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彼得一世至叶卡特琳娜二世之间37年的外交策略进行了分析,突出了动乱时期的俄国在军事扩张上的成就和对欧洲时局的影响,讨论了俄国对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分析了俄国的对外扩张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影响。正是通过这37年间六位沙皇努力,一方面继承了彼得一世的对外军事策略,另一方面为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外交政策提供参考,使俄国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具有了延续性和整体性,为俄国扩大版图和提高国际影响奠定了基础。俄国的对外扩张也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的对外政策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彼得一世至叶卡特琳娜二世之间37年的外交策略进行了分析,突出了动乱时期的俄国在军事扩张上的成就和对欧洲时局的影响,讨论了俄国对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分析了俄国的对外扩张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影响。正是通过这37年间六位沙皇努力,一方面继承了彼得一世的对外军事策略,另一方面为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外交政策提供参考,使俄国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具有了延续性和整体性,为俄国扩大版图和提高国际影响奠定了基础。俄国的对外扩张也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的对外政策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1988年7月7日,韩国新总统卢泰愚发表了《关于民族自尊与统一繁荣特别宣言》,正式提出新政府的北方外交政策,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关注。韩国北方外交政策的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它是韩国为改善朝鲜南北关系而采取的间接外交策略;它不是一种孤立朝鲜北部的政策;以经贸为先导,“政经分离”;北方外交不应视为韩国根本性的外交变革。韩国北方外交政策效果显著,基本达到目的,它对东北亚政治形势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该地区稳定局势的形成,美韩关系新时期随之到来,朝鲜北南关系得到改善,朝鲜民族对自身事务开始拥有更大的独立自主权。  相似文献   

4.
宋教仁的民族危机论与外交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教仁在20世纪初敏锐地看到了中华民族正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的空前深重的民族灾难,并尖锐指出,在众多帝国主义国家当中,最危险的民族敌人是来自北方的沙俄帝国,特别是来自东方的日本帝国主义.同时根据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提出了当时我国应该采取的外交策略,以尽量减少损失,捍卫国家主权.宋教仁的这些新认识,丰富了我国的民族自强与外交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5.
1721年12月31日(俄历,下同),俄国政府向即将出使我准噶尔部的炮兵大尉温科夫斯基颁发了外交指令,为他这次出使活动定下了基调。这个指令是根据彼得一世的意旨制定的,充分反映出沙皇俄国对我准噶尔部的政策,是俄准关系史上的重要文献,因此有必要逐条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传统把一个国家、民族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区分开来,让一个国家、民族在世界上具有了自己的身份识别特征。历史文化传统是解开一个国家、民族特殊发展道路之谜的钥匙。俄国外交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俄国领土扩张史,也是俄国逐渐成为一个欧洲大国并开始主宰世界命运的历史。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斯大林等都因其突出的外交成就而受到俄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尊敬和爱戴。实用主义、大国外交和霸权主义曾经是俄国外交最突出的特征,俄罗斯在不同历史时期依据国家实力的强弱选择不同的外交策略,国家利益是它永恒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彼得一世(1682—1725年)是沙皇俄国的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雄才大略、出类拔萃的帝王,为俄国历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他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工商业,改组陆军,建设海军,使俄国从一个野蛮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彼得一世又是俄国霸权主义的鼻祖。他制定了并开始实行征服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经过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他打败了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夺得了通向西欧的北方门户,揭开了争夺  相似文献   

