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明 《领导科学》2012,(7):45-46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用人制度的重大创新,具有显性竞争、公平公开等特点与优势,有助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和满意度。传统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在体制内长期有效运转,体现了重德才、重实绩、重群众公认的鲜明导向,能够更好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更容易被各级党委、广大干部认可。笔者通过向330名由竞争性选拔产生的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领  相似文献   

2.
南策志 《领导科学》2012,(13):35-37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是干部选任的重要方式之一,经历了实践摸索、经验推广、制度推行、深化拓展的发展过程,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在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对拓宽用人渠道、优化干部结构、推进人  相似文献   

3.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领导干部,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力度,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已成为不少地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干部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的  相似文献   

4.
张彦军 《领导科学》2012,(20):49-50
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已经从直接任命转向民主推荐、竞聘上岗、公开选拔,干部管理也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践证明,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有效改革,对于挖掘干部中的优秀人才、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发展。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民主推荐执行不力。1995年、2002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  相似文献   

5.
林伟 《领导科学》2012,(12):46-49
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从干部选拔任用的主体来看,选拔任用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导致广大公众只知道选拔任用的结果而不了解其选拔任用的过程,让人产生了诸多猜测和怀疑,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从干部选拔任用的客体来看,由于有些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权力、名利、地位,以"两面人"的虚假伪装生活,使群众、组织难以准确掌握他们才能和品德的真实信息,有时造成组织失察失误,用人不  相似文献   

6.
廖奠坤 《领导科学》2012,(21):45-47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指在选人用人中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广义上竞争性选拔干部包括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竞争上岗、公推竞岗五种方式,狭义上竞争性选拔干部指的是公开选拔干部,其内涵集中体现为竞争理念的民主性、竞争标准的科学性、竞争程序的规范性、竞争形式的适应性和竞争方法的多样性。近年来,各级各地对竞争性选拔干部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认识误区。如何有效规避竞争性选拔干部中的认识误区,提高选拔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树立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充分调动基层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我们对干部选拔理念进行了大胆创新,探索面向乡镇公开选拔市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了让公推公选在阳光下操作,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科学性,使选出来的干部在具有代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高校在选拔任用管理干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四点思考:要调动各个年龄阶段干部的积极性;要扩大民主,提高群众参与度,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要进一步完善考察评价机制;要处理好干部“出口”问题,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这种新型的干部选拔方式,是我国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对传统的领导干部委任制的一个新的突破。从1984年宁波、深圳、厦门、广州等沿海城市招聘人才发轫的公开选拔,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八大对干部工作提出的重要目标。针对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要明确好干部标准,确保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二要改进选任考核方式,确保选人用人科学民主;三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四要推行民主监督,健全选人用人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程飞 《决策探索》2009,(24):68-68
干部差额考察是指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按照考察对象人数多于拟任职人数的原则确定考察对象,通过考察比较,实现好中选优,提高干部考察的质量。对于拓宽选人视野、减少用人失察、提高干部选拔任用质量、选准用好干部具有重要作用。差额考察作为干部考察方式方法的一种新举措、新尝试,有一个不断完善、丰富的过程。做好干部差额考察工作,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长江  卢山 《领导科学》2012,(36):44-45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竞争性选拔打破了长期以来干部选任理念和方式的单一化、封闭性倾向,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鲜明导向,实现了选人用人从笼统主观化决定向精细客观化运作的重大转型.当前,竞争性选拔的制度优势和实践成效已经得到认可,调查显示,竞争性选拔方式被干部群众评为最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从宏观层面来看,竞争性选拔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选人用人制度逐步优化的理性尝试;从微观层面来看,这种理性尝试转化为客观成效必须借助于干部选任过程中的精细化操作.在推进竞争性选拔不断科学化的进程中,需要深入探索的关键问题,即在于如何在宏微之际的视角交替中实现竞争性选拔目标方向与方法路径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作为干部选拔的一种重要方式,已在全国逐步推开,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用方式的实践探索表明,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制度,以党的组织优势为依托,发挥党管干部、制度选人、规范用人和促进新人倍出并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大港油田总医院的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5.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09,(20):M0002-M0002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用制度和机制遏制“潜规则”。要强化公开监督,把选拔任用干部满意度民意调查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充分运用民意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实施和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党的干部制度改革和创新的重大突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树立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正确导向,促进了选人用人观念的转变;坚持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机制;实现了对干部更加全面的德才比较,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水平;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了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月15日,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条例》的修订,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干部工作规律的认识,而且为今后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了科学指南。准确理解《条例》中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设计的理念性转变1.强调规范向有效可行的转变。在以往的干部选拔任用实践中,程序的规范性往往被放在首要位置,而程序的烦琐抑或简便、无效或者有效之类的价值评判,往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各地大胆创新,敢闯敢试,选人用人的手段越来越丰富、程序设计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具体实践和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体现了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的基本导向和主要特征。考察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探索历程和演进特征,有利于深化对党的干部制度的认识,便于推进党的干部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演进阶段的划分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时政漫画     
《决策》2008,(5)
本溪团干选拔风波辽宁本溪通过"双推双考"方式公开选拔产生的3名团市委书记、副书记人选,经网络曝光,候选人中有领导干部子女。4月25日,该市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此次选拔结果无效。不能全怪网友们乱猜疑,关键还是选人用人机制的不健全和不透明。  相似文献   

20.
李煜 《经营管理者》2012,(11):88-89
"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给企业的选人用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程序、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选人用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