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徐浩程 《决策》2008,(9):16-18
在全国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竞.争渐入白热化时,安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08年7月18日,安徽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并从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创新办),设在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作为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的工作与日常办事机构。“合芜蚌试验区”开始步入更为实质的运作阶段。  相似文献   

2.
安徽在全国一直处于人口总量靠前、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水平靠后的地位。在这种状况下,为了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安徽提出了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举措。然而合芜蚌试验区企业的自主创新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金融的支持尤为重要。本文对风险投资与创新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以风险投资支持合芜蚌埠试验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可行性,提出了以风险投资促进自主创新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区,同时又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试点市。担负着为全国自主创新提供经验重要任务,因此,需要不断总结自主创新建设经验,分析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强弱项,破解自主创新试点市建设难题,推进自主创新试点市建设进程,从而不断提升合肥自主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合肥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调查分析,发现了若干问题并尝试破解。  相似文献   

4.
从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合肥一直担当着自主创新"领跑者"的角色。凭借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合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在先"闯"和先"试"中,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标竿。也正是由于自主创新,合  相似文献   

5.
徐浩程  王运宝 《决策》2008,(9):19-20
对于即将从案头纸面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市将如何在省级统筹下,上演各自的传奇?又将如何发挥典型示范与带动作用,助推安徽奋力崛起? 当安徽迈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合肥、芜湖与蚌埠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共同纳入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合肥全力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2008年,科技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合肥试点市建设的成效:“试点工作的开展对于充分发挥安徽省和合肥市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对于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中部崛起’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际上是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延伸和拓展,是试点市成功经验的放大和深化。试验区建设是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面开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必须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模式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9,(9):18-18
2月26日.“海智计划合肥基地”汇报会的召开。标志着合肥继新疆、北京、长春之后.成为我国第四个“海外引智工作基地”.它将为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8.
杨增权 《决策》2009,(6):I0002-I0004
从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合肥一直担当着自主创新“领跑者”的角色。凭借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合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在先“闯”和先“试”中,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标竿。也正是由于自主创新,合肥近年来经济社会呈现出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强劲发展态势。铺就了科学发展、率先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9.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安徽自主创新试验区,是落实胡锦涛主席十七大报告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建设好以合芜蚌为中心的安徽自主创新试验区,提升安徽省创新能力,将对全省及其他各市起到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9,(30):14-15
案例背景 今年上半年.安徽以GDP增长11.8%、工业经济增长14.5%的数据.成为上半年中部乃至全国引人注目的上升板块。其中.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成为安徽崛起的新引擎。据统计.1月~5月.合芜蚌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9.1亿元.增加值243.9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和24%.占全省总量的57.2%和57.6%。  相似文献   

11.
《决策》2010,(10):I0007-I0007
日前,备受关注的合肥市自主创新大会在市政务中心隆重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加快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合肥跨越赶超,提供强力支撑和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合芜蚌试验区创新政策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合芜蚌试验区创新政策的监督机制需要建立完备的监督组织机制、法律与教育机制、制约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反馈渠道,从而提升合芜蚌试验区创新政策效力,加速提升试验区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力,加快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4,(21):20-21
2012年,为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安徽省委、省政府启动“人才特区”——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年多来,人力资本在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呈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试验区已经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增长极”,形成了人才带动企业、企业聚集产业、产业促进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2013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为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安徽省委、省政府启动"人才特区"——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年多来,人力资本在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呈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试验区已经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增长极",形成了人才带动企业、企业聚集产业、产业促进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2013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8,(43):19-19
10月28日,2008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在安徽举行。这次对接会被视为安徽正式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开篇大作。对接会设有"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交易"、"创新人才博览会"、"高新技术项目与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研究"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对综合配套试验区进行创新能力评价及相对有效性评价,进而对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9,(24):19-19
5月26日.安徽省出台《关于合芫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打造全国最具影响的创新要素交易大市场。其思路是:以构建面向国内外、开放式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为目标,建立包括成果、  相似文献   

18.
王春贤 《决策》2013,(12):I0012-I0013
2012年4月,合芜蚌试验区入选首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目前,安徽省已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银行信贷为主体,以创业投资、资本市场融资为支撑,以融资担保、科技保险、征信管理、产权交易等为手段的科技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尝试。本文认为,突出内陆区位、战略地位和自主创新优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关键,着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军民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对外开放、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合芜蚌”创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运宝 《决策》2008,(9):13-15
“与城市群建设衔接,谋划一个更大概念,拓展一个更大范围,形成一个区域创新改革试验区。通过这样一个试验区的概念,把省会经济圈、沿江城市带和蚌埠、淮南等城市都装进去,比照成渝城乡统筹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在国家层面争取一个更加符合实际、更能整合资源的名份。”1月22日,安徽省长王三运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的这段讲话,为安徽省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描述出了轮廓。随后,王三运分赴合芜蚌三地视察,并深入中科大、中科院合肥分院、合工大等科研院所调研。针对安徽自主创新工作,王三运强调要把握好三个方面:“既要一枝独秀,又要满园春色;既要鲜花盛开,又要硕果满枝;既要墙内开花,又要墙外飘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