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经济、民生及生态困境,得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对阜新的转型经验进行研究将对中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路径选择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下的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欧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33-35
黄石作为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枯竭,而要城市转型,必须依据可持续发展观念来重新审视城市的发展重点和方向,以建设矿冶文化为基础,将城市CI系统导入到城市景观设计,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现象,让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3.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辽宁阜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利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226-232
大量"掠夺式"的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空塌陷等人为地质灾害频发.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大量职工处于贫困状态,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煤炭资源逐渐萎缩等,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存在太多障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采用财政转移支付,矿山环境损害行政补偿,对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者实行征税、收费或罚款,发展替代产业等政府调控手段,还应当采用BOT融资,发行生态彩票,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培育和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等市场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4.
魏松峰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6)
兰州市红古区是典型的依矿而建、因矿而兴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如何转变红古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接续产业的选择是关键。本文分析了红古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接续产业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红古区经济转型中接续产业选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中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35-336,342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但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意识、政策制度等差异较大 ,国外成功的模式在认识和解决我国工矿城市中的问题时值得借鉴、但不能照搬。国内此方面研究始于2 0世纪 80年代 ,接替产业选择、产业链条延伸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急待找到依据和方法。其产业转型依据和方法的研究必须注重以下 5方面关键问题 :(1)产业转型的功能定位是研究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2 )产业转型要由传统的资源导向型的思维向市场导向型思维转变 ;(3)产业转型应正确发挥企业与政府的作用 ;(4 )产业转型的产业链条延伸必须依靠人力资源和科技力量 ;(5 )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是消化和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6.
以黄石为例,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资源型枯竭城市生态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生态计算,发现黄石生态足迹远远大于其生态承载,从2008年至2013年,黄石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加且增速较快。而生物承载力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造成生态赤字还在不断的增长中,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况。能源的快速消耗是黄石生态足迹快速上升的主要因素。要缓解资源供给压力,就要降低能源消费的生态占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改善能源利用结构,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7.
钱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585-587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基础。在相关研究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的年限和产量两基准数量标准,以此标准对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进行界定和分类,并以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从城市经济发展预警系统、政府城市治理政策制度化和政府治理政策选择三方面分析所提标准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8.
雷蕾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59-63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资源型城市自身存在的资源匮乏、甚至枯竭,致使城市发展各种矛盾凸显。本文在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可行模式基础上,以国家首批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甘肃省白银市为例,分析"白银模式"推进其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以此对同类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祝志芬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22-125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伴生的企业生态文化问题,呈现出中国社会转型期企业环境的新特点与新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不仅关系企业发展,而且关系人民福祉,是“绿色经济”和“低碳消费方式”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在企业领域借助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阜新市是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直存在财政资金紧张,财政负担沉重等问题。针对阜新财政存在的财政基础不稳定、财政结构不合理、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多重困境,提出了破解阜新经济转型过程中财政困境的对策:多元筹资,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夯实财基,促进产业升级再造;严格监管,加强税收监管力度;保障民生,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从英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看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英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阐释了其守成渐进的发展模式,探讨了传统与变革的关系,指出了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2.
市民道德建设作为塑造城市文明形象、提高市民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 ,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极大的作用。为此 ,本文从市民道德建设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作用、内容构成和实施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91-95
从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发展阶段和主要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对现有理论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对未来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方向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何海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4):105-107
本文把城市人的形象塑造置于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之下,与人的现代化进程联系起来,试图揭示城市人形象塑造的基本指向、途径和过程,以期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形象塑造工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现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迄今已有约150年的历史。作为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它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到仿效苏联、建立以中央集权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再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现代化道路几经转换。每一次转换,都有其必然性,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也都有值得汲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17.
邢文杰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113-116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衰退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避免“矿竭城衰”现象的发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结合该市的具体实际,探讨政府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应做出的选择,以保证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程鹏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63-67
通过对皖南山区小坑村的个案研究,分析和总结其成功实现生态现代化转型的经验:通过发展"生态茶叶"种植,个案社区把地区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间接转变成了经济优势,成功实现了由谋求生存而破坏环境到保护环境而发展经济的生态现代化转型;通过构建"生态家园",不仅有效处理了生活垃圾,而且节约了能源,使日常生活也形成了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尝试发展"生态旅游",直接把生态环境效益变成了经济效益,并开启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国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生态现代化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思想激流的时代。整个欧洲社会就西方现代化的现实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总结,展开了一场开放性的反思和批判。尽管由此而掀起的讨论浪潮并不是附着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上,然而却对环境与经济发展理论特别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某种理论思考的基础和条件。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基础,指出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认识应还原到其产生的“思想情境”中去,要在深刻理解新自由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深化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张菊香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3-1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现代化由被动依附型到主动自主型的彻底转换,为中国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建立了新型的中央政府,树立了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新权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