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法律与统治阶级的意志等同起来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只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创造的人们特定的交往关系的体现。资产阶级法权依附于它的经济关系,因而资本主义法律并不只是保障资产阶级的特权,而是保障所有市民社会成员的权利,最终保障资本能够持续获取利润———这决定了资本主义法律的先进性、局限性和历史性:相对于从前的人治和权治,资本主义法律实现了市民生活的普遍人权;然而,这种人权维护的是利己主义的原子式个人的市民交往关系,随着这种交往关系的终结,法律也将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2.
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基本矛盾,也就是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或者说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又是申生产力决定的。因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通常有三种提法: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产力发展变化的重要特征是:精神生产力正上升为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劳动力开始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直接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发展重心;合理的先进性,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现代生产力社会化的国际扩展成为重要趋向。现代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福利保险收入、知识与能力收入、资产收入“三分天下”;所有权方面出现了多层次、多侧面相互制约的结构关系;在人与人关系方面,形成了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关系与社会生活关系的交织与重合状态。  相似文献   

4.
陈天林 《兰州学刊》2006,42(5):58-60
人与自然的交往是文化产生的源泉,它始终同时展开为人与自然界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和人与自身的交往三大领域。因此,文化也始终作用于这三大领域之中,并形成了物质与精神两种作用:一是生产力的创造,一是意义世界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交往观的内涵为:交往一定会让民族史转化成世界历史,并迈入全球化;世界交往的发展组成了共产主义的物质;而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构成了世界交往,这些理论对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几十年来,人们对待商品经济,往往是“怕”字当头,谈虎色变。究其原因,一是过去有个传统论点,说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商品生产;二是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把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甚至有些同志怕改革会导致资本主义;怀疑改革是用资本主义办法克服社会主义弊病等等,其怀疑的和所怕的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我们不应当怀疑害怕而应当积极倡导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为它已经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学习马克思的大无畏的科学态度。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资产阶级的同时,曾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资产阶级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比封建阶级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进步。第二,资产阶级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作分析,阐述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摧毁了"社会的整个结构"的观点,形成和提出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的观点。列宁通过研究西方列强对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的事实,阐述了西方列强"大大加速"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马克思、列宁指出,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殖民地所做的一切,不会使东方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现代生产力,殖民地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才能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有。  相似文献   

8.
<正> 以国营经济为主导,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所有制结构,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它不仅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结构和水平,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也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要求,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十九世纪大工业发展所造成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因为在这些国家中,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大大超出了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范围,以致经常引起社  相似文献   

9.
实现个人解放是马克思学说的主旨。对个人解放问题的研究,倾注了马克思毕生的心血。马克思解放哲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但是,"现实的个人"在资产阶级创造的资本空间中发生了个体与类的严重分裂,社会空间日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尖锐对立。从资本空间终结到劳动空间解放经历了一个逻辑转换。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是推动这种逻辑转换的物质力量。资本空间化逻辑包含着同质化和异质化两种趋势,同质化是肯定性逻辑,异质化是否定性逻辑。异质化蕴含着劳动空间解放的力量。实现"现实的个人"解放的前提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成为空间解放的主体力量。"现实的个人"空间解放的目标是客体维度的"自由王国"和主体维度的"自由个性"。历史转化为世界历史为"现实的个人"的空间解放提供了条件。走向"现实的个人"解放的自由王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丰子义 《河北学刊》2006,26(6):39-47
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主要表现为高速度、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以“缩时”的方式赶超先进的发展,以“跨步”的方式赶超某个或某些阶段的快速发展。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应当注意跨越的参照系、跨越的对象、跨越的限度等问题。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一般是通过引借式、重组式、拉动式的方式来实现的。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必须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扩大交往的程度,夯实必要的物质基础,增强消化吸收和创造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跨越与协调、跨越与持续、跨越与循序这些“悖论”性矛盾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 ,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人是生产力的主体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由之路 ;人的全面发展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和精神条件;合作经济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形式等,标志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因素已经在资本主义内部生成与扩张.理性地审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根据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结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实际作出的科学论断.然而,在学术界却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其理论根据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曾提出"科学技术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的观点,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以此来驳倒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正确性,驳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革命学说发展的几个阶段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西欧主要国家确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的工业革命也接近尾声。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运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①然…  相似文献   

15.
信念是主体把握客体的一种方式 ,是主体坚信某种观点、学说正确 ,坚信某种事物发展趋势及其未来价值的稳固、持久的观念 ,就其性质而言 ,有科学与非科学、正确与错误之分。信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中政治信念处于主导地位 ,起着支配的作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念 ,是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实现人类彻底解放而进行斗争的精神支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6.
列宁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在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即资产阶级政权之后,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时而临的任务,除了继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外,主要精力应花在加速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上,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改善与提高人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六中全会通过的伟大历史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18.
社会交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尤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创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人类历史中的生产活动和经济生活为依据,首次提出一种一般的社会交往理论,表述了“社会交往”的一系列概念,如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内部交往与外部交往、个人交往与普遍交往、地域交往与世界交往等。并且直接用交往方式、交往形式、交往关系等术语来表达后来使用的生产关系范畴,精辟地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初步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  相似文献   

19.
<正>(一)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社会的发展,既取决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也取决于社会科学的进步。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深刻认识并掌握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自然科学主要是通过生产力发展而推动社会进步;社会科学不仅研究生产力,而且还研究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生活,因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尤其在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历史进步作用。 在我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博大精深的一面,对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样,其封闭、保守的一面却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之最终落在世界潮流的后面。《孙子兵法》对于指导战争的胜利,至今威力无穷,被中外军事指挥员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出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思想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之间的斗争,干预与放任是其相互冲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中国还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创造阶段,不存在私人垄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