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30-31
2013年,全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下同)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90%的投资流向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0,(26):30-31
2009年受企业经营向好等因素影响.各地区企业存款增长加快。年末.32地区企业存款余额224688.7亿元.同期各地区存款余额合计为610083.4亿元。占比为36.8%。分地区看,企业存款占比前三高的地区是北京、上海、深圳,比例分别达到54%、51%和50%。32地区企业存款占存款余额比重的平均值为34.2%.陕西、湖北等21个地区低于这个值。其中.河南企业存款余额为4891.3亿元.比重为25.4%,全国最低。  相似文献   

3.
产业链与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津冀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全国一流的技术装备和科研环境,而成为我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核心区之一。2001年京津冀地区制造企业总产值为8655.09亿元,占全国的10.0%;制造业创造利润377.8亿元,占全国的12.0%;2001年本区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0.0%,高于全国88.2%的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制造业比重占工业的95.1%,制造业是本区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还有一定差距。制造业的发展在本区国民经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3,(35):29-29
全国工商联8月30日发布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13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2013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名单。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江苏、山东分别以139家、93家和54家企业上榜占据地区上榜企业数前三甲的位置,广东省继2012年后再次排在三甲之外。从民营企业制造业的地区分布来看,共有12地区民营企业制造业的上榜企业数超过10家,其中浙江、江苏上榜企业均超过100家。在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榜单中,批发业、房地产业占有比重较大,两者合计上榜企业数量达到58家。  相似文献   

5.
中国30省市汽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我国区域汽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竞争信息平台,为汽车制造业企业经营发展与科学决策提供权威的汽车行业竞争力信息,为政府、金融机构在政策、融资与投资方面提供高水平的汽车行业咨询性综合竞争力信息。本文借鉴国外竞争力前沿研究,联系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开发了针对我国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对称性设计评价方法,建立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7大要素和49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并运用于企业集群、产业和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实际研究,以及多元统计等分析方法,对我国地区汽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和汽车制造业企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企业生态位K-r选择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箫迪  王子龙 《管理评论》2006,18(10):35-40
企业生态位是企业在特定时期特定生态系统内与环境及其他企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占据的相对地位、企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经历长期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分别形成K策略企业和r策略企业以及K-r策略连续系统.根据企业生态位K-r产业分类策略对我国制造业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集中水平与K-r产业分类吻合程度较差,大中型企业行为远离企业生态位K-r策略.经济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消除现存的r和δr产业的大型企业,提高K和派产业的集中度.以促进制造业稳定、协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每周一图     
《领导决策信息》2012,(16):26-26
近期,广东、山东、上海等地先后发布了2011年纳税百强企业排行榜。从已公布的地区来看,2011年山东和广东的纳税总额远远高于其他地区。2011年度山东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高达1887.0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7.39%,  相似文献   

8.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作为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它使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为制造业企业走自主转型之路提供契机。本文在分析该制度施行过程的基础上,借助2012—2018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年度数据,利用多期倍差法探究中央环保督察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整体上通过促进市场化进程推动了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随着督察批次的增加,该制度对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影响加深,其对东部地区、大规模、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最后针对以上结论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制造业结构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鹏  陈圻  胡荣 《管理评论》2008,20(7):35-41
本文运用结构效率测量模型及其改进方法,对2003年我国制造业的结构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在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上的结构不合理使制造业结构效率的损失达到22.19个百分点,即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消除结构的不合理,可以使制造业总产值增加22.19%。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在贵州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贵州省制造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小制造业企业全面信息化的情况.笔者走访调研了徐州市成功实施ERP的52家中小制造业企业,对其成功实施ERP的经验加以总结,分析了ER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企业实施全面信息化所需调整的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借助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和企业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而且能够通过驱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间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数字技术对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08,(13):8-8
从全国情况看.普遍缺乏10%的工人。制造业吸纳外来工具有普遍性.仅在制造业领域,全国有6000万外来工人,4000万工人在沿海地区.但缺工率却达到15%到20%,也就是说,仅制造业就缺少400万到600万人.这还是一个趋于保守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1,(2):28-29
“走出去”战略已实施十周年.无数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一份力量。截至2009年底.中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投资覆盖率为72.8%.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5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经济集聚、选择效应与企业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模型与标准集聚模型相结合的嵌套模型,采用1999~2007年中国288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及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1999~2007年全国总体样本的检验结果来看,经济集聚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不同生产率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低效率企业倾向选择中小城市回避市场竞争,即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2)1999~2002年及2003~2007年分时段全国样本检验结果及比较显示,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经济集聚对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生显著变化,1999~2002年期间主要表现为显著的集聚效应,2003~2007年期间主要表现出显著的拥挤效应。2003年以来,地区之间的"竞次式"补贴性竞争加剧,这削弱了区域内产业、企业的内在联系与协同发展,经济聚集过程中集聚效应显著减弱。此外,两个时段内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空间定位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3)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经济过度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集聚效应。无论东部地区内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内部,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而言,选择效应均不显著。因而,全国层面呈现出的显著选择效应,主要源于低效率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中西部中小城市以逃避东部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价值链的角度针对制造业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分析,首先分析了供应商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价值链;其次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最后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和下游销售商之间的价值链.针对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1,(9):30-31
2010年。海南省全年新登记企业16565家,同比增长45%;企业注册资本总额1000.85亿元。同比增长127.1%。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有179家。同比增长148.6%。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改进的前提是,必须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漏洞,以便能提早纠正。因而,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科学、规范、实用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进行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婉萍  周海虹  陆薇妤  顾晴雁  杨青  刘瑶  沈伟民  黄晶晶  肖南 《经理人》2012,(1):113-115,112,17
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EM)对40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情况调查显示,中国女性创业活动指数高达11.16%,高出平均指数4.26个百分点,有意味的是,在女性创业或担任领导人的中国企业中,仅有1.5%的企业亏损,98%的企业赢利。这表明,中国女性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中,具有比男性更强的商业把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制造企业信息化基础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业信息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历史选择。尽管我国的制造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时至今日我国的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我国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忽视了自身的基础。本文给出了企业信息化基础的定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理论简化指标体系.应用来确知理论对制造企业信息化基础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