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摒除“肖条经济学”的悲观情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前景十分乐观《通论》是三十年代空前大危机及随后的严重肖条的产物。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沉沦在“富裕中的贫困”这种悲惨不堪的社会瘟疫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途,信心十分动摇。凯恩斯忧心忡忡,自己站出来抢救资本主义;虽然夸下海口说:既要医好资本主义的“缺点”,又要保存它的“优点”,但毕竟有些信心不足,怀着相当浓厚的悲观情调。萨缪尔逊所处的时代背景却有显著的不同。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1945年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经济大体上保持长达25年的长期高涨。萨缪尔逊对此踌躇满志,摒弃凯恩斯原有的悲观情调,对资本主义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2.
西方各界学者有不少观点对世界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未来持悲观情绪。他们认为,造成危机根源的贫富差距及不平等没有消除,虚拟经济的疯狂还将继续,未来危机仍将爆发;资本主义的衰退不可避免;资本主义与西方民主的冲突不可调和;资本主义的未来不容乐观。持此观点的不仅有左翼学者,更有资本主义忠实的实业家、银行家等。通过西方各界学者对资本主义未来堪忧的预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立足于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朱熹对“茶”的诠释,主要涉及茶事、茶诗及理学。从“茗饮瀹甘寒”的茶事看,朱熹借茶修身,以严肃工夫落实“变化气质”。从“茶烟袅细香”的茶诗看,朱熹由茶入理,以诗化体验抒发生命情调。从“一个道理”的茶理看,朱熹以“茶”敞开“理一分殊”,以“至严”之礼敞开“至和”之境。  相似文献   

4.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即后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西方有些学者称其为“认知资本主义”阶段。由于雅安·莫里耶·布当的认知资本主义理论给予“认知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以最系统、全面的阐释,因此被认为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副本”。布当认为,后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非物质性”,“非物质性”内涵主要包括劳动方式、劳动时空界限、劳动中介及劳动产品的非物质性,以及由非物质性内涵引起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利润源泉、剥削方式及价格衡量尺度的转变。布当的认知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形式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由于其缺乏哲学基础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囿于资本主义框架,因此缺失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有原则高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杰出的唯物主义者。 明清之际,封建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矛盾开始显露,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民族矛盾也十分尖锐。在这个“天崩地解”的时代,进步的思想家们,在政治上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为天下之大害”(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提出“大贾富民,国之司命”(黄书·大正第六》),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期望改革社会政治。在哲学上,就得大力批判清王朝所奉行的,用以扼杀人民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6.
章士钊在比较工业国与农业国、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区别后,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开出了“以农立国”(简称“农国论”)的救治药方。“农国论”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市场化和都市化持抗拒和排斥态度,集中表达了其对资本主义弊端的鄙弃和对中国农业文明的怀念,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带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人民资本主义”理论试图论证:战后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克服了“旧”资本主义弊端的“新”的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这种理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歪曲反映:它抹杀了事物量变与质变的差别,混淆小额股票持有者与资本家的原则差别;它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等同于生产关系的本质变化;它将法律所有权混同于实际的经济所有权。总之,从理论上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科学真理;从实际看它的许多论断根本不符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爆发至今,已经50多年了。然而,它何以会发生呢?又何以在1931年发生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答案。比如: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所致;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利用了欧美各国困扰于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无力他顾和蒋介石政权忙于“剿共”内战,无心顾及边患的“天赐良机”;这是日本“大陆政策”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但它究竟是一首“反战诗”,还是一首“赞歌”;其情调是“高昂”、“豪放”的,还是“忧郁”、“感伤”的,历来众说纷纭。现在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说法:一说,“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感伤。”二说,全诗的情调是“豪放”,而“不是伤感的。”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把王翰归入“高岑诗派”,认为“作者人生观是乐观的”,“情调高昂”。