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辞书所释魏晋南北朝词语,尚不完备,故撰写《拾零》,拾遗补缺。所释之义未必尽当,还望赐教。无何为无故、无端之义。今新版《辞海》、《辞源》释此词时,均列二义:一指不久,二指没有什么。惜未列其汉魂以来的常见义。如:《汉书·金日(石单)传》:“何罗亡何从外入。”颜师古注:“亡何,犹言无故。”“亡”与“无”通,“亡何”即“无何”。刘淇《助字辨略》卷二云:“诸无何并是无故之辞,无故犹云无端,俗云没来由是也。”“尚书于果曰:臣诚不识古事,如闻百姓之言,先皇建都于此,无何欲移,以为不可。”(《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传》)“无何欲移”即无放要迁移。“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句日之中,无何而去。”(《高僧传·释道融》)此谓无故离开。“刺史陇西王尔朱天光。揔士马于此寺。寺门无何都崩,天光见而恶之。其年、天光战败,斩于东市也。”(《洛阳伽蓝记·城西·宝光寺》)“无何都崩”,即无缘无故全崩塌,所以视为不祥之兆。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翻译的佛经文献保存了当时出现的大量新词和新义,对汉语史的研究和辞书编纂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诠释了当时泽经中的几个词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索魏晋南北朝常见俗词语的特殊词义,这些词义为一般辞书所未收。故拙稿中的某些条目或许对辞书的编纂、汉语词汇史的研究,稍有裨益。文中释义不当之处,还望专家、同行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释的主要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的俗词语,希望以此弥补有关辞书释义时的疏漏,同时亦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持 常作介词用,犹“以”。“持”作动词用时有“拿”之义,由此虚化而成为介词。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的俗词语,是汉语词汇史上尚待研究的一个课题,不少词的特殊意义,不见辞书收录,鲜为人知,今试释数例,以求教于时贤,冀共同斟酌,以获确解。奠专指以碗盘装盛莱肴。“奠”原有置放之义,故可有此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墓志属出土文献,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其中有数量不菲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等普通辞书所失载,这里抽出10条词语试加诠释,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的编撰和汉语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五十年前所作《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精辟地论述了魏晋时期饮酒及服用寒食散这两种影响很大的社会风习;余嘉锡先生的《寒食散考》更详尽地考述了这一社会恶习。前辈大师的论述对深入研究和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面貌有极大的意义。笔者不避粗陋,拟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不衰的、与饮酒服食相比在影响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赌博之风及其特点作一些论述,以就教于硕学方家。  相似文献   

8.
持续三百六十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转折的时期。其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十分激烈、尖锐,而统治阶级内部又不断地争权夺势,自相残杀,致使封建王朝如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替。这种始于东汉末年的社会动乱局面(唯西晋时期曾有短暂的统一),直到隋文帝灭陈才告终结。可是,在先秦,两汉文学的深厚基础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取得了全面的发展,不仅涌现出一批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家、作品,而且也产生了象刘勰、钟嵘那样卓越的理论家、批评家;不仅诗歌创作日趋成熟,而且有赋、骈文、小说等多种体裁的长足进步。无怪乎文学史家将魏晋南北朝概括为文学自觉的时代了。探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轨迹,不能不注意如下三方面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咏史诗得到长足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的咏史诗 ,根据有无寄托 ,可分为赋体咏史诗和比体咏史诗两类。曹植的《怨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成熟的有寄托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八首是这时期咏史诗的一个高峰。陶渊明的咏史诗继承了左思的传统而又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但也正因为动荡战乱,才带来了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从客观上分析,这是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及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从魏晋南北朝的歌舞乐《清商乐》、《神弦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文人画出发,来分析阐释当时艺术发展的动力及特征。这些古代作品表达了创作者以及欣赏者的情感及心理,也表现了当时中国艺术哲学中宁静致远、平淡天真的文人审美情怀。经济的不断繁荣、文化的交流融合、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佛教艺术的迅速发展,这些因素都推动着艺术向前发展,使这一时期的艺术延续了长达1600多年的历史,并有着质的变化,成为中国艺术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林业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发展,这与当时林政的实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涉及到林业官职、政策、法令、赋税的相关经营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了其时林政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及对林业发展的影响,以期给现代林业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经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经学述论李金河儒家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熟通六艺、重在教化和积极用世的优良传统,以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观念,始终蕴藏着潜在的生命力,成为维护和支撑封建统治政权的精神支柱。历代有头脑的封建统治者在巩固政权的实践中,都把儒家经学...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著周一良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陈寅恪先生的影响下,治学范围涉及史学、语文学、佛学、“敦煌学”等许多方面,而以治魏晋南北朝史最闻名。周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大体上是在不同的两段时间里完成的,一是30年代至1949年,一是...  相似文献   

14.
