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扶贫开发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脱贫是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结合城口县情和扶贫工作体会,我认为,应采取“2+4”的扶贫开发模式,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培育人手,标本兼治,破解城口“三农”难题,为城口的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2+4”的扶贫开发模式,即基建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救济扶贫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决策导刊》2004,(1):32-32
巫山县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年国务院实施东西协作扶贫战略,并确定由珠海市对口扶贫。珠海市认真贯彻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巫山县给予了大力支持,决定每年支持财政资金450万元用于巫山的扶贫事业,并在全市开展“五个一万”工程,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巫山扶贫开发事业。为了加大对口扶。  相似文献   

3.
■光彩事业是我国民营企业家于1994年发起并实施的一项开发式扶贫的社会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光彩事业在12年中累计兴办项目15429个,投入资金1247.13亿元,参与的民营企业家19982人;培训人员372.98万人,安排就业人数479.81万人,帮助769.81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参与新农村建设一年多来,虽然取得不少成绩和经验,但从整体上来看,光彩事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4.
聚焦内部控制这一公司治理内部视角,有效结合外部治理环境协同,剖析精准扶贫的实施动因,并以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履行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有助于企业积极履行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媒体关注和分析师关注,显著增强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履行精准扶贫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敏感性行业增强了内部控制质量对精准扶贫的促进作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通过提升财务绩效,进而提高了企业履行精准扶贫社会责任的程度。建议: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保障履行精准扶贫社会责任的合规化和持续化,从根本上提升履行精准扶贫的水平;加快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攻坚的新格局,调动、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我国的扶贫事业中,构筑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世界银行全球扶贫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从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的高度抓好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的扶贫思想是新时期我国进行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论上,扶贫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上,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思想、精神扶贫思想、强化扶贫开发动力机制创新、推动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创新等,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当前,为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还需进一步做好七项工作:完善贫困户识别方法;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推动社会参与机制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资金投入和资金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有效落地的关键支撑,也是政府和市场在扶贫减贫中治理失灵的重要弥补。然而,目前社会组织在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现实困境。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的建设和自治水平的提升才是最终确保其作为精准扶贫核心角色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现象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精英俘获"现象,即地方精英以群体或个人参与的方式,采用垄断、霸占的形式对扶贫项目与资源进行侵占与盘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别的精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扶贫开发的运作与发展,降低了扶贫资源的利用率,使精准扶贫溢出效果甚微。克服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现象,可从完善贫困治理机制、加大项目监管力度,精准识别贫困群体、引进适宜扶贫项目,激发公众参与意识、推动信息顺畅透明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突破,以提升扶贫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乡村居民参与旅游乏力现象严重影响到乡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参与旅游的机会、权利与意识,导致我国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践仍然存在"政府主动,贫困居民被动"等问题。要真正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最根本的就是要实施旅游增权,巩固提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在增权视角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机制应在参与决策机制、参与经营机制、参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强优化。在后扶贫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机制的优化既需要当地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全面增加相对贫困居民在旅游精准扶贫各环节的决策权、经营权与考核权,又需要相对贫困居民的不懈争取、积极参与和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0.
《决策导刊》2006,(7):I0002-I0002
“十五”期间,涪陵区扶贫开发办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农村扶贫十年纲要(2001——2010年)》和《重庆市涪陵区扶贫开发规划(2002—2006年)》,坚持开发式的扶贫方式,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方针,以特困村建设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三基(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本素质)”建设为突破口,以实施扶贫培训和高山易地搬迁扶贫为手段,以加强贫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强化科技扶贫,社会帮扶,扶贫资金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增大投入,强化帮扶措施,贫困地区发生了重大变化,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科学地识别认定扶贫开发对象,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每一项扶贫政策,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个扶贫项目,都要着眼于减少贫困人口,要克服一些地方存在的工作简单化、搞平均主义、无论贫富一起扶的现象,必须强化扶贫到户的工作,真正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冬青 《领导广角》2001,(6):23-23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企业家聚会上,针对“面对经济全球化,每个企业该怎么办?”这个提问时.他的回答是:只有成为“狼”,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与“狼”共舞。如果做“羊”,其结果只有被吃掉。关于如何成为“狼”?其回答是.一是要尽快熟悉和掌握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二是要敢于、勇于、善于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档案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历史记录,是扶贫工作的记录者、见证者,也是扶贫工作的辅助者。要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档案业务要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以及同步验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必须要精准把握住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关键点,即档案的建立;把握住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重点,即档案管理;以及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核心,即档案的运用。本文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建、管、用,其中重点强调了管,希望能够借助提出的措施将精准扶贫档案长久地保存下来,使其成为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秭归县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狠抓整村推进、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扶贫到户四大重点扶贫工程,以扶贫开发工作为主抓手,以建设山区生态经济强县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年初,笔者参与了河南省扶贫办组织的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活动,先后调研考察了新县、商城、民权、上蔡、新蔡、柘城、内乡、封丘、嵩县、栾川等20多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笔者认为,河南扶贫开发工作的突出亮点主要是因地制宜确立扶贫模式。但在调查走访中,也发现了一些扶贫政策设计上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09,(30):20-21
素质扶贫衢州模式成为全球扶贫大会案例 衢州是浙西农业大市.近4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制约着其经济发展。2003年,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全国扶贫工作的一项创新。2004年4月.联合国“全球扶贫大会”东部案例考察团称为“素质扶贫衢州模式”。  相似文献   

17.
扶贫攻坚是实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在众多的扶贫方式中,科技扶贫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群众脱贫攻坚的重要依靠力量。科技扶贫档案记录了扶贫攻坚工作的历史足迹,对集成科技创新要素、促进农村集体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向和平 《决策导刊》2005,(11):28-30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山高坡陡,生存环境恶劣,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市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发改委扶贫集团的大力帮扶下,城口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3,(14):14-15
2012年,江西省突出健全大扶贫工作机制,巩固发展大扶贫格局,突出推进专项扶贫和水库移民政策落实,全省贫困人口由438万人降至385万人,减少53万人,减少12.1%。整村推进——充分整合资源合力扶贫江西省先后确定了4269个贫困村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占全省确定重点村总数的84.9%。在组织实施整村推进中,指导各重点村采取群众参与方式制订和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确保每个重点村安排  相似文献   

20.
课题组通过对校内外56名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进行调研,调查分析了他们的创业动机、创业能力自评、社会参与情况、学校教育情况。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团结引导工作中、在培育“企业家精神”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课题组的调研,本文提出四点团结引导建议,希望通过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同心同向的合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