说《凉州词》和王昌龄、王之涣的《出塞》一样,“呈现出无比雄伟的气魄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从宏观历史高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建设特色问题引发,再由“历史文化保护地段”概念延伸拓展至“城市特色情调地段”的营造。作者从原始释义入手,通过国内若干规划建设案例的分析研究,诠释了“城市特色情调地段”这一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就如何营造好“城市特色情调地段”,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晚年手稿,厘清“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的内在逻辑。马克思试图将农村公社视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并将其上升为总体性范畴,有如商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功能。农村公社并不是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另一个问题,而是它的必要环节。马克思研究农村公社,是要确立“西方资本主义-东方社会”这个完整世界体系中的东方维度,是要找到一把解开东方社会奥秘的钥匙,以便解释东西方互动构成的资本主义总体危机。至于商品经济解构农村公社,进而影响东方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形,马克思设想了两种模式:俄国社会的“跨越”模式,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冲击—解体—重构”模式。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较早、较彻底地消灭了农村公社,建立了强大的宗法皇权体制,故我国的现代历史路径有较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要补资本主义的课”(人称“补课论”),这是长期以来在一些人中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的认识问题.主张“中国要补资本主义的课”的人,主要有以下两大理由:一是认为“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属性,发展商品经济就是补资本主义的课”;二是认为“中国超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因而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可是,这两大理由都是错误认识.弄清这两大认识问题,对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福柯及后现代思想家们对权力的批判与解构,加深了人们对权力的“恶”性认知。权力的片面“恶”性面向,会导致人们忽视权力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忽略权力在人类生存及人性实现中的积极意义,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陷入悲观绝望的泥沼。权力在话语形成、欲望满足及人类整体存活中的效能造就了人类文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权力逐渐遁入到真理话语之中,缓解了其显性的暴力特性,为人性实现及人类的自我解放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信心·活力·能力”与语文教学郭上玲一、信。C十活力十能力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教授认为:我们“要学习的是能力,而不是特定的行为。”①语文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是应该树立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为维持资本主义世界的生存,消灭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针对这种情况和鉴于东欧与苏联的剧变,制订我们的反“和平演变”的策略,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运动顺利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九十年代是一个让人感到实实在在的时间段落,它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世纪末的色彩和动静,联想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世界流行可怕的“世纪末病”。这种联想也许不无道理,但二十世纪毕竟不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世纪末”也不再是十九世纪的“世纪末”。十九世纪的世界处在“现代”的状态下,那种产生于资本主义繁荣发展时期的世纪末情绪,被不安、失意、绝望充斥着,有感于社会混乱和机械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病,人们对理想、信仰失去了信心,试图在颓废、官能感觉等方面寻找新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但是,十九世纪的世纪末情绪无论怎样地颓废与悲观,在这种情绪中毕竟表现出了人们在绝望中的挣扎,在失望中的  相似文献   

18.
“趋同论”是前几年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提出的最时髦的观点之一。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正不断吸取社会主义的有益的东西,如计划经济、国家干预和注重福利等等;而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也正不断吸取资本主义的有益的东西,如商品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等等。因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正在趋同或融合,区分“制皮”、“主义”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自同盟会成立后,反复强调避免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自由发展,同30多年前马克思就俄国前途问题所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理论意向与思想内涵都是十分接近的,同样可以视为一种“跨越”理论.而且,这一“跨越”理论还是民生主义的主题,其“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主张都是为了达到“跨越”之目的.在“跨越”如何可能之问题上,孙中山的思路亦为正确,既考虑到中国的历史和思想的传统,亦看到了近代中国同世界先进文明的交流与融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丘逢甲身遭乡土沦丧、报国无门的不幸,寄意于诗以自哀其志,其七律诗歌反映了一代世事沧桑巨变及个人坎坷的心路历程,有“诗史”之风。丘逢甲内渡后的七律之作悲愤凄凉,动人哀魄;诗中意象充满忧郁的情调,带有浓厚的悲观色彩;其诗多用典故,常化用前人之句,内涵深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