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弹性成像)诊断老年人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162例患者187个乳腺肿块行常规超声检查和弹性成像检查,实时弹性成像结果评分参照改良5分法,将弹性成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恶性肿块55个,弹性成像评分结果:1分1个;2分5个,3分8个,4分24个,5分17个。良性肿块132个,弹性成像评分结果:1分68个;2分46个,3分9个,4分9个,5分0个,乳腺恶性肿块弹性评分与良性肿块弹性评分分布明显不同(P=0.000)。以弹性成像评分≥3分诊断恶性肿块,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1%,86.4%,87.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老年人乳腺肿块良恶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ARFI)弹性成像中的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方法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对80例甲状腺肿瘤共95个结节的常规超声和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的特征进行分析,对获取的VTI弹性图与二维声图像计算面积比,从而得出ROC曲线并使其方便诊断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结果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3.85%,特异性结果 83.33%,准确性结果 90.53%。结论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能直观分辨甲状腺结节的硬度,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诊断老年女性乳腺肿物的临床效能。方法 123例临床诊断乳腺肿物的老年女性患者行二维灰阶超声和ABV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者诊断效能及微钙化检出率。结果 ABVS诊断乳腺肿物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43%、86.30%、91.72%,高于二维灰阶超声的77.38%、72.60%、75.16%(P0.05)。ABVS对恶性肿物的微钙化检出率为93.41%,高于二维灰阶超声的54.14%(P0.05)。结论与二维灰阶超声比较,ABVS能多方位观察老年女性患者的乳腺肿物,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正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黑素瘤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转移且预后差。全球每年约有16万新发恶性黑色素瘤病例,且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尽管中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1/100000),却是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年增长率约3%~5%(国内北京8个城区的统计数据为3%)[1]。恶性黑色素瘤常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Ⅱ期、Ⅲ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钼靶影像质量控制后与B超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乳腺疾病女性患者共975例,并同时做了B超检查、钼靶影像质量控制后检查,均行穿刺/手术并经病理证实,分析B超和钼靶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单独与联合应用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410例乳腺癌患者中检出病灶数414个,56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中检出病灶数720个;其中,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含2个癌性病灶数的有7例,病理确诊为乳腺良性病变含2个或2个以上良性病灶数的有70例。B超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度为64.25%,而钼靶影像质量控制后诊断乳腺疾病的特异度为84.86%,两者联合应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提高。结论探讨建立一套有效的检查方法,以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率。B超与X线钼靶检查各有优缺点,两者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率,并可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二维超声和CT术前诊断阻塞性黄疸与术后病因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判定二维超声与CT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阻塞性黄疸患者190例,按术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超声组112例(术前行二维超声检查)和CT组78例(术前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组的诊断并与手术后病因病理诊断比较。结果超声组、CT组对结石诊断准确率(98.0%97.2%)、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93.5%93.9%)、与术后病因病理诊断符合率(85.7%87.2%),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观察到二维超声与CT对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72.2%72.7%)均较低。结论二维超声对结石及大多数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具有与CT同样重要的诊断价值,且费用低廉,应列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血管成像(CTA)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昌图县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37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143例,无2型糖尿病者94例,将合并2型糖尿病者按心绞痛类型分为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组(A组,n=4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n=7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组,n=29),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CT行冠状CTA检查,对比分析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冠脉CTA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多支病变、弥散性病变、