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促进县域小城镇的发展──以四川荣县为例黄京鸿在我国,县是重要的行政单位,县域内多拥有相当数量和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小城镇。特别是在设县历史悠久的地区,县域内的小城镇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有着传统的联系,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四川省...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市的县域经济存在着发展步子不大、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低等问题。为搞好秦皇岛市的县域经济 ,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和人才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3.
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培育块状经济,对于特色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快小城镇建设,首先要抓好小城镇的合理布局,合理确定其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其次,还要抓好小城镇建设的支撑体系建设,搞好模式选择和关系处理等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问题与发展小城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对于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小城镇经济具有增长极效应,小城镇经济的繁荣必然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之所以不采用国际通行的城市化,而是采用城镇化,其重要原因就是强调不能忽视小城镇的作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小城镇作用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村经济就繁荣不起来,城乡差别就不可能缩小,更谈不上有条件把“农民工”转变为市民。  相似文献   

5.
县城是“小城镇”,但与我们通常所论及的“小城镇”并不完全相同。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加速县城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速发展县城经济有利于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城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县城经济水平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研究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和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探索福建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根据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必须相适应的原理,架构以县域经济新的发展方向为背景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壮大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把发展县域经济放置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更是意义重大。本文针对辽宁县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现状,从加快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划和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构建中小产业集群等几方面提出了突破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阶段,加快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小城镇建设必然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应分析小城镇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专业设置、职业培训制度、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与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农村城镇化过程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小城镇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宁夏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宁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加快宁夏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正确认识县情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思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增强工业整体实力,加快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发挥聚集辐射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宁夏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 ,出现了耕地锐减、用地效益低下和一系列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诸如土地利用散、乱、差 ,重平面轻立体 ,重增量轻存量 ,随意改变规划功能 ,粗放扩张 ,环境污染等等。分析其主要原因 ,一是规划不合理 ,二是管理不到位。因此 ,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科学合理地搞好规划。在规划中重点做到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突出重点小城镇 ,合理布局非重点小城镇 ;改变传统的平面扩张式土地利用方式为立体开发方式 ,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规范建设用地管理 ,以达到节约耕地、合理用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历史变化,其发展特点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特色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比较突出,招商引资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等;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相比较,山东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大,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国际化程度和居民收入较低;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不高、发展极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融资困难、财政捉襟见肘、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缺少必要的发展经济自主权。对山东91个县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排序,并提出从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主攻民营经济、着力培育特色经济、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加快发展配套经济、提升劳务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强化地方金融功能、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县扶持力度等加快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切人点。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从80年代初提出“小城镇、大问题”、80年代中期提出“小城镇、大政策”、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十六大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县域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县域商业发展的基础,对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县域商业网点规划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建立县域商业网点规划指标体系的理论、内容和流程,并结合秦皇岛市昌黎县商业网点规划的实证研究,提出建立科学、合理县域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徽省将培育小城镇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徽小城镇逐渐摆脱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各类特色城镇层出不穷。但安徽省小城镇在规模、产业发展、投资资金及发展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切入点、拓宽资金渠道、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安徽省霍邱县为例,在分析县域乡镇工业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与小城镇发展的互动关系,指出组建乡镇工业小区是乡镇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乡镇工业宏观布局的合理方式,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巨大动力,小城镇则是建设乡镇工业小区的最佳场所。同时讨论了乡镇工业小区及其网络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协调乡镇工业小区和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发展小城镇是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发展小城镇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 ,建立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管理体制。小城镇领导者要正确处理三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县域为空间单位,分析了2000—2015年福建省各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与空间关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经济增长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地理空间邻接、空间距离邻近及经济距离邻近县域的经济增长,均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从空间关联视角提出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促各县域经济增长、持续增加资本投资与财政收入、进一步完善县域间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各县域合作互动的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需要从构建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县域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蔚县是资源型和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其转型发展需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机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促进工业转型发展,加快旅游与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中心镇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等级结构规划中,将建制镇划分为一般镇和中心镇两个层次,作者首先介绍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和中国目前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论述了建设中心镇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着重对如何进行中心镇选择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为了保证中心镇在各县(市)之间的平衡,首先应以县域为基本单位进行选择,然后利用Delph i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县(市)内的城镇进行综合实力评价,阐述了选择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和注意事项,最后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作者提出了中心镇选择的方法,对实例的研究又得到了当地规划部门的采纳和认可,不仅在方法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心镇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且对中国其他地市进行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衰落的原因分析与治理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落后的小县城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如企业缺乏发展,投资经营环境差,企业生存率低,失业率高和人力资源外流等.主导产业衰落和产业结构单一是县域经济落后的顽疾与症结所在,另外缺乏知识、技能基础和政府的合理规划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治理县域经济衰落应从奠定高起点的知识和技能入手,培育新兴主导产业部门,形成"增长极",推动相关产业的聚集和发展,从而带动落后县域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