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欧洲的环境伦理学研究源远流长。英国19世纪的动物保护伦理开启了现代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的思想先河。在20世纪20年代倡导敬畏生命伦理的史怀泽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挪威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生态哲学研究是当代欧洲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直接推动者。20世纪80年代,英国成为欧洲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领跑者。在挪威与英国环境伦理学学者的推动和引领下,欧洲其他国家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各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欧洲的环境伦理学研究进入全面繁荣时期,贡献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与思想观念。关注动物正义与气候正义是欧洲环境伦理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与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人在英国工人运动中开始崭露头角,并具体表现为工人激进组织的出现和工会运动的开展等。犹太工人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英国犹太族群内部的阶级斗争,并且与同期的非犹太工人运动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英国犹太人积极参与英国大众政治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东欧犹太移民在维护自身利益和表达政治意愿方面开始英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诸多论述战后英国左派运动的著述中,丹尼斯·德沃金的《战后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历史、新左派和文化研究的起源》,无疑是较为全面论述左派文化政治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详尽地论述了从四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期的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传统,语言清晰简练,可读性很强,资料翔实,  相似文献   

4.
王泽龙在《文艺研究》2 0 0 3年第 5期上撰文《中国现代作家后期创作现象》,分析了从 2 0世纪 40年代到 5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的复杂原因 ,认为从 3 0年代到 40年代的文学就逐渐开始了文学形态的某些转变 ,并影响着后一时期的转型 ;从 2 0世纪40年代开始 ,现代文学整体上呈现出艺术上的滑坡趋势 ,这种转型与滑坡现象的原因 ,除了社会环境的外部制约外 ,在众多方面与作家主体相关。中国现代作家后期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5.
英国与“九·一八”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与“九·一八”事变王宇博“九·一八”事变因使30年代国际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时期开始的标志。作为在远东地区有着重大经济利益,并居于重要政治地位的英国,对此事件则是根据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和实力,制定和执行了一项消极的“不干涉主...  相似文献   

6.
法律职业在古罗马时代开始萌芽,在中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始形成。在13世纪的英国,随着法律与宗教和政治的逐步分离,一批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的职业律师开始在法律实务中获得不可替代的地位,律师公会掌控了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到执业资格授予的法律职业。现代意义上法律职业的形成与发展决定于法律作为科学学科地位的获得、法学理论教育模式的选择和法律形式主义运动的深入。法律职业始终是一个关涉社会历史的条件性概念和命运性术语,它以社会发展演化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为条件;同时,法律职业既是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深刻影响着法律理论和制度实践。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50年代的即时译介,到六、七十年代的彻底停滞,再到八、九十年代的重新回暖,以及新世纪的炙手可热,英国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文学命运及其文学名声在最大程度上响应了中国大陆政治意识形态与主流文化诗学的变化与影响.它也因此而成为译介学中一个经典的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膨胀和行政权力的扩张 ,国家权力结构也开始由议会至上转变为行政主导 ,行政不再只是法律政策的执行工具 ,而是在很多方面进入政治领域。与此相应 ,在理论上 ,“行政中立”的价值观念开始受到挑战 ;实践中 ,公共行政也开始呈现出民主化运作的趋势 ,在程序民主和利益集团政治的基础上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西方国家全面掀起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 ,开始把民主价值取向全面贯彻到公共行政领域 ,并在制度安排上有了较大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薇 《天府新论》2003,21(2):67-69
中世纪以后的英国不像西欧大陆国家一样全面继受罗马法 ,这从当时英国的民族精神、政治背景、法律状况以及法学教育和法律家阶层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就可以找到英国排斥罗马法的一些原因 :英国的民族精神中最显著的特征是重实践、重经验、轻虚理 ,且具有保守性 ;罗马法不适宜于当时英国的政治环境 ;在强大王权背景下 ,普通法的推行 ;法学教育和法学家阶层坚守着英国的普通法传统。当然 ,罗马法对英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英国成人高等教育与开放大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国的高等教育具有近千年的历史 ,但成人高等教育与开放大学在许多英国人眼中似乎是一种现代发明 ,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才开始对这类教育模式加以关注。事实上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 ,英国的高等教育就包括有函授教育和开放式的大学教育模式 ,在英国高等教育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并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笔者在英国学习访问期间 ,通过与英国高等教育同行的探讨及查阅有关资料 ,对英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初步地了解 ,本文拟就当前英国成人高等教育和开放大学的基本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一、成人高等教育英国 (英格兰、苏格兰、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文学日常生活话语中的性别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别的视角来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对日常生活的表述(即日常生活话语),不难看出这一话语实际上隐含了深重的性别政治。20世纪文学的日常生活话语预设了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二元对立及其之间的权力等级。而将这种等级关系与性别阶序挂钩,似乎成了一个普泛性的话语策略——即在对日常生活的超越与滞守的二元对立中,超越的向度始终被指派给了男人,而女人天生就是日常生活的滞守者,甚至本身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便20世纪50—70年代文学对女英雄的修辞也只是从一个相反的方向来贯彻这一话语策略。这一话语策略不仅参与了现代性意义的构建,甚至还参与了对现代性的反思。由此足见现代知识谱系中无所不在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2.
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和研究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元书 《文史哲》2004,(2):141-145
政治社会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以儿童和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以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以苏东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内容有:个体学习政治知识,获得政治取向,形成和完善政治人格;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变迁过程;政治体系的运行、变迁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政治角色的获得和扮演等。  相似文献   

