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忠 《山西老年》2011,(2):48-49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洪洞大槐树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古大槐树被当作“家”、被当作“祖”、  相似文献   

2.
明初洪武永乐时期,河北地区成为移民迁入的重要地区。现在河北南部仍一直流传着“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歌谣,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和统计,发现明初河北地区的移民并非全部来自山西,湖广、山东和东北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移民河北的情况,而且占据不小比例。  相似文献   

3.
吾心 《山西老年》2013,(6):17-17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自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就一直在我国各地民间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广泛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中也时常可以听到。洪洞县大槐树之所以成了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精神寄托,是因为它承载着先人对故土家园的依恋和顾盼。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人的故乡在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乡在山西洪洞.民间流传着一首谚语:"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吟唱已久的民谣现如今已名扬海内外.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华侨纷纷到洪洞大槐树烧香跪拜,寻根祭祖.每当想起家乡的大槐树,我就会想起我的《寻根祭祖》葫芦烙画.提起我的葫芦烙画往事,又与北京有着一段深深的情缘.  相似文献   

5.
书名:《世纪之问──来自知识界的声音》编著:李辉应红出版者:大象出版社李辉、应红的访谈集《世纪之问——来自知识界的声音》今年4月份出版(大象出版社),我是6月份看到的。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近来以“世纪”命名的书或丛书太滥了,何必赶这种热闹;再说,“世纪之问”这题目太大了,一本书中能有几个“世纪之问”呢?我曾经阅读某种“大文化散文”,得到一个反面的“经验”:总想从“大”处着眼,往往内容就难免“空”,材料就难免“假”,读起来“水”得很。所以,我很担心《世纪之问》也是一本“水”书。然而,《世纪之问》中的十…  相似文献   

6.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此词以“千里念行客”为主旨,写相思怀远之情,词题与词意两相吻合。首句“红叶黄花秋意晚”,勾出深秋色调,托出悲凉秋意。宋玉《九辩》有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日的肃杀、凋残,极易引起人们的飘零离散之感,增添怀念游子征人的渺思远怀。“千里念行客”,路遥地远,更使闺中人系念难已。秋意萧瑟,人在天涯,悲秋与怀人自然融成一种忧伤的气氛。天上的“飞云”飘忽不定,…  相似文献   

7.
“温良恭俭让”作为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在《论语》中仅出现过一次。《论语》原文作如是记:“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从子贡的话里我们体识到了“温良恭位让”在孔子思想观念及诸多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个重要之点几乎就是孔子“仁”学思想和全部观念的根基以及归着点。“温”在孔子学说中有多种表述法。“温”是一种态度。一个人面对纷繁多变的外在,总要做出自己的反映。孔子教导人们要有较为得体的应变方式,“过”与“不及”都是失…  相似文献   

8.
[病文入院] 我把纸团踢在陈丽的凳子下。老师来上课,发现了纸团,便问陈丽:“你的凳子下为什么有纸团?”陈丽捡起一看,说:“这不是我的,我没有用过这种纸………“那是谁的呢?”陈丽却指不出人。老师说:“不要推卸责任!你下午把教室打扫一遍吧!”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社区》2009,(26):34-35
他叫我爸爸 有一个菜鸟问我:“MM是什么意思?” 我乱答:“妈妈!”她又问:“PLMM是什么意思?”我又乱答:“婆婆妈妈!” 然后。问她怎么了?她答:“有一个人加我为好友,他问我是‘婆婆妈妈’(PLMM)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我是‘妈妈’(MM)吗?我又说不是。接着。他就叫我‘爸爸’(88)!”  相似文献   

