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为国家服务。着力为地方发展服务。”这是四川调查系统五年来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五年间。四川调查系统充分发挥调查工作的咨询、参谋决策作用,推进业务建设,着力高效优质服务,统计法制、机关党建和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的重点行业之一,也是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四川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广泛地分布在不同的县域,充分利用县域内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拉动文化内需、促进产业化结构升级、实现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四川县域文化旅游业开发应该以文化为切入点,突出文化旅游主题。  相似文献   

3.
四川在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如何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实现四川跨越式发展,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思考。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回顾和思考四川开发的历史进程,研究和借鉴历史经验,从中获取历史智慧和战略启示,以便作为决策鉴戒。四川历史上经济、社会开发的“之”字形进程四川自古巴蜀文明诞生以来,已有4500年以上开发的历史,是祖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几千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开发曾有过几次高潮,从鼎盛到迟暮到复苏,从先进到滞后到追赶,历史走过了“之”字形的开发之路,很…  相似文献   

4.
四川文化旅游资源详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大宗教文化系列在四川汉族聚居区域内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其中,道教是起源于四川的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则以巴蜀禅宗为四川自身的特色。道教仙游文化展示体系:成都是道教的起源地,四川是仙源的故乡。以大邑鹤鸣山、青城山、青羊宫和阳平治等二十四治(“治”即教区)为中心,串联全川道教祠庙宫观,形成了道教仙游环线展示体系。大邑鹤鸣山是道教开山祖师张陵,承袭蜀中“羽化飞天”的仙学传统,创教并造作道书之所,是道教仙学的起源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张陵最早传道的道场,是天师道的祖山,昆仑仙宗的发…  相似文献   

5.
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然而四川文化产业竞争力并不强,这与四川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如何把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甚至经济优势,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近期,本刊专门邀请几位专家把脉四川文化产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关于四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克俊 《四川省情》2004,(12):26-27
大力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四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消费结构明显大升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性产业结构重组加快进行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又符合四川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突出问题。我认为,四川应走“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结构重型化、布局区域化、城乡一体化、要素资本化、技术先进化、市场外向外、发展持续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工业园区化,就是要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7.
谭继和 《四川省情》2007,(1):29-30,32
四川是我国西部人文景观最富集的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要凸现四川文化旅游资源的突出特色和强大的个性魅力,推动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和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树立精品意识。这是提升四川旅游形象,实现文化旅游经济效益倍增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产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历史遗迹、民俗传统、艺术表演还是美食文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文化资源总量共计305.74万处,多项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就在四川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本文将追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足迹,探讨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四川文化产业如何一步步走来。  相似文献   

9.
雄起之美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是一片雄起的热土,这里就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0.
随着WTO时代的到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如何构建西部特色经济和特色文化,是西部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四川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和研究如何从整体上宏观把握巴蜀文化的特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确定四川特色文化建设的取向,并根据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沿着这一取向来建设四川的特色文化。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系统中各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并行生长、生存和发展,并互相交错影响和相互融汇的两支主体文化。长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文化体系,主要由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楚湘文…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走出“深巷”转化为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是当前四川面临的重要课题。四川文化资源知多少?文化资源,一个听上去十分宏大的概念,饮食、服饰、绘画、音乐、书籍、刺绣、折扇……似乎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文化的一分子。百度百科上对其的定义——“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前提准备”,更是抽象。幸好,2019年启动的全国文化资源普查对此作出了明晰的分类。  相似文献   

12.
林风 《四川省情》2019,(5):25-27
皆有落后皆有繁华古代岭南(广东)发展较晚,文化经济比较落后,是著名的贬官之地。而古代四川“其地四塞,山川重阻”,被称为“西南夷”、“蜀无姓”。因地理环境,两地都曾有一段时间在文化上相对独立发展的时期,也都铸就了两地克服困难,向外突破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3.
马健 《四川省情》2023,(3):61-6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新部署和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要求,为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四川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4.
四川服务业在2009年快速发展,增速为12.4%,比全国高3.5个百分点,并扭转了2002年以来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这对于2010年四川服务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把握好服务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使制造业服务业化、发展手段创新化、核心价值品牌化、服务产业集群化。打造四川现代服务业体系?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在重塑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四川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门出台了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条措施,并制定实施了《“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旨在加快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推进重点领域电动化进程,将四川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6.
蒋村     
《浙江统计》2011,(1):F0004-F0004
蒋村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地、文化之邦、旅游之府”的美誉。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山抱水合,河道纵横,池塘星罗棋布,辖区内的西溪与西湖、西泠并称“三西”。蒋村的传统民间盛会“龙舟胜会”,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7.
科普是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实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身科学教育和互动过程。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性措施和重要保障。新时期四川省确立了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西部文化强省和法治四川、和谐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这对科普工作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因此,未来四川科普工作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2014年6月25日,二十余辆贴有“2014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标识,满载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旅行商代表的大巴,绵延在通往剑门雄关的高速上.积淀近3000年的“剑门蜀道”,在国际文化旅游节上,借“智慧旅游”之势,正在进行一场走向世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张杰 《四川省情》2006,(8):17-18
四川省于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是试点的试点省份”,并于同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四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同时成立四川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05年1月召开了四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文化强省已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始提文化强省建设概念 早期四川省政府的相对疲软首先体现在理念上。相比云南于1996年首提“民族文化大省”的理念,2002年,四川省第八次党代会召开才确定了四川发展新跨越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为“西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四川文化理念相对滞后。相关政策、布署的跟进,四川都比云南更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