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单支病变、非钙化斑块及冠脉各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组和C组多支病变与Ⅱ级和Ⅲ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且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与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病变以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双源CT冠脉CTA评价冠脉病变无创、便捷、可靠,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GM1)是否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损伤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进行辅助化疗以及标准治疗的胃癌及结肠癌患者140例,研究组(T)与对照组(C)化疗方案均选择FOLFOX方案,研究组给予GM1加入250m L生理盐水静滴,持续10天;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250m L对照。结果急性神经损伤均为Ⅰ~Ⅲ级,T组与C组急性神经损伤总发病率83.2%(65/78)与93.5%(58/62)(χ2=3.379,P=0.066),并且Ⅰ~Ⅲ级神经损伤比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219,P=0.543)。T组与C组慢性神经损伤总发病率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4.6%(27/78)与50.7%(37/62)(χ2=8.743,P=0.003),慢性Ⅰ~Ⅳ级神经损伤两组分别为(T)33.3%,51.9%,11.1%,3.7%与(C)10.8%,45.9%,29.7%,13.5%(χ2=8.086,P=0.044)。结论 GM1可能对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对急性损伤似乎并没有作用,最佳给药剂量及进一步药理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四月至六月,在成都市石羊、神仙树和天回镇奶牛场用改良 C.M.T 法对536头泌乳牛的2019个乳区作了隐性乳房炎检查。结果弱阳性以上乳区( ~ )有527个,占被检乳区的23.63%,对134头患病牛的225个阳性乳区( ~ )随机分组作治疗试验。A 组用青霉素、链霉素;B 组用卡那霉素;C 组用磺胺嘧啶;D 组首次用氯霉素,以后用青、链霉素;E 组用新洁而灭;F 组用药同 A 组;G 组用药同 B 组;H 组用庆大霉素。A、B、C、D、E 各组每天用药二次,连续两天;F、G、H 各组用药一次,均为乳池注入。12天转阴率分别为:A 组64.86%,B 组42.50%,C 组70.00%,D 组45.45%,E 组30.00%,F 组52.14%,G 组64.86%,H 组39.47%,A 组与 F 组、B 组与 G 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养员年龄、性别、挤奶工龄各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出勤情况各组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第四胎以后,发病率急剧上升,与1~3胎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泌乳月份的递增,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有递增的趋势,但两者仅呈中等程度相关(r=0.6260),差导并不显著,泌乳量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呈强正相关(r=0.9298),差异极显著(P<0.01),前后乳区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患病比例为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评价40(排)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于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老年可疑冠心病患者行40-MSCT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利用心电图门控期相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曲面成像、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方法对所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统计可供临床评价的管径〉1.5mm。冠状动脉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作对照,对比分析其诊断各类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40例患者共分析血管节段364个,较SCA显示率为93.8%。40层(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总体判断敏感性为91.0%,特异性为85.6%,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92.7%,准确性87.9%,其中以阴性预测值最高。结论40-MS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象质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可作为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筛查的非创伤性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0例乳腺癌患者行CDFI诊断,分析其超声特性及血流特性。结果 CDFI诊断结果显示163例为乳腺癌,准确率为90.56%,误诊率为9.44%。超声图像显示,边界模糊165例(91.67%),形态不规则159例(88.33%),病灶处于外上象限141例(78.33%),不均匀回声154例(85.56%),纵横比1有82例(45.56%)。直径小于10mm的肿块诊断准确率、最大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均低于直径大于30mm肿块(P0.05)。结论采用CDFI诊断乳腺癌,操作简单,准确率高,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病即非肿瘤,亦非炎症的增生病变.但因其主要临床体征为乳房疼痛及肿块,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为部分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我院进行乳腺检查的患者中,50~70%患者诊断为此病.我院治疗乳腺增生部分患者以中药为主,经临床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冠脉病变范围和Gensini评分的关系,并探讨MHR预测冠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脉病变(冠脉病变50%及以上)的患者16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56例,单支病变者)、B组(54例,2支病变者)、C组(55例,左主干病变或3支及3支以上病变者)3组;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Ⅰ组(59例,Gensini积分≤20分)、Ⅱ组(51例,Gensini积分21~40分)、Ⅲ组(55例,Gensini积分40分)。