10.
源头活水     
水,自古以来被众人喜闻乐道。赞它:灵动,圣洁。水,被人赋予了无限的迤逦情怀。那水的灵动、圣洁到底源自何处呢?传诵至今的一句名诗给了我们最终的答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1.
老伴儿     
刘建民 《社区》2011,(11):62-62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提起“老伴儿”一词。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老伴儿?”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老伴儿。老伴儿,就是老了有个伴儿。”老伴儿再深一步的含义,也许就说不清了。我对老伴儿真正含义上的理解,缘于发生在去年3月家庭中的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2.
马君 《社区》2014,(2):40-40
作为一名整形医师,经常有朋友问我类似的问题:“马君,韩国真的有那么多人整容?”或者:“马君,韩国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整容?”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一份针对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80%的人基本上不会干农活。“不会种地,回到农村对我来说已不现实”,“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多年,有了很深的感情,但城市商品房太贵,想要扎根下来同样不现实”……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距离未必近了,但离乡土的距离却实在远了。他们摇摆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何处是安居乐土,何处是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常常感受不到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却常常在海外被激起,也许很多在国外的中国人都曾体会过这种感受。我在日本就不止一次体会过,和石井先生的“较量”就是一个例子。我是去年在静岗县音乐家协会组织的一次音乐会上认识石井先生的,当时五井先生听说我是中国来的留学生,对我很感兴趣,谈话间问我一句:“你们中国有位凌叔华你知不知道?”我说:“您指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冯元君、庐隐、冰心齐名的被称为‘四大女杰’之一的凌叔华?”“对,正是她!”老先生一听我知道马上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向我谈起了凌叔华的处女作(酒后…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7,(2)
阅读下列题目,做出“有趣”或“无趣”的选择。1、问:“什么东西又黑又白又红?”答:“一匹害羞的斑马。”2、一位哲学家在弥留之际,喃喃地问:“答案是什么?”他的学生听了,耸耸肩说:“问题是什么?”3、病人:“帮帮忙,医生,我害怕失去记忆力。”医生:“嗯,你这种担心有多久了?”病人:“什么担心?”  相似文献   

16.
法国十九世纪画家高更晚年用其全部精力创作了他自认是遗作的油画巨制《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这幅画是综合了画家在塔希堤岛感受到的原始而纯朴的人生观而画出来的。在高更之前或之后,这个带着三个问号的哲学命题都是许多哲人和艺术家为之思索和探究的奥秒。人类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懈地探索着人的自身即人的主观世界,这种探索将是无穷尽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艺术作品之间,是能够沟通的。前者靠语言、情感、思想,后者有赖于审美欣赏和艺术评论。但在沟通的同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阂。我和…  相似文献   

17.
朱晖 《社区》2009,(20):30-30
1933年,他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黑人贫民窟。二战期间,芝加哥经济萧条。黑帮林立,街上每天都有斗殴和抢劫事件发生。他厌恶这一切,经常会对着天空中往返穿梭的飞机发呆。他想知道,这些飞机飞向何处?外面会有更美好的世界吗?他问父亲:“我为什么不能飞?”父亲说:“你没有翅膀。”他很沮丧,父亲又说:“孩子,只要有梦想,你也能飞。”  相似文献   

18.
一位朋友准备在沈阳开一家美食城,一段时间以来,他四处取经,不久前,他约我同去盘锦,据说那 有一家“桃源新村”值得拜访。出发前,我向几个盘锦人打听了一下这家“桃源新村”,他们升口同声:“桃源新村呀?到了盘锦,你打听谁谁都知道。”这天我们趋车前往盘锦,好信儿地在盘锦街头打听了几位当地人: “请问您知道‘桃源新村’吗?” “你问的是哪个‘桃源新村’呀?” “噢?有几家‘桃源新村’啊?” “你们是外地人吧?‘桃源新村’有好几家呢!在盘锦有谁不知道许老板的“桃源新村”! “我们要去总部。” “你们这么走……” 热心的盘锦人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一路下来我们又打听了一些人,真是问谁谁知道。 说句不谦虚的话,上至五星级酒店下至乡村野店,我去过的饭店太多了,留在记忆中的又有几家呢?对这家路人皆知的“桃源新村”不免有些不服气。  相似文献   

19.
“四个之问”是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四个之问”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和渗透转化,其辩证统一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四个之问”的洞察、剖析和回答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回答“四个之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要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根本遵循,增强回答“四个之问”的主动性,从时代大潮流、世界大格局中谋求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重视生活     
三毛 《社区》2011,(8):11-11
我认为写作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人问我:“你可知道你在台湾是很有名的人吗?”我说不知道.因为我一直是在国外,他又问:“你在乎名吗?”我回答说,好像不痛也不痒,没有感觉。他就又问我:“你的书畅销,你幸福吗?”我说.我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福,这些都是不相干的事。又有别人问我:“写作在你的生活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吗?”我说它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他又问:“如果以切蛋糕的比例来看,写作占多少呢?”我说就是蛋糕上面的樱桃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