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豫南影戏作为宋代中原皮影脉络的延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其中的罗山皮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时代的发展,影戏市场萎缩,艺人经济社会地位逐渐走低,以愿影为主的演出方式对影戏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豫南影戏后继无人,生存状况堪忧。应调动当地的政府、教育界和艺人等多方面力量,担起保护豫南影戏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乐亭皮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的灵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精神内涵。但现在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存在着投入资金有限、传承后继乏人、保护传承路径单一等问题。通过对乐亭皮影保护与传承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唤醒内驱力让乐亭皮影“活起来”、适应新需求让乐亭皮影“火起来”、抢抓新契机让乐亭皮影“亮起来”等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延续和流传后世的关键,传承性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重庆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予以整体性保护的文化生态区。在建设渝东南文化生态区初期,重庆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在传统传承模式“家族传承模式”和“师徒传承模式”下又衍生出“群体性传承”“教育性传承”“生产线传承”三种传承模式。本文通过调查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现状,对五种传承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传承和在生产线模式传承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潜力做了深入分析,总结出在渝东南文化生态区建设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多采用混合、多元传承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模式和保护方式仍然在探索之中。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生动体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包括传承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传承人从艺表演的现实语境、传承人传艺的社会组织关系网络、传承人相互认同的信仰基础。由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构成因素可以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保护进行实证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皮影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出现新的变化:皮影道具的制作由牛皮、塑料等材料取代了驴皮,皮影戏表演由多人取代了单人,皮影戏表演内容由“熊出没”“小苹果”等现代题材取代了“仙鹤斗乌龟”等传统节目。分析锦州皮影的创新发展之路,对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间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的原因,提出其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化生存已经成为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以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以感知理论和期望理论为基础,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因子分析法、交叉分析法和均值分析法研究游客和当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的态度异同。研究发现:(1)游客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过程中的责任意识不强,当地居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主体认知方面存在偏差;(2)游客和当地居民均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化生存模式,当地居民的认同度高于游客。建议从开发思路、传承模式和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着手,致力于构建旅游活动的"文化空间"、传承机制和利益相关者的平等管理,使旅游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传承人传承的。但随着遗产濒危程度的加剧和各国政府的出手相救,除传承主体之外,又出现了一个由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从表面看,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均基于遗产保护而生,但实际上两者功能完全不同。传承主体负责传承,保护主体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动、弘扬等外围工作。如果我们弄乱了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职能上的区别,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放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而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来,就很容易将自己所熟知的官方文化、当代文化等外来文化添加进来而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基因使"民俗"变成"官俗",使"真遗产"变成"伪遗产"。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破坏,许多都与各级政府亲自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风"有关。这种错位性制度安排,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9.
复州皮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于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对复州皮影的历史概况进行梳理,分析了复州皮影的价值;针对复州皮影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复州皮影的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以期使复州皮影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宁夏历史悠久,民族多融,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有历史继承渊源。位于六盘山下的隆德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夏具有代表性。田野调研发现,隆德县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农民画、篆刻艺术、书画艺术、马社火、回族刺绣、雕塑等七大类,其中前六类基本处在断层状态,唯杨氏家族的雕塑传承不断。传承断层的原因:一是家族传承出现衰势,没有得以延续;二是社会变迁使人们远离了传统非物质文化;三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一是关注传承人,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政府每年要投入专项资金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二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尽快解决好传承者与继承者的问题,从根本上培养非物质文化传人;三是建立民俗博物馆,尽可能保存古老文化记忆;四是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节,弘扬民族文化;五是实施政府非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被保护的"非遗"项目的现实状况,大体可分为五种情形:一些风俗、礼仪类"非遗"项目因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原因过去未得到保护,现在虽得到保护却难明真貌;技艺类项目因传承人不能赖此维持一定生活水准而无人为继;工业化生产方式对传统技艺"伤害"严重;自然环境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使相关"非遗"失去生存的天地;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人际关系变化危及某些"非遗"项目的生存。这五类状况涵盖绝大多数"非遗"项目。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至少在目前)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非遗"的传承保护与此是相悖的。这是"非遗"传承保护的根本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百色市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市之一.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百色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得到初步建立.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百色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还相对单一且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探索更丰富、更多元化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如影视保护与开发模式、小型专题博物馆保护与开发模式、节庆文化保护与开发模式,让百色市已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焕发出更灿烂的光芒,深藏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挖掘与整理.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坏、失传的形势日益严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态的量化评价,可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和特征的分析,结合常用的社会调查、定性描述、定量评价等方法,归纳整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在遵循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且参考以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符合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以达到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态评价模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而科学地恢复、整合或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则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所谓生态场,即是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整体性场景,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和传承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智慧、文化人格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立体空间.它们的合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奏.为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基础尚好的,使其得以恢复;已分散的,就将其整合梳理;已遭破坏的,就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通过非学历教育的方式对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展示和推广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的存续力、传承人的文化自信等多方面的培养,经过近四年的推广已经渐成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需要给其传承人更强的传承能力和文化自信,让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是其发展的动力,传播不是传承,但却能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的工作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入到扶贫队伍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人们就业,展现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独特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在各地的培养模式大致相同,但研培效果却有所差异。结合具体案例,大胆质疑,并提出解决方略,对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工作以及学者的深入理论阐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套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败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的衰败。怀梆长达几百年的发展所依赖的正是其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统的传承模式。"文化大革命"后怀梆迅速走向衰败,其中传承模式的衰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借鉴传统的传承方法,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恢复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对当前的保护来说非常重要。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等现代教育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模式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档案式保护是国际法规定的“非遗”保护模式,以提高“非遗”生命力为宗旨。“非遗”档案化是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有关科研、教育、宣传是保护主要内容,鼓励社会广泛参与是保护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冀皮影戏,其影卷是影戏的主要文学形态,也是影人表演的文字参照。冀影卷承载着影戏的叙事方法和文化内涵,其题材的选择、情节与人物的设定、程式化的设置、民间地域文化的融入形成了冀影卷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活态化表演中的词格、韵辙和唱腔在丰富了影戏艺术表现的同时,也形成了冀影戏独有的审美意蕴。在中国戏曲文学史上,冀影卷在丰富了戏剧叙事文学的同时,也因方言、程式化和通俗的文学特色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以人为本的文化共鸣性在国际社会得以传播和发展,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疆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在对外传播中因低效的媒介赋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传播制约而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疆的人文风貌变化与发展。文章以促进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为目的,以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利用新疆非遗匠人、自媒体“网红”、新疆高校留学生共同拍摄具有故事性的新疆非遗文化系列旅游宣传片,并借助新疆高校与中亚国家共建的孔子学院为平台进行对外传播,打造“新疆非遗系列旅游广告+中亚孔子学院媒体平台”的媒介补偿传播模式,进而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中实现以国外受众为对象的媒介补偿。同时结合“智媒体+教育”的媒介融合理念,面向来疆留学生开发以新疆非遗文化为核心的国际中文教育交互式数字教材,推动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媒介融合中的教育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浙江省金华的双龙风景区青山绿水无限,溶洞奇险壮观,吸引了广大游客观光游玩,但游人在观赏奇异秀丽自然景色风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这些迷人的景观背后蕴藏着的无形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景观文化,神秘的大仙崇拜文化,神奇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等。对双龙风景区非物质文化的分类开发和保护成为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