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新华教授新近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是目前国内最为完备的一部有创新有特色的中国古代接受理论史著作,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篇曾提出“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文学继承和创新原则,笔者认为以此来概括该著的理论特色甚为允当.该书以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为参照来审视和发掘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学接受思想资源,中西比较,古今互证,制奇定法,熔铸新知,为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西诗学比较卢善庆“诗学”(Potice),本是古希腊亚里土多德的美学著作,后泛化为一般诗歌理论的研究。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名叫《诗学》的著作,但诗话、词话,从宋、元、明至清,延续不断,汗牛充栋,很值得进行比较研究。近代以来西风东渐,又出现了中西诗学...  相似文献   

3.
劳承万教授《中国诗学道器论》以康德哲学和中国心性哲学为理论支点,从道与器的视角研究中国诗学,认为中国没有西方式的诗学概念,只有“诗之为教”与“诗之为经”、塑造人格并从属于政教与治道的实践型诗学,从而构建了自己的诗学体系,为中国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池万兴 《东方论坛》2001,(2):F003-F003
中国诗学理论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民族文论的精华之所在。刘怀荣教授的《中国诗学论稿》(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版 )正是作者多年来对中国诗学进行思考和研究的结晶。该书按照所讨论的诗学问题 ,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 :上编着重探讨了中国诗学最基本的理论体系——“赋、比、兴”的发生问题 ,作者认为“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它“孕育于与原始宗教祭祀及上古政治密切相关的贡赋制中”。而“比”本是原始舞蹈中携手并肩的集体舞和男女双人舞的象形 ,而后逐渐抽象、上升为“一种以类比…  相似文献   

5.
中西比较诗学是新世纪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对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现状的论析,提出了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进行中西诗学对话的基本途径与方法:要系统清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及其学术规则;加强对中国诗学著作的译介;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展开中西诗学对话;用阐释学方法深化中西诗学对话。  相似文献   

6.
刘士林的《中国诗学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lop年出版),是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国诗哲助的修订版,《中国诗哲论》创作于叨年代初,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诗学精神》基本上保持了原著的风貌,个人特色十分鲜明。它在基本理念上提出了本体论诗学这一观念,通过对历史上十位诗哲生命精神全面而具体的阐释,对这一观念作出了具体生动的阐释。同时,此书是从古代诗歌的角度结合西方学者观点所作的文化研究,在理论探索中多有创新。该书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提出“自然深层的精神结构”的基本概念作者认为,历史中一切发生…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胡怀琛发表的《海天诗话》以中国传统诗话的形式对中外诗歌比较进行探索,开创了中国诗话与外国特别是西方诗学对话的途径,是中国比较诗学最早的作品之一.这部论著既有中国传统诗话的独特方法与视域,也通过对欧美诗的点评阐释而形成与西方诗学原理和基本观念的对照,对研究中国比较诗学的起源与历史有着重要价值.无可讳言,《海天诗话》也存在点评方式失之于简约、较少形而上学层面的理论阐释、对西方诗学观念的理解并不明晰等缺陷.而正确评价其历史贡献与价值有利于理解中国比较诗学初期特性.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 ,诗学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 ,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诗学则是指诗歌创作的技巧。诗学概念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含义 ,使比较诗学研究具有了重要性和必然性 ,并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引起了中西方学者的关注。 2 0世纪以来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者借鉴西方文学理论 ,对中西比较诗学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相当多有价值的理论 ,促进了中国比较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宝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印度学家,从印度古典诗学研究与翻译到比较诗学研究,他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专著《印度古典诗学》系统地概述了印度古典诗学的源流、体系、重要著作和流派等,对一些术语概念进行了详解和评点,填补了我国印度诗学研究的空白。其译著《梵语诗学论著汇编》汇集了十部最重要的梵语诗学代表作,为我国的印度诗学研究和比较诗学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其印度诗学与西方诗学、印度诗学与中国诗学比较研究的系列论文,体现了打通中国、印度和西方三大诗学体系,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共同文心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10.
比较诗学与文学发生论的关系可以从世界文学发展的总的逻辑进程来加以考察。比较诗学的发生理论主要包含诗歌、宇宙、听众和诗人四个基本要素。在比较诗学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产生过模仿主义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表现主义理论和客观主义理论四大基本理论。以往的研究,大都是从文学的发生出发来探讨诗学的发生。论者认为,比较诗学与文学发生论的关系亦可以从诗学的立场而予以反向的审视。从比较诗学产生发展的角度,考察一般的文学发生论,可以拓宽和加深我们对文学发生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谈谈侨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侨归词是一种特殊的、有着曾被别种语言借用的经历的本族词。译词(意译词)不管是旧词之义的引申,还是新词的创造,都得利用本族语的材料,因而都是本族词,而不是借词(外来词)。所谓"日语借形词"是个不合理的概念,这类词的主体是用汉语的材料构成的表达西语的词义或短语义的译词。当它们处在日语中时,日语语言学也承认它们是汉语借词,即承认其源头在汉语之中。它们回归汉语之后,则已恢复了其本有的汉语词的身份,成为汉语本族词中的侨归词。因此,汉语词典不应把这类词标注为外来词,汉语外来词词典则不应收入这类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史学资源与实践活动,有自身的探索过程.当然,受到了美国公共史学学科建设思维的影响.这个探索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中国通俗史学、应用史学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并立,以“大众史学”替代“通俗史学”,按“公共史学”模式建设中国的“大众史学”或“公众史学”,建设名实相符的中国公众史学.中国公众史学学科的形成,是典型的立足中土、借鉴西洋.中国公众史学是中国物种,不是外来的,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史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记录汉语的同时,也对汉语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书面上,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改变词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形式,导致词的结构和意义发生"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外交是国家行为,每个国家的外交都带有鲜明的本国文化特色,中国也不例外.周恩来总理是当代中国外交之父.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公报"签署两件典型事件生动体现了周恩来总理和而不同、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的外交风格,从总理对这两项重大外交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特色,特别是中华文化中"和"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古学复兴是清末国学保存会同人对他们所参与的国粹保存运动的定位。一方面,文艺复兴被当时的思想界描述为欧洲近代化史的起点,另一方面,国学保存会所谓的“古学复兴”,又有其独特内涵。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打破官学独尊,提倡独立思考;二、继承有清汉学传统,“复兴”古学;三、倡导国语写作。因此,古学复兴的思路看似西学影响的结果,但对它的解读,又离不开对中国、尤其是晚清以来的学术史的了解。本文从清代学术史发展变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6.
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结晶 ,包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例证分析 ,从汉民族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出发 ,探讨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是国家富强的前提,是民族振兴的关键;对此,必须坚持共同理想信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认同感,加强民族大团结.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和汉语言风格关系密切.从文化角度切入,透过对汉语言风格现象的分析来观察、了解隐藏在其背后的中华文化因素和透过中华文化背景来审视汉语风格的存在状况和演变规律,是应合人们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要求和提高汉语风格学品位的必需,也是对汉语风格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汉语比喻与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语言具有双向互动性,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的语言哲学观,制约着该语言社团全体成员运用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摹写。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化基因对句法单位的象似组合,汉语比喻辞格的生成都具有某种编程式的钳控。汉语比喻的构建、喻体取舍、喻点的多"边"二"柄",无不潜存着丰富的汉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从高本汉最早的著作开始就把中国音韵学和方言田野调查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中古音的构拟和间接的上古音研究方面,方言资料是相当重要的角色。早期的方言田野调查以字音为主,后来认识到俗传词才是探索方言历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