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笔者认为,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宋翎 《社科纵横》2010,25(5):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统一,是继承传统和立足当代的统一,是坚持真理和追求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吉红立 《社科纵横》2010,25(8):17-19
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科学整合,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是新时代30年党的伟大觉醒和创造历程的鲜活体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最鲜明地体现了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必将重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领导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国情和实践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理论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髓论,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的转换,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又贤 《创新》2009,3(8):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具备一定的逻辑前提,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曲折发展;拥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其中最基本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出发点或前提;二是路径;三是目的及实现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应明确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提法至今尚未见之于党的文献,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完全并直接的同一性,同时由于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巩固和发展已经包含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事实上,我国现存并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等,今天都可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加以把握,其科学内涵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二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贯通,在互动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星鸿 《社科纵横》2009,24(1):13-15
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是掌握其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必然要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切入,坚持理论与实践、理论主题和基本问题、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反对在其整体性理解上的各种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8.
范鹏 《社科纵横》2007,22(12):3-4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充分认识准确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要全面掌握其科学内涵,要立足当代发展其时代特征,学以致用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两者之间既有着不可切断的继承关系和内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两者在理论基础与本源、立场与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理论体系的基本政策上有着一致性;区别主要体现在理论形成的国际环境从相对封闭到全球化、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哲学思维从斗争到和谐发展的转变,国家形态从过渡性到长期性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为主向人民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矛盾的转变,社会性质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总体布局从探索到不断丰富的转变等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指导思想、发展主题、价值取向、理论精髓等方面具有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发展性要求和实践性品格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所有理论建构、观念创新的核心,是三大理论成果共同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8,(10):1-4
自由是人类在价值观上使用最多的概念之一,尽管许多政治背景不同的人都使用它,但是对其内涵的理解和具体追求却大相径庭。自由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但是自由观不是普世的,而且在不同时代,追求具体自由的侧重点也不同。不能以主观评价自由的"高低",而应以"适用性"选择自由模式。我们今天,在生命自由、人权自由、思想和言论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生活自由都有具体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些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又依据当前中国实际和需要所形成的自由追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既是我国目前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引领的旗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还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标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对象、主题和精神实质,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的核心内容、逻辑的理论展开等体系构件,并把理论体系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和历史(现实)的统一性,探解和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系框架、理论层次和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党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特性,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模式特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其有着自己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即马列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摸索中的一个重大决策,其实施和开展也必然存在着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面临的挑战等加以分析,对其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等进行深化,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发展的优势。它有可能做到完全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去调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其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协调持续地向前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关系方面的特征,它符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也是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标志,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恰恰就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