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比较分析法等对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学生的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做了调查与分析,得出影响因素有: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反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教学经验;环境因素;教师自身能力限制以及教师的培养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颜庆荣 《天府新论》2005,(Z1):323-324
地理空间想象与图像运用能力是地理学科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也是地理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一个难点所在.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及图像运用能力却较差.地理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成了提高学生地理的兴趣和能力的"瓶颈".地理空间想象与图像运用能力的培养可分以下步骤进行一是运用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空间的感性知识;二是利用知识经验,培养学生地理想象能力;三是通过图像应用,提高空间想象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柳克奇 《云梦学刊》2004,25(3):92-93
教学能力与知识、技术、技能是密切联系的。在体操技术教学中,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方面入手:调整教学进度;有计划地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合理安排技术动作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时数;灵活运用不同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幼儿师范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舞蹈教学能力,在学校的舞蹈技能和理念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舞蹈素养较差,模仿、接受和创编能力较弱,导致学生上舞蹈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给教师的施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确立新的理念与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施教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加强学生的舞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习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本研究通过问卷结合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实习学生在实习支教期间开展的教育行动研究对其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行动研究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实习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发展;为开展行动研究而撰写的教学日志、与同事的讨论、行动研究报告等都是开展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为如何发展实习支教学生支教期间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习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本研究通过问卷结合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实习学生在实习支教期间开展的教育行动研究对其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行动研究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实习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发展;为开展行动研究而撰写的教学日志、与同事的讨论、行动研究报告等都是开展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为如何发展实习支教学生支教期间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封传兵 《云梦学刊》2015,(3):129-133
古代汉语教学中应当树立文化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古代汉语也可以贴近现实生活,在优化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综合考核中凸显实践教学学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反馈通道;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文化迁移能力、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的定位及设置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目标是通过幼儿文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及创编幼儿文学的能力。课程内容可分为理论讲授模块、课内实践模块和课外延伸模块。课程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理论讲授时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作品鉴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评价体系的内容与形式应力求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市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城市设计理论课与课程设计中分别加入SPOC新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出以"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学术讲座、案例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工作"六衔接"模式,构建"SPOC+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现场工程思考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要实现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应把握三个关键 :其一 ,优化教学过程 ;其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三 ,加强适用性知识的教学环节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徐立翔 《云梦学刊》2001,22(3):103-104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必须突出师范性,必须转变衡量教学质量的观念,教师必须由"师傅"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浅释声乐教学艺术与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平 《阴山学刊》2005,18(6):122-125
声乐教学艺术是一门科学,是一个严密的,有规范、规格要求的特殊艺术教育系统工程。每一个声乐教师都应努力研究其规律及内涵,去发现、创造有创见的声乐教学艺术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李京玉 《云梦学刊》2007,28(4):132-134
京剧喊嗓亟待发扬光大。京剧喊嗓训练对声乐大课的改革有促进作用。京剧喊嗓运用到声乐大课是可行的。声乐大课运用京剧喊嗓的原则和操作技巧有:声音与情感相结合,饱含激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勤奋与技巧相结合,科学训练循序渐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互相观摩共同提高;内容的鲜活性与时间的灵活性相结合,节时增效。京剧喊嗓在声乐大课中运用时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徐立翔 《云梦学刊》2011,32(4):119-121
在新的背景下,传统"学院式"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既要重视"技"的训练,更要强调"能"的培养与提高。"技+能双线并行"反映了高等教育尤其是声乐教育实践育人的本质要求,是普通院校声乐教育的现实选择。应加强以"技"为核心的基础理论课程建设和以"能"为核心的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构建"技﹢能双线并行"的声乐系列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徐立翔 《云梦学刊》2009,30(5):135-136
非智力因素对于人的影响与作用不可或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声乐教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如何优化声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是普通院校音乐学专业声乐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孙德俊 《阴山学刊》2003,16(4):106-108
声乐演唱技法课是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系(科)的主干课,而现行的“一对一”个别授课方式,不能规范、系统、科学地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声乐教学方法势在丛行,其内容为:将“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同集体课结合起来,探讨声乐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将机能训练量化同启发式教学方式相结合;将技能、技艺训练知识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17.
强化学生的声乐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遵循声乐学习规律,提高学生歌曲演唱的表现力,这些都是高师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师声乐教师应予高度关注和认真把握的重要问题。围绕这几个重要问题,就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18.
真假声结合在男高音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琦 《云梦学刊》2001,22(3):96-99
在声乐教学中,男高音的训练重点应放在真假声结合上,从歌唱的实践中和声乐的发展状况来看,真声、假声、真假声结合这三种发声方法,其中真假声结合的发声其运用比纯真声或单一的假声的歌唱发声要优越得多,便利得多.真假声能否结合得自然平稳、运用得自如恰当,是取决于男高音能否获得最完美的声音状态的关键.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京玉 《云梦学刊》2002,23(3):82-83
找“感觉”使声乐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变为清晰的“感觉” ,使声乐教学由复杂变为简单。找“感觉”为教师启发教学及学生依靠感觉刻苦训练 ,掌握发声的技巧 ,提供了便于掌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校连年扩招,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为此,必须探索出一种能够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授课形式,以适高校扩招后声乐教学的需要。从目前声乐课授课形式的种种弊端入手,提出小组课授课形式的分组原则,认识其可行性和越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