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科技》2014,(10):13-13
当"文马婚变"让无数中国网友感慨"不再相信爱"时,美国作家查尔斯·默里在《华尔街日报》发文,总结了幸福婚姻的几条法则。如何"经营婚姻",让幸福婚姻"且行且珍惜"呢?这篇文章,也许能让你从中琢磨出一二。法则一:别想在婚后改变你的爱人与品位和志趣相投的人结婚,这一条虽然听起来陈词滥调,但它却是久经考验的法则。如果一个人喜欢芭蕾,而配偶不喜欢,这没关系。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没有完全接受前时代哲学家关于幸福的种种观点和看法,他创新性地研究了"幸福的内涵"、"幸福的实现路径"两个命题:幸福是至善、是完满的,并且是自足的,同时思辨是最大的幸福;幸福必须在灵魂的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中,在城邦中才能获得。通过对这两个命题的阐述,亚里士多德确立了自己的幸福观,实现了对前时代幸福观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小莉(化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初一女生,她家境优越,父母对她非常宠爱,学习压力也不是很大。然而,最近她很烦恼,因为自己一直没有真心朋友。看着身边的同学在一起结伴玩耍,她很失落。咨询交流中,我发现小莉很喜欢用一些这样的字眼:"我就是想怎样?"  相似文献   

4.
刘华 《家庭科技》2014,(11):42-42
"夹心族"或许是当下生活压力最大的一群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一份工资既要照顾儿女,又要赡养老人,还要规划自己的养老。"夹心族"应该如何量身定制一份理财方案来解决孩子教育金、父母养老金和自己养老金这三大难题呢?案例40岁的李先生在一家企业任中层领导,工作稳定,年薪22万元。李太太是外企白领,年薪12万元。儿子10岁,读小学四年级。夫妻双方父母均健在。夫妻二人把所有积蓄约60万元存在银行,其中40万元做一年定期,20万元做活期存款。  相似文献   

5.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莱易斯从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理想三个维度提出了旨在实现人的价值与生态文明和谐统一的幸福观。这一观点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幸福的视域应囊括精神快乐和生态文明程度,幸福的生活是"绿色地创造",幸福的社会是"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天性,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是很多。多数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爱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上,而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多数表现为严格要求,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厌学,个别孩子甚至因此仇恨自己的父母(孩子杀害自己的双亲的事件在中国已发生多起)。  相似文献   

7.
父母的婚姻景象:争吵!暴力!留在孩子心中的印迹:厌恶暴力,却又只会用暴力包裹自己。在父母摔摔打打、大呼小叫、争吵不停的一个个不眠之夜,我不知蒙着被子偷偷流过多少眼泪,因为积到耳朵里的泪水太多,甚至得了中耳炎。7岁那年,父亲生意失败,一蹶不振,开始酗酒,每天喝得醉醺醺地回家;母亲一向是个性格强势、脾气暴躁的人,于是打架、争吵成了他们夫妻俩每天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8.
尊严的来处     
一对二十七八岁的情侣,围着珠宝店的柜台转了一圈后,女生小声地问:"请问有没有那种不带宝石的戒指?"一听便知,到了定情的紧要关头,男生让女朋友自己挑一枚心仪的戒指,而女生则尽量替男朋友省钱。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对方的尊严,因为对方值得他们这样做。在当下的语境中,尊严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词儿。有些人对"尊严"的理解是:办事儿不用求人,人们都得求我,到哪儿都是VIP。其实很多时候,尊严不在于别人对你如何,而取决于你自己如何做。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费尔巴哈曾说过:“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1]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追求幸福,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始终是千差万别的。马克思从人的现实生活处境出发,通过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通过对宗教、异化及资产阶级片面人性的批判,通过对人的本质、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阐释中创立了马克思实践幸福观,从而使“片面的人”发展到“完整的人”,“异化的幸福”发展到“真实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常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作为教师或父母,应大胆地放下心中的"保护伞",让孩子自由、健康地发展,在大自然中成长,去体验必要的挫折,吃一些"苦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禾苗的生长智慧假期里的一天,我和妻子带着女儿到岳父家,下车后还有二里多路,交通不便,只好徒步前进。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建设"幸福"是人们广泛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准确把握"幸福"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建设幸福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本文探讨了幸福的科学含义及其对企业的启示,剖析了建设幸福企业的实践成果及其问题,提出了建设幸福企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们犹如一棵棵初生的稚嫩的小树苗,在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幸福地成长。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孩子并没有因为父母对他们深厚的关爱而感到幸福,反而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扰,有的孩子还因为父母的爱受到了伤害。案例一小明数学考试取得了从未有过的92分好成绩。放学后,小明兴奋地把考试卷交给妈妈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一些孩子的父母及亲友闲暇无聊之时,往往拿孩子做取乐的工具,甚至用一些危险的动作来逗耍孩子,特别是对一些长得乖巧又聪明伶俐的孩子,很多人更是喜欢拿其开心。这些做法不但不利于孩  相似文献   

14.
江山 《快乐青春》2011,(3):75-77
在家里,同学们要主动地做一些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还应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样做,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养成问题,也是一个懂事的有礼貌的孩子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清晨起床,听一些轻快、优美、舒展的乐曲,如《牧民新歌》、《幸福年》等,能使人精神饱满,驱走睡意,对一天的工作充满信心。 一日三餐时间,听轻音乐最理想,它能增加你的食欲。做家务时最好放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它会使你的情绪被感染,家务琐事带来的厌烦之感便会远离  相似文献   

16.
国家和政府: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创设条件;学校和教育:尝试开设“幸福课”,培养大学生的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家庭和父母:为大学生的幸福素质提供情感支撑。  相似文献   

17.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超旧人".父母肩负着抚养和教育子女的双重义务和责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者,无不期望子女胜过自己,比自己生活得更幸福,也更有成就.问题是如何把期望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科技》2013,(3):48-48
近日,南京一对"80后"小夫妻的存钱术在网上引起哗然。月收入9000元,却能年存9万元。但是,这对小夫妻的省钱术,除了他们对自己生活消费上的苛刻,更多的是依赖父母的支持、单位的福利。靠啃老和极度缩减社交、消费省钱,已经逐渐趋向于抠门。实际上,省钱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也就是生活目标。人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9.
前些天到朋友家,朋友的夫人提出了一个在不少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不知足,就拿吃来说,几乎没有他们喜欢吃的东西,不知这是为什么?笔者回答,这应该是家长的问题。随后给他们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还不完全懂事的孩子,他最爱吃苹果,而你真的爱他,想给他幸福,你该怎么做呢?答曰:“给他买,让他吃呗!”如果是那样,事情的结果很可能是今天你的孩子早已不喜欢吃苹果了。这就是经济学对幸福的解释。什么是幸福?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有不同理解,而对幸福的一般理解应该从经济学角度去探讨,因为衣食住行是人们生存…  相似文献   

20.
正"拍照时喜欢露牙齿;喜欢将旅游纪念品摆放在桌子上;很享受地读书;爱品茶或饮酒;再忙也要运动;爱收拾自己的小空间;有两三个知心的朋友;时常心里甜蜜地想着一个人;早晨起床后感觉一身轻松;有时走在路上突然发笑……"偶然在网上读到这个"幸福规则",我拿来对照自己。不惑之年的我终于有了知足、感恩的心,我感谢自己曾经遭遇过的种种坎坷,它们让我懂得了珍惜,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