8.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北方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南方奴隶制度的一场正义的、进步的战争。内战本属美国内部问题,但由于战争结局会影响到欧洲列强的既得利益,因而北方的林肯政府在内战中不得不面对当时极    其复杂的国际关系。我们认为,北方之最终获胜固然在于其正义性,但林肯政府灵活、有效的外交策略,同样功不可没。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内战的国际关系及林肯政府的外支政策。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做了精辟的论述.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了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了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为中国外交的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此外,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就有关对外政策问题提出了多个新亮点、新观念和新思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建国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外交政策和策略等方面,表现了相当的一致性。在这些方面,后一代领导集体与前一代领导集体之间有着承继关系。当然,后一代领导集体也有新的重大的发展。其实,这种一致性衬托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或者说,形成了当代中国外交的传统。文章基于对50多年来中国外交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外交的四个基本特征,这就是外交原则和政策的一贯性、外交目标的双重性、外交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外交对象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1.
徐紫薇 《国际公关》2023,(22):145-147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的不断发展,周王朝日渐式微,群雄并起。诸侯国间的安全竞争日趋激烈。为维持或改变已有的权力分配格局,各国需要适宜的外交谋略作为政策指导,均势外交思想应时而生,具体表现为内部制衡与外部制衡两种策略的运用。前者重在通过自身的政策调整,如政治、经济、军事改革等手段强化国力,从而达到与他国的力量均势;后者则强调在国际层面与其他国家互动,通过直接施加影响或外交合作来消弭力量差异。然而,均势外交策略并非总是有效,在威胁感知程度、制衡成本及风险、地缘政治考量等因素的影响下,该策略存在失效的可能性。本文在借鉴国际关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均势外交思想及其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日本对东南亚赔偿的外交策略历经了消极拖延、灵活应对到积极扩张的三次转变,这一方面是日本被动追随美国冷战政策和遏制战略的表现,另一方面体现了日本主动实现国家利益的深层目的。赔偿外交策略的适时转变和有效运用,使日本最终实现了"最低限度支付赔偿、最大限度利用赔偿"的外交目标,但却给东亚的国际关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不少国家都发生过由治国者发动的自上而下的变革,而"财政压力说"则对这类变革有一定的解释力。扭转财政危机、维持国家的义理性是彼得一世改革的动因。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他与贵族、教会、工商业者和农民各利益集团之间博弈均衡的过程。彼得一世改革的路径选择是:"甩包袱"与向"新兴财富"征税并举,发展工商业;"向所有利益集团征税",进行币制改革;"向相关利益集团征税",再分配教会和农民的财富。彼得一世改革成功的标志是:各利益集团以纳税支持彼得一世的统治;俄国战胜强大的瑞典,国防力量得到巩固,彼得一世统治的义理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李渊称臣于突厥是史学界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以往研究都以后来者的身份审视此事,忽视了当事人对此事的认识。李渊起兵旗号与旗帜的选择均体现了他扶持隋室、废掉炀帝的起事策略。他在这种策略下,初期对突厥一直保持着谨慎小心的态度,通过输出财物的方式维持与突厥的关系。之后始毕可汗去世,处罗可汗登基,针对突厥的政策发生了转变,李渊的势力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张,最终成功地取得北方中国的领导权。在这一过程中,中原割据政权向异族妥协,并接受"可汗"称号,根源于游牧部落的政权组织形式,有时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有的则被表述为"称臣",这在隋末到唐朝时只是外交形式,并无称臣之实。五代以后,中原王朝向异族称臣已不仅仅是外交称呼,"奉表称臣"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为维护各自利益,一方面制定相应的外交政策,一方面积极挖掘外交人才,因而,外交人才辈出。三国时期的外交人才自东汉末军阀混战时已活动于政治舞台上。他们以其智慧、胆识和良好的品德为当时外交做出了重要贡献。池们的努力缩短了北方混战的时间.加速了北方统一的步伐,继而又促成了孙刘联盟,通过赤壁之战形成了三国鼎立;后又为三足鼎立奔走于魏、蜀、吴之间,使鼎立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16.
从儒家"和"哲学看晚清的"和戎"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哲学范畴,其主要内涵为"和为贵"、"中和"和以礼节制与补充"和".儒家的"和"哲学对晚清外交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外交的"和戎"策略就是基于儒家"和"哲学的影响和当时晚清政府面对的形势,最终形成了爱国与误国并存的外交事实.从晚清"和戎"外交策略的制定来看,儒家"和"哲学是其产生的主观条件,但从该策略的实践来看,却又是对儒家"和"哲学真实含义的偏离.  相似文献   

17.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史上成功办外交的第一人,他采用的外交原则与策略既是其外交思想的重要表现,又是他在外交实践中有所成就的重要原因。其外交原则与策略主要表现为实力原则,慎待以夷制夷,力主均势外交。  相似文献   

18.
吉田茂作为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对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体制的确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旧金山媾和会议时,吉田茂以"吉田书简"的形式选择了"台湾政权"作为媾和主体,这确立了战后初期日本对台政策的基本框架,而在此后签订的《日台条约》进一步确立了日本对台的政策体系。日本对"台湾政权"的媾和被认为是吉田茂推行等距离外交的一种策略,实行的是一种限定承认与有限媾和,是推行"一中一台"的外交策略,同时也为同大陆改善关系留出了余地。  相似文献   

19.
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是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及取代瑞典在北欧的霸权地位而蓄意挑起的一场战争,它历时21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被卷入,而且关系复杂。期间,俄国采取的外交策略为其赢得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俄国采取的外交策略是以波兰为主要对象,不仅把波兰拖入战争的泥潭,而且把波兰变为主要战场,使波兰遭到极大的削弱;第二阶段,俄国则以英国为主要外交对象,不仅成功地阻止了英国的干涉,而且迫使瑞典签定了对俄国极为有利的尼什塔特条约。  相似文献   

20.
亚洲外交与日美同盟之间的矛盾是困扰战后日本外交的核心难题.这种困境既源于日本战败与朝鲜战争后中美对立的亚太国际政治格局,也归结于日本的战略选择.大平内阁处于世界政治从紧张缓和向新冷战过渡的时期.大平正芳从前任福田纠夫推行的“全方位外交”后退,转向强调与自由主义阵营诸国的协调关系,特别是日美协调.同时,他还主张在日美关系的框架内展开对中国以及环太平洋连带构想外交.其对外战略解决了亚洲外交与对美外交的困境,影响着1980年代以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展开,是日本外交理想的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