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言”是日本的传统戏剧 ,与“能”同时在镰仓、室町时期产生。狂言的喜剧性质 ,决定了它的功能是净化社会 ,因而它对社会是批判的。它的矛头之所指主要针对封建统治、宗教统治与庶民中的不良习气。与当时的贵族文学、武士文学相比较 ,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平民意识的批判。但它的批判却不象其他批判文学那样无情 ,那样肃杀 ,而是蕴涵了许多人情味。表现在剧目中专门设有贺喜祈福戏 ,在舞台人物中多见天真可爱的形象 ,在思想上多有朦胧人文意识与民主意识、批判中的情面意识等。狂言的这一特色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日本民族的民族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民族性。日本文学反映的只能是日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语言等特点所形成的特色。因而,它是既不同于中国文学,也不同于欧美文学的一种富有日本列岛特色的文学。如同文学的民族性是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生态文学又被称作"环境文学"、"自然书写"。日本自古便是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民族,它的生态文学,可以追溯到平安时期。经过了千年的积淀,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后日本生态文学研究迈出了全新的一步。日本学者在学习欧美生态批评理论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结合本土作品特质,试图探索出适合本国的生态批评方法。本稿对近现代日本生态文学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了日本现代生态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成果,旨在整体把握日本现代生态文学研究现状,深入探讨生态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影响力,为我国的生态文学批评及生态文明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4.
大江健三郎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叙事上,大江通过多视点、反讽叙事、戏仿等手法,尽可能地用自己的叙事方式抵抗着占主流地位的日本传统的叙事文学.大江在叙事上进行的"陌生化"探索,从而使其大多数作品具有很强的隐喻性、象征性.对大江来说,"陌生化"是他以一个文化批评者的身份对日本现代社会特别是天皇制进行强烈批判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如下困境:一方面,它是一种最有理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对于青年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不仅从正面阐明了资本何以成为现代社会的规定性的原则,而且还从反面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深刻的非理性的性质;但另一方面,它在实践上又似乎是无效的,它还尚未能够真正成为一种遏制资本的现实力量。这种困境,从理论本身的角度看,是因为它还未能真正克服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时代局限性,未能找到在当代处境中解决资本与民族国家间关系的难题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宪法之下的天皇制虽然已经从战前的神权天皇制转换为现在的象征天皇制,但象征天皇制之下的天皇所具有的"神格"与"人格"的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日本宪政的解释中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冲突,依然对现今的日本政治与社会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天皇制对日本社会而言是一种仪式性、宗教性要素,由此不断地酝酿、强化历史地形成的民族性的国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革命现代性与中国左翼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诉求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现代性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显著差异的.从梁启超率先提出"革命"的概念开始,现代性的想象就与革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辛亥革命是一次革命现代性的实践,它所遗留的问题导致了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发生.启蒙现代性的终极目标是与革命现代性一致的,但在实施的方案和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启蒙现代性在中国遭遇了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是外部的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其内在理路存在着重大缺陷,导致其自身的目标很难通过其自身的手段来实现,从而被一种新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现代性所取代.新的革命现代性规范了左翼文学的本质、功能、风格,建立了一套新的文学话语,在现代性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左翼文学话语的内在构成并不是单一的.它的理论形态处于动态平衡中,虽有变化,但总的看是注重文学的政治功能;它的文学形态在艺术成就上参差不齐,其中优秀的部分代表了一种追求文学的政治文化功能与审美性统一的特色鲜明的风格.在世俗化思潮风起云涌、文学的方向变得越来越含混的当下,左翼文学的历史承担意识、民族正义想象、社会公正的追求以及文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观念等,可以作为一种宝贵的遗产被合理地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的东西地缘对立意识由来已久,"关东人"与"关西人"之间互不服气的痼疾,迄今并未因日本跻身现代化工业强国而有所缓解.日本"新文化首都"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始终交织着"东日本"和"西日本"历史上延续至今的地缘纠葛和恩怨,它也是日本"东西两地"的对立意识在城市形象审美取向上的投射.关西地区通过筹建"新文化首都",试图一洗百年"屈辱",向东京夺回阐释大和民族文化精髓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9.
泉镜花和上田秋成都因其鲜明的个性在怪异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作品比较可以发现:二人在作品上显示出诸如文章浪漫、主情,文体极尽人工雕琢,在视觉和听觉效果的追求上独具匠心,细部描写细腻等诸多相似之处.日本文学研究界认为泉镜花以<照叶狂言>为代表的"自传性小说"中格调高雅的文体深受森鸥外<舞姬>的影响,其实上田秋成也是其中的影响源之一.这其中固然不乏泉镜花对上田秋成的积极摄取,但摄取的同时,泉镜花又加入了自己的元素,在色彩感、作品结构等方面超越了上田秋成,成为日本怪异文学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今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学研究中把民谣视为"民间创作"和"民众意识"的倾向,本文从古代民谣在典籍中的呈现机制着手,把民谣看作是一种社会舆论和话语形式,通过对其产生和运作机制的考察,揭示了民谣的民众性实质民谣的创作者往往是社会的精英而并非仅仅是"民众";但民谣的传播和作为社会舆论功能的实现却离不开民众.因此,古代民谣具有互为悖论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它作为民众的主要话语形式实现了民众的社会表达;另一方面,社会精英也掌握了民谣这一话语形式并利用民众传播来操控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1.
