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认识阿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藏族著名青年作家阿来以他独特的心灵体验,在诗歌和小说创作领域掀起了“尘埃热”。他以空灵清闲、浓重深厚的民族文化为底蕴,以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浪漫绚丽、神秘悠远的文学氛围。本文通过对阿来近年来的创作经历的回顾,提出民族文化的整体意义升华了作者创作的现实意义,作者对民族历史的审视和文化的回归感,又从另一种角度使他获得了更从容的艺术审视目光。他的创造使别具一格的文学的民族性品味被再一次提高  相似文献   

2.
阿来的文学观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对故土历史荣光的景仰与对当下现实的忧虑,使得这位藏族作家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与情感焦虑,并最终成为青藏高原的行吟诗人。这具体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观念中,首先便是要求作品能够具有瑰丽的想象与飘逸的诗情,同时认为优秀的小说必然不会满足于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他向往的是口传文学者那种神灵附体式的激情状况,而抒情性、心理描写和植物志则是实现这种状态的主要手段。至于语言,他认为应该是融化与吸收了藏族文化特性的现代汉语句式。由此,阿来创造出他特有的幽深沉静、丰茂华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由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创作看当今藏族作家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扎西达娃、阿来的小说文本为个案,以世界文学之眼关照分析当今藏族作家文学创作的现状及走向。扎西达娃执着寻求藏民族文化的“灵魂”,在模仿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之时,又对抗了“荒诞”。阿来的创作则沉入了民族历史生活中的人物心灵本身,但在文学技巧上却显不足。本文认为:藏族作家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以人为本、以生活现实为本,同时借鉴世界文学的优秀成果、美学经验,融合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化具有不同的模式并演化成对自身社会有价值的风俗、礼仪、生产、生活方式。各种文化模式是不相同的,甚至有完全相反的社会价值观。阿来藏地系列小说处处彰显出藏族文化奇观。他以鲜明的人类学叙事风格,对藏地社会的地域文化进行了一场民族志式的文化书写。阿来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描述,藏族文化与文明的"深描"以及边地藏民宗教意识的阐释,使其小说具有一种高度修辞功能的情感力量,成为现代中国人继承传统文化、走出现代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藏地、藏史、藏文化孕育出阿来独特的文本抒写、文化视角及其藏族情怀。穿行于汉藏异质文化之间的作家阿来,以其独特的母语思维和母语表达方式,用汉语诠释着“嘉绒藏族”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变迁。,在《尘埃落定》中,阿来对藏族环境、藏族情怀的抒写凸显得淋漓尽致。在某种程度上,阿来就是“嘉绒藏族”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对小说创作动机和小说功能的新认识,对人的此生存在的形而上思考,对人的灵魂存在的追问,使得阿来小说充溢着对人生与艺术的存在之思,也使得阿来小说在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中独树一帜,带给读者别开生面的审美感觉。追根溯源,阿来小说的存在之思源于阿来深度思考文学和人生的思维倾向与职业习惯、藏传佛教的影响以及现代理性精神的塑造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期,学术界的"空间转向"使诸学科呈现交叉互渗的态势,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天然的依存关系,激发和塑铸了人类的空间意识,也为文学与地理学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新文化地理学"把空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地域的多维存在,重视对地方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脉的研究,把地点感的研究转向"地点身份"的研究,注重空间景观的符号学意义和象征学意义.在"新文化地理学"的视野下,阿来的文学创作具有典型的空间化写作特征,他将地理、空间、文化与文学相结合,通过对嘉绒藏区民族文化空间背景、空间记忆及其文化表征的描述,展示了一种生动有机的地域文化身份.空间化写作构成阿来文学文本生产空间的多元性和文本自身的异质性,也给读者阅读和阐释民族文学提供了多重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8.
拉美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较少的排他性,因为混合文化的本身就是不同文化因子的组合,比较容易吸收外来的文化。拉美文学中各种不同流派的发生和形成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魔幻现实主义便是阿斯图里亚斯、乌斯拉尔.彼特里、卡彭铁尔将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用于拉美现实的结果。可以这样说,拉美的各种文学流派是世界文学思潮在拉美的投影,世界上发生的各种文学现象都能从拉美文学中找到对应的东西,但拉美文学从未被其他文学所同化、所取代。拉美文学本身就有一种自我净化的系统,这就是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这种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便是拉美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拉美民族主义经历了从殖民地时期克里奥尔人的本土意识,到独立战争的英雄们的美洲主义思想,再到19世纪末知识精英的文化民族主义和反美主义,以及二战后作为推动发展与变革力量的经济民族主义。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拉美民族主义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多元化的形式对拉美内政和外交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拉美一度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地方,而如今却唯有它正弥合这道鸿沟。  相似文献   

11.
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运用"神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小说《人间王国》中,以描写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奴隶的民族觉醒和反抗、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种族仇恨、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欧洲殖民者醉心于拉美风光等现象,深刻反思了拉丁美洲社会的落魄、觉醒、反抗到适应的现实问题,提出拉美历史文化特色源于殖民宗主国文化同印第安及非洲黑人文化的相互融合性观点,并通过神话原型的显现展示了拉丁美洲文化的混杂和社会的畸形。  相似文献   

12.
"拉美路径"给彷徨中的拉美国家带去发展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祸端,而支持"拉美路径"运作的思想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泛滥造成了严重危害,这需要人们对其进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3.
"拉美现象"及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警惕"拉美现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人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增长;正确处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国民教育的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共同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我保护的关系,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经济竞争能力;正确处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拉美的城市化与"城市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拉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极快,令世人注目.伴随拉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出现了城市病态发展问题.总结拉美城市化建设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加速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和防止城市化病态发展问题的出现,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喜马拉雅不是“飞来峰”,领略《奥达的马队》、《最新的和森林有关的复仇故事》等中篇的宏深主题、民族人物形象和自由开放的叙述方式,有助于我们读懂阿来和他的代表新时期长篇小说“艺术峰线”的《尘埃落定》,进而读懂“跬步”和“千里”的辩证法,明白艺术高峰和科学技术高峰等文明灯塔之由来。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移民不断涌入,各种移民文化不断撞击、相互融合的历史。从殖民时代的WASP(W h 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文化、20世纪初形成的熔炉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的文化多元主义,美国文化从欧洲中心的一元文化观走向多元文化观,这种走向彰显出美国文化渐趋开放、包容的特性。移民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决定了美国文化异质多元的特性。多元性和一体化的统一、融合与冲突并存是美国移民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裔文学研究是对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积极反应。美国的华裔文学已经获得了诸多成果;相比之下,国内的华裔文学研究起步已晚,但目前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已有相关的学术论文与专著发表与出版。华裔文学研究的开展在文化交流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国主流文学的重要一支,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普遍渗透着相反的两种趋势:一方面是中、美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则是华裔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与疏离。本文主要概述了美国华裔文学在创作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既互相交融又相互碰撞的特征,折射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华裔作家及其后代对中美文化所表现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几代作家围绕文化认同、民族身份的得与失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阐述了两种文化未来势必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拉美的教育改革本意是想通过改革建立起一种合理、稳定而又有活力的教育秩序,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带来社会的和谐,反而激化了矛盾,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不安。拉美的教育改革在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教育平等与社会公平、经济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以及国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上,给我们带来了深思与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