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来,叶嘉莹女士先后在台湾、美国与加拿大讲授中国古典诗词,曾于1979年回祖国讲学。1980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著作《迦陵论词丛稿》。作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西方的文艺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古典诗词与古典文论,对于古典诗歌与古典文论的研究,对于比较文学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一、从庐山外望庐山,用西方文艺理论来探索中国古典诗词,嘉木显,美竹露,时有新意  相似文献   

2.
《诗词拾翠》一集问世四年之后,蔡厚示先生的《诗词拾翠》二集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同一集的内容相仿,二集同样收入了蔡厚示先生这些年的诗词赏析文章以及三篇关于词的专题论文.蔡先生学识渊博,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学与古典文论均深有造诣.他目前承担了《宋、金、元文学批评史》及《朱熹评传》等专著的写作.因此,这些赏析文章可以看作他研究工作中的另一侧翼.但蔡先生从不厚此薄彼——他从不因为前者具有更强的学术性而轻视后者.他一向认为,通俗性的赏析文章对于提高人们古典诗词的鉴赏力大有裨益.事实上,蔡先生这方面的努力同样为许多学术同行所嘉许.在古代文论第六届年会上,《诗词拾翠》二集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一毛泽东的审美趣味整个说来是古典的。古典的即是传统的。首先毛泽东的审美鉴赏集中指向古代传统艺术,据为他管理图书的张贻玖统计,毛泽东读过的中国古代诗、词、曲、赋大约有1590首(篇),包括《诗经》、《楚辞》、汉魏乐府、西晋南北朝、唐末金元明清历朝作品,涉及诗人429位。这是仅据有圈划批注符号者来统计的,“至于他读过而未留下印记的,散失在各地的诗词究竟有多少,一时很难统计”。他虽然不主张在青年中提倡旧诗,但坚信旧诗一万年也打不倒。直到晚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翻译格律派代表人物许渊冲先生提出诗歌要译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本文拟从中国古典诗歌格律和英语诗歌格律的角度分析许先生如何将三美标准贯穿在宋词翻译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田中谦二为日本继青木正儿之后,中国古典文学造诣最深之耆宿。其研究方向侧重于中国古典戏曲,而对元杂剧《西厢记》情有独钟。他对《西厢记》的贡献.分别反映在翻译、注释、考证、鉴赏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研究与介绍。他的研究方法也兼顾文献学与文艺学,而且也运用了当代的高科技手段。他不仅与中国学者有较多的交流与讨论,对日本年青一代的中国戏曲家也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指导,因此,他既是一座跨越中日文化艺术的桥梁,也是日本的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承前启后的一位大师。  相似文献   

6.
以继承与发展中国古典诗词伪优良传统,繁荣格律诗词创作,开展诗词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的“穹庐诗社”,7月14日在呼和浩特诞生。诗社除组织本社成员经常开展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研究外,还将组织诗词进修班、函授班学术交流及专题讲座,以推动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与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本义是指音乐的声音相应、协调,后来引申发展为哲学、政治等领域里的一个观念,指事物多元的对立、冲突、融合、统一而达成的一种协调的状态、境界.中国文化在总体上可以说是一种"和"文化.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蕴涵着"诗人心灵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丰富的和谐思想,中国古典诗词的风格、意境、格律等也都蕴涵着和谐思想.中国古典诗词的和谐意蕴具有现代意义与价值:可使现代人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可调和现代人际关系;启示我们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启示我们尽可能避免战争,向往和追求和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精粹丛书《三上文库》评介张秉尧最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联手推出一套中国古典精粹丛书,名曰《三上文库》。“三上”是取自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一个有趣的典故。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中记述了两位喜爱读书的朋友:一位钱思公,“平生惟好读...  相似文献   

9.
近半个世纪以来 ,当代古典诗词 (即“旧体诗词”)大致经历了“政治诗———感伤诗———人生诗”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在格律、主体、意境上 ,对古代诗词有继承也有发展。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古典诗出现了黄金时代 ,恰好弥补了白话新诗衰落的不足。现当代文学史应正式将古典诗词纳入进来  相似文献   

10.
<正> 孟祥鲁先生在大学中文系除讲授古代汉语基础课外,还开设中国诗歌声律学专题课程.《中国诗歌声律学》(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孟先生积多年教学和研究心得,精心撰著而成。该书内容分绪论、中国诗歌的基本声律技巧(上、下)、古体诗的声律、近体诗的声律、词的声律及曲的声律等七章。对古典诗歌声律美的综合论述,尤其是对古典诗歌声律学的现代价值的探索,构成孟先生此书的鲜明特色。历来关于古典诗歌声律的论著,率多分别论述诗、词、曲的声律,着意于使读者认识诗、词、曲的不同的声律特性及格式。孟先生则认为:1、诗、词、曲除原本依据的音乐的差别外,其声律的原理其实相通;2、不仅古典的诗、词、曲的声律有其相通的共性,而且现代的新诗因仍是汉语的诗歌,其声律形式也仍然能从古典诗歌声律中获得滋养。基于这种认识,孟先生撰著的《中国诗歌声律学》一书,就不仅表述了他对于祖国古典诗歌声律问题的深入研究的心得,而且表现了他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而研究古典诗歌声律学的明确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嘉兴庄一拂工诗词,善度曲,撰有《十年记》《鸳湖冢》《鸣笳记》传奇三种,又有《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明清散曲作家汇考》等著述行世。他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海上曲坛,交游广阔,与赵景深、董每戡等俱有密切往来,却因某些原因湮没于历史风尘,少为人知。文章钩稽史料,发掘了庄氏的主要戏曲活动、戏曲交游以及不太常见的戏曲研究著述。  相似文献   

