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1,(10):26-27
“十二五”规划纲要设置了24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多了2个:其中12个为约束性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多了4个。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0,(26):26-26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2010年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至43.3%)。而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2.6%,按此计算,今年需要再提升0.7个百分点,才能实现目标,显然,其中难度可想而知。学界及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十一五”服务业目标难实现的主要原因是税负过重。  相似文献   

3.
2010年,襄阳市高新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5.9亿元,比上年增长53.5%,首次突破干亿级大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完成全地域税收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新签约及注册、开工、投产项目共计214个,总投资750.95亿元。这些成就,既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已经开始的“十二五”打开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11):14-15
“十一五”时期.广西坚持把城镇化建设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集约发展县城和小城镇.培育壮大城镇群.坚持生态立市、特色建市,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战略.城镇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广西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3.6%提高到2010年的40.6%,提高了7个百分点.共约有350万人从农村进入城镇就业和生活。  相似文献   

5.
《决策探索》2011,(7):6-6
工业和信息化部3月28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1,(44):30-31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年均增长2.5%,相比年均增长3%的目标,任务完成并不理想。“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2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有3项预期性指标未能完成,其中就包括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到2015年达到47%,增长4%,这样的话服务业占GDP比重将超过工业占GDP的比重。这意味着到2015年,服务业将是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部门,届时中国将迎来一个“服务经济时代”,这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7.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以5560.8亿元的投资额和69.6%增长率.摘下固定资产投资的桂冠。但这些投资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未能全面有效启动。四川省统计局7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四川民营企业投资2328.9亿元.增长32.4%.增速比1—5月回落了7.6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分别慢37.2和45.6个百分点。7月20日.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刘捷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作有关报告时坦诚.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将影响投资后劲。下半年高强度的投资尤其政府性资金的投资将逐渐减弱.这对四川经济增长影响很大。投资型增长模式亟须在政府投资后找到替代投资。  相似文献   

8.
回顾“十一五”的改革。我们不由得想起2006年3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表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8天后,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用三个“更加”——“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再次表明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中央领导两次高调谈论改革。在很多人看来。针对的就是自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争论。以中央领导的表态定调为新起点.我国体制改革从“十一五”开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9.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经济数据,CPI同比上涨4.4%,比9月高0.8个百分点,大大高于市场预期,再创新高。一路飞涨的物价,已经严重侵蚀了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刚刚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期许。必须及时扭转。  相似文献   

10.
与“十一五”规划《纲要》不同。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未来五年经济发展速度做出了理性的判断。纷纷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向民生改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等方面.由“量”到“质”的增长观开始成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真正“落地”。而在“十一五”时期.各级政府的施政重心已逐渐转向民生。办了一批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与“十一五”相比。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更多民生硬指标。民生投入力度也将远超以往。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9,(30):30-31
针对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主要依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低附加值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产业结构调整和核心竞争力培养就成为下一阶段各地保增长的重要任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就“十一五”前三年各地区的进展情况作出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襄阳市的正确领导下,老河口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锁定三年翻番目标不动摇,大力实施“2311”工程,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6.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5亿元,增长42.9%,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61.5亿元,增长5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6亿元,增长28.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2万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7044元,增长16.3%。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13.
吴冰 《决策导刊》2007,(2):15-16
2006年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2006年,重庆工业发展马力更足,实现了连续第8个年头的两位数增长,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主要表现:一是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净资本回报率首次突破10%,达到10.3%左右,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达到58.7%;全员劳动生产率8.7万元/人,增长24.8%。  相似文献   

14.
完成“十一五”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已到决战决胜阶段。国家发改委11月23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指出,“十一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1%.预计2010年底.将能够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十二五”期间,碳强度、能源强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还有森林面积、蓄积量等,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初步核算,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加快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日前,《重庆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其中GDP年均增幅确定为10%,达到4900亿元左右。规划同时提出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期间, GDP要达到1.1万亿元左右。算下来,“十三五”的GDP增长幅度比“十一五”又下调了两个百分点。评价: 政府工作务实的体现尽管去年我市的GDP增幅达到 12.2%,创直辖以来最高,但我市的“十一五”的GDP增长幅度规划却首次确定降  相似文献   

17.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部分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在这方面。“十一五”规划《建议》当时的提法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等“四个分开”。另外.在“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方面,与“十一五”规划《建议》当时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相比.增加了“依法决策”的要求。但“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有“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的提法,在“十二五”,建议中没有这条内容。  相似文献   

18.
这次五中全会最突出的成果,就是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主题就是科学发展,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这次规划建议最重要的精神实质。为了引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会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与“十一五”规划提出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等具体数据指标相比.这次全会公报不再出现具体的发展数据。而是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更加注重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上半年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13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548%的增速降低了4.3个百分点,比前年同期8.16%的增速降低了7个百分点,其大幅回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真实状况,也表明了河南省近期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的态势。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省经济与用电量的关系研究分析,研究“克强指数”在河南经济运行活动中的映射,并通过用电量与经济增速背离的现象表征,探究河南经济结构转型态势。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我国对外开发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贸易规模迅速攀升,登上一个新台阶。“十五”末期,我国外贸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迅速增加到2万亿美元以上。仅用4年时间,外贸总额翻了一番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