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2,(16):28-29
2008年年初,郭庚茂从河北履新河南省长伊始,提出“将产业集聚区作为提升河南工业快速发展捷径”的构想。2008年底,河南省委八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等三大体系的有效载体,使之成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支撑点。  相似文献   

2.
王仲田 《决策探索》2010,(22):92-92
产业集聚区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就是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在近两年的建设实践中,我们遵循河南省委"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导思想,立足自身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区域竞争力,抓住国家经济战略转移的机遇,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内涵扩张,使之成为民权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3.
近水楼台先得月,紧走慢走脚不歇;民生照我去奋斗,一步一个新台阶。这是睢县董店乡“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写照。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振兴步伐,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化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睢县董店乡正是按照这一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睢县“争先晋位、富民强县”的主导思想,牢牢抓住睢县产业集聚区就在自己家门口迅速隆起的机遇,以“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害”的忧患意识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博大胸怀,务实重干,按规律出牌,始终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成为睢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个范本与教材。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09,(8):30-3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该规划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三是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有利于浙江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正式出台。规划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还将对该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还是存在定量标准不够、产业重复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09,(23):30-31
继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各地也陆续制定了本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对包括山东、山西等在内的十多个省的振兴规划中的数据亮点进行对比分析。首先,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山东。从今年4月开始,山东省相继出台了有关船舶汽车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53个特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意见,其中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4,(16):20-21
正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2008年年末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开始规划启动。5年多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已经由量的"集聚"而生质之"转变",成为河南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规模由小变大、产业布局由散到聚、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支撑由弱变强。4月8日至10日,郭庚茂、谢伏瞻、叶冬松、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09,(24):30-31
山西省立足产业转型升级,推出了“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一规划不仅包括了对原有的四大传统产业进行调整改造,还加上了对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和食品工业四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八大产业”的调整振兴将成为山西省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三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作为构建地方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地方经济增长的双载体,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洛阳市重点发挥产业集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并取得成效。但产业集聚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各产业集聚区发展不平衡,差距大,集聚度不高,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从产业集聚区理论出发,对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不仅是面对重大突发疾病科研攻关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人民生命健康基本需求的保障。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一超多强”的创新格局,美欧等主要国家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特点,从产业创新资源要素、产业创新主体载体、产业创新运行机制等维度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分析理论框架,剖析全球主要国家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先进经验,最后提出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4月11日,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利用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在变革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积累更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08,(30):14-14
继6月份在《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中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出安排后,7月28日,广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主体框架、重点载体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0,(41):22-23
去年国务院出台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各地纷纷出台了本地区相应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内容与国家规划相比有增有减,但都限于工业领域。今年以来,一些农业大省开始着手制定农业相关产业振兴规划.如5月湖南启动了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的制定工作。之后山东则率先出台了五大农业产业振兴规划。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立足产业转型升级,推出了"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一规划不仅包括了对原有的四大传统产业进行调整改造,还加上了对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和食品工业四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八大产业"的调整振兴将成为山西省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区发展在河南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全省各地凝神聚力抓建设,明争暗赛抓招商,产业集聚区呈现竞相发展的大好局面。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中,河南省提出了“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的目标,要求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以创新驱动型和内需拉动型为主转变,在产业、需求、城乡、区域、要素等结悔调整上取得重大突破。当前全省产业集聚区“三个体系一个载体”和“四集一转”的功能定位十分契合全省经济转型的要求,与实现科学发展、促进中原崛起的战略相符合。作为全省经齐发展的重要抓手,产业集聚区建设将对实现全省经济转型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09,(9):24-25
从1月14日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至2月25日有色金属和物流业振兴规划出台,40余天时间里,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部出齐,内容涉及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物流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产业组织优化视角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如何科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新思考,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9,(11):30-31
2月25日,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中推动产业升级及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是两大亮点,这为扭转我国产业链两端薄弱的现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郑州马寨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区西南6公里处,是一个以食品深加工、精加工、研发和机械制造为主,集商贸、休闲观光、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是二七区"四大经济板块"和"三大功能区"发展规划的重要板块,是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中西南生态文化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马寨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记者专访了马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赵国玺。  相似文献   

20.
工业园区是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枝江市坚持用现代产业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大胆实践,以建设专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发展,以工业突破带动和支撑了市域经济全局。我市连续8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