12.
吉川幸次郎先生与世长辞一年多了。我以深切怀念之情,把吉川先生的遗诗《访昭陵》送到《人文杂志》发表,追忆和先生相识的经过,以及与先生诗、书往还的友情,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吉川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日本的文学博士、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家。他生前在京都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又是日本中国学会理事。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研究,著有《支那人的古典及其生活》、《中国文学入门》、《元杂剧研究》等。他特别喜爱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也善于写诗,并有研究杜甫的专著《杜甫私记》。这些作品,在日本曾经广为流传,影响所及,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蔡厚示先生博学多才,特别专于诗词。他著有(诗词拾翠》(一、二集)及《独柳居诗词稿》等。最近又新出了《唐宋词鉴赏举隅》。《唐宋词鉴赏举隅》选取了唐五代、两宋时期有代表性的词作100首,以细腻流畅的文笔,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介绍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客观公允地品评作品的优劣,读之情趣盎然,兴味倍增,手不忍释,是学习唐宋词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唐宋词鉴赏举隅》所收词作最早为7世纪中叶,最迟为13世纪末,前后约600年。这是中国词作最辉煌的时期。这56家词人的名作IOO首,可以说是唐宋词坛名家名作的大基本…  相似文献   

14.
论《西游记》诗词韵文的金丹学主旨李安纲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来自于说书人的话本,因而存留着话本的痕迹,比如诗词韵文等。这些诗词韵文往往是为了提醒听众注意而演唱的,或者是对所讲内容的概括,或者是后人的赞叹等,在《三国演义》中仍旧保留着这样的方式。然而,离开话...  相似文献   

15.
李静 《殷都学刊》2013,34(1):73-78
对邵瑞彭交游状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细致而深入地考察当时古典诗坛的原生状态。仅是粗略勾勒,我们已可发现他是活跃在民国时期古典诗坛的一位重要文人。他和师长、朋友及弟子通过结社、雅集,发表、刊刻诗词作品等活动,使古典诗坛呈现出繁荣的面貌,并以此与新文学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白英自1946年延安之行后即开始毛泽东诗词的译介,堪称英语世界毛泽东诗词传播的先行者和开拓者。1940-1970年代,他持续不断地以多种文本形式建构和传播毛泽东诗人形象,包括中国日记、游记、回忆录以及毛泽东传记作品等。在白英跨文化写作中,通过三次见到毛泽东的个人印象、毛泽东诗歌涂鸦轶事以及诗集《风尘集》手稿之说等,勾勒出毛泽东这位中国政治领袖兼具的学者气质和诗人形象。白英1947年编译出版的中国诗选《小白驹》已收录《沁园春·雪》;1957年毛泽东诗词18首在《诗刊》上甫一刊出,白英即悉数译出并撰写评论文章《论毛泽东的诗》,发表于英美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和《谷山杂志》;还在两部毛泽东传记作品中开辟专章凸显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形象。白英的毛泽东诗词阐释着重发掘其与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的渊源关系,包括在诗歌题材与意象、诗歌主题内涵、诗歌表现技巧上对中国传统资源的创造性吸收和转化等。白英借由毛泽东诗词为西方世界观察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在中西文化交流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其价值和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陈铭 《天府新论》1994,(5):95-96
海外汉文学研究的拓荒之著──评《日本汉诗发展史》陈铭在日本,以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字、格律、意蕴乃至审美情趣为圭是的大量诗作,被称之为汉诗。日本汉诗并非日本人猎奇、仿效的游戏,而是一种从幼稚到成熟的真正的文学创作。据日本《汉诗文图书目录》记载,日本汉诗从...  相似文献   

18.
吴晓枫  侯沿滨 《河北学刊》2006,26(4):157-160
叶嘉莹从中国古典诗词源于生命的“兴发感动”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建立起以诗词评赏理论为依托的生命美学思想体系。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在于传达出生命的真实感受。她的生命美学思想强调人的理性精神,提出伟大诗人在其诗词中所表现出的襟抱情怀与人格力量,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她指出,词更具有个体生命意识的特征,词中所流露的情感表现了人生命的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19.
去年夏天我有机会拜读了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中国古典诗词曲研究家郑骞先生校点的《南词韵选》和他的论文集《景午丛编》,获益良多。郑骞先生出生于1906年,字因百,又作颖白,吉林省人。二十年代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暨南大学中文  相似文献   

20.
林杏光教授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汉语研究专家和著名的词典编纂家。他于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一个偏僻山村。1959年广州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门化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任教,先后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写作》、《古典文选》、《现代文选》等课程。1971—1978年他参加了《汉英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的编纂工作,担任汉语编辑组组长,参与汉语词条和汉语例证的选编以及修改汉语例证等工作,并审读了全书的汉语虚词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