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的本质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对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直接决定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理解。而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相对主义,如果是从表面现象上来看,它和辩证法很近似,很容易渔目混珠地冒充辩证法。但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辩证法同相对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那么,它究竟是怎样产生,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同辩证法的区别何在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认同的实质与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同是指对一个群体或文化身份的认同感,或个体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的认可或赞同,其指标是人们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甚至利益取向性。文化认同中的文化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都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人性的三维性(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与生存空间的三重性(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历史空间)决定了人的文化本质,并在文化的创造活动中不断地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参与到文化中是人趋向于中心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作为人类理性的象征符号,始终能够以自身与意图和表征物之间建立关系,以传达、交流、沟通特定语境中符号的创造者和运用者相互间的目的和意图。因此,文化认同的实质与核心就是共同体共享的意义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的客观发展史,正是牵涉着人的性质的一个非常形象的进化史。对美的研究只有以对人的研究为基础。离开了对人所服从于其中的自然机制、社会机制及人作为主体本身的机体机制三者关系的正确认识,都必然会影响我们对美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一正确的研究,总是以对象的开放的、动态的结构为自己理论塑造的模式。种种范畴间的关系,也总是按其各自所予概括的客体间的客观运动结构形态来处理的。因而把人做为核心的哲学和美学体系,也正是把人做为其最能动最重  相似文献   

5.
<正>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不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是人的创造品.从静态上看,人是文化的主体、创造者、能动的本源;从动态上看,人解放的历史构成文化发展的历史,人的解放程度是文化评价的标准.在文化的发展中也有文化在某些方面限制人发展的情况,但这毕竟是部分的、特殊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一、人的解放引起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环境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呢?我们认为文化环境对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是推进人…  相似文献   

7.
人的社会化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共同面临的、需要始终不断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在理论上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的问题。究竟如何深刻认识人的社会化问题?人的社会化最根本的实质何在?人的社会化过程包含哪些丰富的辩证特性?这些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思想理论界的研究是很不够的。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期望得到人们对人的社会化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一、人的社会化的实质关于人的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在我国现行的社会学教科书中,有种种不尽相同又基本一  相似文献   

8.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是了解人类的行为,从而达到理解与沟通。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方法。自人类学产生以来,田野调查及其研究方法经历了几个阶段,可以反映出文化人类学思维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双向互动关系。性质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不同。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先进文化是初级阶段造就“四有”公民的内在要求 ,而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先进文化必然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即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以其进步的价值取向指导人的全面发展,以其先进性规范人们的活动并指导着通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探讨市场发育问题,是就市场的成长着眼,探讨的是市场自身的成长条件和规律;而研究市场有效性问题,则是着眼于市场的绩效,即探讨市场机制是否发挥作用及其作用的程度。本文拟对市场有效的内涵和实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 :审判独立的实质是法官的认识独立 ,法院机构独立和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审判独立的条件而非实质 ;审判监督的实质是对判决的监督而不是对审理过程和判决形成过程的监督 ;我国审判独立的理想模式是法官个体的独立 ,即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认识独立和自主判断 ;应以党的领导为原则 ,以人大的宏观监督为条件 ,以法定程序内的监督为保障构建我国的审判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3.
集合论悖论的提出,给逻辑学界、数学界提出了一个大难题。然而,集合论悖论不过是一场虚惊,因为这类悖论的根源并非是由于人们无限制地使用了“外延公理”所致,其忽视了康托尔提出的“概括原则”和“外延公理”的一致性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个别和一般这对范畴,是个古老的命题。它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柏拉图(公元前427—347)认为,人们日常感觉到的个别事物,“总是变化不居的、不真实的。”只有通过理性所认识的永恒不变的一般概念,才是真实的“绝对存在”。例如,具体事物的美,是可变和不固定的,它因人因时而异,甲说美,乙说丑,此时美,彼时丑,因而不真实;只有一般的美,才是真正存在。因此,他认为,我们看到的个别人和个别房屋以外,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15.
<正> §1 美国当代哲学家理查·罗蒂把历史上的哲学划分为两类:“体系的哲学”和“教化的哲学”。很显然,中国古代的儒家哲学属于后者,即教化的哲学。人是一种自我分化或分裂着的存在。人异于一般存在物,人要在追寻自身存在的根据及意义中实现其存在;同时,其生存的满足亦失去了直接的本能方式,必须通过创造和学习来实现。海德格尔说得好,正因人能找寻自己,因而往往“找错了自己”。这个“找错”,正表现了人的存在自我分化的特性。这反映在文化或精神生活中,便表现为以下对立而又互补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文化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性之镜映射的是文化的影像,人之为人在于文化的先在性。然而人既是文化的剧中人,又是文化的剧作者。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人之文化主体之所以为主体,就在于人之主体存在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文化对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文化是当今计算机网络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构成了我们时代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全球的力量.本文着重分析网络文化通过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交往方式、劳动方式,对人的主体性发展产生双重影响.探讨网络文化产生负效应的原因,以及如何抑制或减少这种负效应给人的主体性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实质平等     
实质平等,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于保障形式上的平等所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依据各个人的不同属性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作为各个人的人格之形成和发展所必须的前提条件进行实质意义上的平等保障的原理。本文认为,相对于形式平等而言,实质平等在平等权中处于从属地位,其实现只是一种政治道义义务,不具有可执行性和可诉性。  相似文献   

19.
论通假实质     
一般把古代文献中用乙字代替甲字的现象称为通假。就这一现象的研究来看,关于其形成原因,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古代字少;关于其形成条件,则异口同声,认为是语音相同或相近。笔者以为,这两个观点均难自圆其说。 唐代的张参在《五经文字·序》中说:“前古字少,后代稍益之;古文经典音字,多有假借。”这大概是“古代字少”说的较早言论,今天时见有人用之作为理论依据。可是搬用者不知,他们是强命假借为通假,实质迫使古人之言就已说,  相似文献   

20.
诡辩一词,源于希腊语soPhiste,意为技巧智慧,它最初的含义是掌握技巧,具有智慧的人,即“智者”。对“诡辩”一词的贬义理解,大约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诡辩一词,中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二世纪时的汉朝人刘安所辑的《淮南子·齐俗篇》中:“诋文者处烦扰以为智,多为辩,久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