"论"自产生之日起,便与政治结缘。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类谈政论军、议刑论礼之论应运而生。其时,军政之论均关涉时事,与政治形势紧密相关,体现了论体文的实用性与现实性;"礼"学之热实不逊于汉代,礼制之论尤以论丧服之礼者为盛,表现了其时文士辨名析理能力的增强;肉刑之争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争论次数之多之频、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众、论辩双方互逞口舌、迫敌立己之盛均为历代罕见;考课之辩的盛衰,表明论辩风气能否兴起取决于统治者能否提供自由言论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里是从先秦宗族聚居群体发展起来的属于"国"中的一级行政区划,进入秦汉,里演变为一个既代表户籍编制单位、又同时是一级基层组织的特定概念.在魏晋南北朝,里作为一级带有户籍编制意义的基层组织,并不等同于村;里主要出现于城市以及与城市相关的人口密集地域,并因而形成与村的地理差别.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序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先秦两汉时期相比较而言,在诸多方面均有所提升。一是书写力度的强化,佛典序文的薄弱状况有所改善;延伸至以前未曾写有序文的文体领域;在魏晋南北朝首次产生的文体中加以应用。二是在艺术特色上追求骈文化。三是与文学理论的关系进一步紧密,成为文学理论的载体。四是注重抒情,含有浓厚的抒情因子。魏晋南北朝序文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关六朝史研究方面的学会,主要有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和江苏省的六朝史研究会。在此介绍一下前者的简况。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整体风貌,可分为两个时期来考察,第一个时期是魏和西晋文学,第二个时期是东晋和南北朝文学。魏和西晋文学经过建安、正始、太康、永嘉四个不同的阶段。众所周知,建安文学不限于建安(196—219)年间,而特指汉末魏初时的文学。建安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主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他们以五言诗取代了两汉以来居于主导地位的辞赋,开拓出一个诗歌繁荣、群星灿烂的新局面。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无疑是历史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人物,作为诗人,他又确实是一位开一代风气的杰出人物。曹诗共二十余首,全是乐府诗,借乐府旧题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生活,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的《薤露行》、《蒿里行》是汉末社会的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但也正因为动荡战乱,才带来了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从客观上分析,这是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及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从魏晋南北朝的歌舞乐《清商乐》、《神弦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文人画出发,来分析阐释当时艺术发展的动力及特征。这些古代作品表达了创作者以及欣赏者的情感及心理,也表现了当时中国艺术哲学中宁静致远、平淡天真的文人审美情怀。经济的不断繁荣、文化的交流融合、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佛教艺术的迅速发展,这些因素都推动着艺术向前发展,使这一时期的艺术延续了长达1600多年的历史,并有着质的变化,成为中国艺术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繁盛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的涌现,文学创作理论的空前繁荣,使我国古代文学的诸多形式得以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骄视其后的艺术成就。书简做为古代散文的一种特有形态,迎得时代的机遇迅速成熟起来。尽管书简始终不曾也不可能占据古代文学的主流地位,但做为一种功用很强的实用文体,经其产生后数百年的演化琢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具备了相当的艺术品格,完成了由实用向艺术的转变,脱颖为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文学形式,成为古化散文园囿中的一朵奇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