石川啄木的小说<札幌>通过"癫狂"主题来印证日本文明转型期对人的精神产生的影响.啄木认为,神经衰弱与癫狂症是带有时代特色的概念.明治维新令日本人体验了急剧的文明进步,从锁国中觉醒了的、不能适应社会大跨度变革的人,精神过劳,在精神动摇与不安的过程中,染上神经衰弱症,进而导致癫狂者激增.啄木曾认为,惟有神经过敏的天才、诗人、小说家和知识分子,精神才易出问题.后又认识到:心病是产生于战争、文明发达或社会急速进步过程中的精神问题,普通人亦然.啄木的观点在某些方面与高山樗牛、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2.
反思与批判科学理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当代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哲学"批判"所取的价值理念是人本主义,它揭示了科学理性对人的负面影响,质疑科学理性的认识与世界观功能;"批判"所用的理论工具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它揭示了以科学理性为根基的西方文化的危机,强调以具有传统性、浪漫性、人文性、宗教性的俄罗斯传统文化,重建后现代社会人类文化;"批判"所指的未来社会是后现代化,它强调以自主、个性、多元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超越现代化社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当代俄罗斯哲学的科学理性批判,既有合理性又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13.
马汉广 《学习与探索》2007,2(5):187-191
作为文学中的一个基本母题,荒诞意识古已有之.但从传统文学到后现代文学,经过了从荒诞感到荒诞哲学的转变.传统文学,包括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意识都是产生在先验设定一个给定的、有序的世界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荒诞则被当做一种非正常的存在状况,而有了要克服和战胜荒诞的意愿.但后现代文学中的荒诞意识,是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总体主义、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的后现代思想土壤上产生的,因而荒诞成为了人与世界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15.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6,1(3):29-36
作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呐喊>已经定格在历史性的排行榜的最前列.很多时候,人们在阅读思考这部作品之前,已经深陷于"历史定论"的支配和影响中,而容易失去独立自主的审美判断眼光.成仿吾在<呐喊>出版不久后,提出<呐喊>可以溯源到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而今人却轻易地一概把它视为是对鲁迅的严重非礼.其实,<呐喊>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至少在形式格调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成仿吾的意见并非仅是"挑刺"和"非难".日本的自然主义起源于法国自然主义,但并未继承左拉的真谛.<呐喊>看上去近似日本文学,但其深层的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对国人"人性"的怀疑和诘问,又画开了它与日本文学的天然不同.成仿吾没有读透这一点,并非是他的浅薄.时间、阅历、功夫是解读鲁迅的先决条件,这同样也适用于成仿吾.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艾滋文学研究,虽然或侧重其疾病隐喻,或分析其愤怒情绪,或强调其精神启示,或探寻其传记意义,但贯穿其中的一条主要脉络,却是作品中的"他者"话语.与之相关联的,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在探讨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关系的同时,更为关注在后现代语境中,西方文化内部的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的关系问题.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疾病现象背后,总有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指向.隐喻强调了社会对艾滋病人的异化和排斥,直接表明了艾滋病人和"他者"的对应关系.美国艾滋文学研究涉及疾病文学、同性恋文学、传记文学以及社会政治诸多层面,涵盖了隐喻、意象、情绪基调、矛盾冲突、结构等文学元素.但这其中一脉相承的是从不同角度对作品中的"他者"身份的解读.美国艾滋文学研究展示给我们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全球性话语中,艾滋病患者作为弱势群体,被社会蔑视和抛弃、被人们疏远和排斥的生存困境.可以说,艾滋文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新视角,另方面,通过"他者"身份的构建,艾滋文学呼吁全社会对该病患进行理解,做出接纳,给予帮助.或许这正是艾滋文学存在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拉丁美洲文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拉丁美洲国家都经受了二、三百年的殖民地统治,民族文化受到长期压制.宗主国的文化统治了各个方面,它们甚至不允许殖民地有自己的文学.所以说,拉丁美洲的民族文学是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意识同时产生的.拉丁美洲文学由于基础薄弱,缺乏民族传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模仿现象.但是,随着民族意识的不断高涨,民族文学也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一个接一个的文学创作高潮.特别是拉丁美洲新一代的作家,他们的创作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导致他们逐步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摘自《哲学与文学中的存在主义》(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1982)一书第3-5节,该书是苏联和东欧各国联合出版的《资产阶级思想与修正主义批判》丛书中的一本.苏联在出版该丛书时阐明这部丛书是"批判社会生活最重要领域——经济、政治及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的思想敌人最新观点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畅广元 《唐都学刊》2004,20(6):126-13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资本主义世界里重要的左翼力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于现实主义的思想和价值的论述,关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是文学艺术基本价值所在的论述,表明这一理论在自身价值取向上仍然是属于社会主义范畴的。为了实现他们确定的文学理论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文学活动在"改造个人的倾向和需要"上的作用;文学家与读者的"艺术责任";文学文本不是一个封闭、稳定的体系,它呼唤文学活动主体提高其审美建构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可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加入资产阶级阵营。  相似文献   

20.
当代日本文化和社会意识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后半期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由多种内外因素促成的,如传统文化的集团意识、中和的儒家文化思想、大乘佛教"利他"的德以及引进西方的经济民主主义等等.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中流阶层"及"中流意识".但是近两三年,又出现新的社会定型--"差距社会",产生了"新穷人"及"差别意识".这是当代日本文化和社会意识的演变和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