13.
陈颖 《北方论丛》2002,(2):89-100,104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背景和近代小说革命的浪潮中发端的,并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20年代末"反战"小说曾昙花一现;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第一个创作热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各涌现了众多风貌各异的抗战小说,解放区战争小说则题材新颖、风格独特;50年代掀起了战争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热潮;80年代中期之后战争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政治的单一影响而走向了多元.  相似文献   

14.
裴宜理从生态视角出发,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农民反抗运动和20世纪20-40年代上海工人罢工。在她看来,华北农民的暴力传统,实质是他们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上海工人在地缘祖籍、性别、教育程度、技术掌握程度和城市生活适应程度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他们的抗议方式和政治倾向。这就是农民暴力和工人罢工的生态政治学。从方法论层面而言,这更近于呈现事物本来面貌的解读传统,而不是致力于揭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解释传统。近年来,有学者尝试建立整合性的政治行为分析框架,主张结合宏观社会结构和微观行动分析,重视国家与社会关系在解释社会政治行为中的作用。此外,政治领域的文化心理分析自20世纪晚期以来的重新复苏也揭示了另一种可能的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作为中华民国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中国大陆对他的研究与当时的政治发展、学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在1978年之前,以陈伯达的《人民公敌蒋介石》一书为代表,对蒋介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与批判。1978年之后,伴随着荣孟源的《蒋家王朝》、宋平的《蒋介石生平》、杨树标的《蒋介石传》、王俯民的《蒋介石传》等著作的出版,对蒋介石的研究开始了从为政治服务向学术研究的转型。1990年之后,以严如平、郑则民合著的《蒋介石传稿》,张宪文、方庆秋主编的《蒋介石全传》为代表,对蒋介石的学术探讨走上了正轨。进入新世纪后,对蒋介石的研究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有了长足发展。展望未来,对蒋介石的研究仍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学者们需要利用目前宽松的学术环境与新史料开放的机遇,刻苦工作,努力找寻到接近真实的蒋介石。  相似文献   

16.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的特征及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话诗和新诗革命具有特殊的生成语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的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文体革命。这不是一场纯粹的诗歌文体革命,而是当时激进的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重点是对古代汉诗,特别是以格律诗为代表的定型诗体的摒弃。由于当时恶劣的诗歌生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不仅无法建设现代汉诗诗体,而且还为以后百年新诗的诗体建设留下了隐患,使新诗在百年历史间始终存在着自由化与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经历了发轫、繁荣到延展三个阶段。尤其是抗战时期,因与多个国家接壤,从中国文化研究的边缘转为中心,从抗日的后方到前哨诸多因素交织,使边政学研究成果斐然,成为其时中国边政学研究两大重镇之一。①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的研究加以系统回顾,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精神生态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奉桥  李萌羽 《文史哲》2006,1(4):112-119
从精神生态视角关注20世纪中国文学,属于精神史研究的范畴。从隐喻的意义层面,肺结核、疯癫、阳痿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精神生态的典型病相,通过这些典型病相研究,可以发现20世纪中国社会精神生态的某些特征和侧面:肺结核病在文学作品中的大量出现和写实性病相描写,赋予这种病症一种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思想的本质性内涵,隐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压抑、黑暗、寒冷的社会精神状态;疯癫是一种精神畸变和异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疯颠”,主要有两类:被现存文化秩序“命名”的疯癫和自我“命名”的疯癫即“佯狂”。疯癫作为一种精神畸变,隐喻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封建文化的非人道本质和20世纪中国启蒙思想的悲剧性历史境遇;性与政治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呈现为复杂的逆向关系,大量“阳痿”形象的出现,在20世纪下半叶极“左”时期专制主义文化中,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中“乌托邦”政治的同构语。肺结核、疯癫、阳痿,作为“身体政治”,共同建构了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价值走向,以及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态的某种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英国保守党首相皮尔的政治行为模式是一种"实用的保守主义"模式。它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势力相冲突的产物。这一政治行为模式形成于皮尔对爱尔兰问题的处理,在1832年发表《塔姆沃思宣言》、1841-1846年财政关税改革等重大政治事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皮尔"实用的保守主义"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表明英国贵族政治已遭到严重的危机。它一方面导致保守党分裂,另一方面又为英国贵族政治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准备了一个最好的接口。  相似文献   

20.
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就是政治与道德的关系,这个问题涉及我们对政治生活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在古代政治哲学中,道德与政治是直接同一的,在近代欧洲政治哲学的发展中,出现了政治与道德相疏离的倾向,而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则普遍确认政治正义的道德依据。事实上,无论是道德生活,还是政治生活,都具有建立和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基本功能,因此表现出道德与政治的相互交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