩子说的话怔住了,朋友无奈地不再管。  相似文献   

13.
标准答案     
正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办?》一个学生答道:"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孩子的父亲感到很困惑,觉得孩子这个问题没有回答错,怎么打了个叉?于是,他找到了老师。老师听了家长的疑问,笑着将标准答案给他看。他看到,标准答案是:让梨。一份小学生二年级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雪融化以后是什么?有个小学生答道:雪融化后是春天。  相似文献   

14.
儿子今年23岁了,他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让他们班写过一篇作文,题为“我想成为这样的父亲”。一天,这些作文结集成册,送到了各家。  相似文献   

15.
人有一喜,有时也会带来一忧。1949年我读小学的时候,正赶上解放后党在农村大办教育,当时利用旧寺庙或没收地主家的宅院,各村都办起了初级小学。不论适龄生还是解放前上不起学已超龄六七岁的,都一窝蜂似的上了学。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只是到了1953年.高级小学(简称“高小”,指小学五、六年级的中心小学)十几个村子才有一所,扩大招生后也只招两个班,绝大多数同学都面临着上完初小(小学一至四年级)落榜失学的危险。这又成了一忧。  相似文献   

16.
王四辈 《老年世界》2009,(15):19-19
我经历的第一次国庆观礼是1959年,地点在天津。那一年,我在读小学五年级。听说十年大庆天津要在海河广场搞盛大的游行庆祝活动,很热闹、很好看,我和几个小伙伴决定去广场看“游行”。10月1日,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聚集在约定的地点徒步出发了,我还带上了小我一岁的弟弟。步行近两个小时才能到广场,因为很兴奋、很激动,也不觉得累,说说笑笑就到了广场附近。可是,进广场的道口都戒严了,值勤人员根本不理睬我们,撵我们离开。我们只好在不同的道口来回“磨蹭”、“哀求”。  相似文献   

17.
张宏 《中外书摘》2009,(11):94-94
上小学二年级到三年级这差不多不到一年时间里,除了寒暑假自己会去上海的亲戚家中过一段时间,其余,包括平时上学期间,我都会在每天放学后连家都不回,直接就到村子里一位在中学做化学老师的本家大哥(惭愧,他的年龄比我大许多,但辈分却跟我是一样的)家里去,因为他们家的卧房里有几个大书橱,里面装满了书,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18.
想念冰心     
王蒙 《华夏少年》2007,(11):60-62
与世纪同龄的冰心比我的父母还要年长十来岁,我的父辈已经是她的读者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买了一本旧版的“全一册”《冰心全集》,我至今记得我的父母看到这本书时眼睛里放射出来的兴奋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女报》的一篇报道说,8岁的女孩洋洋(化名)一年级就会化妆,二年级时就懂得了追求“性感”。  相似文献   

20.
俞治平 《老年人》2009,(8):28-28
今年8月5日是湖南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前,我在长沙城南二校(今文庙坪小学)读六年级时,班主任张央平教我学会了一首名为《山那边哟好地方》的歌曲。我就是唱着这首歌走上革命道路的。如今,我依然能不跑调、不漏词地唱出这首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