探讨MHR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及其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组MHR显著高于A、B两组(P0.01),B组MHR显著高于A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HR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Ⅰ组r=0.97,P0.01;Ⅱ组r=0.979,P0.01;Ⅲ组r=0.957,P0.01。ROC曲线显示MHR下面积为0.657(95%CI:0.572~0.741),当MHR诊断临界值取0.42时,其诊断效率最高,敏感性为50.9%,特异性为68.2%。结论患者冠脉病变范围越大,其MHR水平越高,MHR可作为预测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临床参考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温高通量预冲管路法在无肝素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5月在我中心行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用高温高通量预冲法行无肝素透析,对照组用常温高通量预冲法行无肝素透析,透析期间每组每小时用0.9%生理盐水冲管1次,根据凝血情况确定盐水冲管量,透析结束后比较两组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及有效治疗时间和盐水冲管用量情况比较。结果试验组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程度0级11例、Ι级5例、Ⅱ级2例、Ⅲ级2例,对照组0级4例、Ι级3例、Ⅱ级5例、Ⅲ级8例。试验组顺利完成透析率为90%(18/20),对照组顺利完成透析率为6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治疗时间(3.0±0.2)h,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2.4±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盐水预冲量为(99.5±3.9)ml,对照组平均盐水预冲量为(153.0±1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温高通量预冲透析法明显优于常温高通量预冲透析法,具有降低透析器管路凝血及提高透析疗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CT检查梗死病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88例,按有无卒中后抑郁分组,分析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资料。结果 288例老年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经HAMD量表确诊卒中后抑郁患者115例(39. 93%,老年卒中后抑郁组),无卒中后抑郁患者173例(60. 06%,对照组)。首次CT影像学特征比较中,老年卒中后抑郁组的前循环区域、左半球病灶、额及颞叶病灶、大面积病灶和多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后循环区域、非左半球病灶、非额及颞叶病灶、小面积病灶和单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病灶在前循环区域、左半球、额及颞叶病灶、面积大和数目多是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12年生杜仲进行人工供水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对皮叶两用杜仲林萌条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供水对新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6~9月份,Ⅰ、Ⅱ、Ⅲ、Ⅳ级供水处理的新枝枝长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0.2%、37.1%、77.9%、56.2%,新枝直径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2.4%、53.7%、117.9%、83.6%;Ⅲ级供水最有利于萌条的生长,二次分枝数最多(43个/株),平均枝条长度最长(27.3 cm),单株叶片数和叶干质量分别为162个.株-1和16.5 g.株-1;杜仲供水多时,水分并不能被根部全部吸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5~9月份,秦岭南坡杜仲适宜的灌水量为1 050 m3.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80例心衰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浆BNP和ANP水平检测,同时用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心衰患者在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结果心衰患者组血浆BNP浓度,A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健康人≥51岁组BNP浓度较<51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NP浓度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ANP浓度Ⅲ级与Ⅳ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的数值有相关性。结论临床上血浆BNP浓度比ANP浓度对心衰患者诊断具有更大意义,BNP是反映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双支架与单支架在分叉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双支架治疗(36例);另一组仅在母血管植入支架而对分支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术(28例),术后行造影检查.结果:两组术后造影成功率方面(95.4%∶82.1%), 6个月再狭窄率(33.3%∶46.4%), 需再血管化治疗(19.4%∶21.4%)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于冠脉分叉病变双支架与单支架治疗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试验组,同期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重组,比较其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各段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斑块性质。结果 1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13例(87.6%)检出颈动脉斑块,对照组72例患者中34例(47.2%)检出颈动脉斑块,试验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53处(24.2%),中度狭窄88处(40.2%),重度狭窄72处(32.9%),完全闭塞6处(2.7%),狭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颈总动脉以软斑块为主,颈内动脉颅外段以混合斑块为主,颈内动脉颅内段以钙化斑块为主(颈总动脉段χ~2=6.33,P0.05,颈内动脉颅外段χ~2=6.12,P0.05,颈内动脉颅内段χ~2=8.54,P0.05),各类型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和/或非钙化性斑块的溃破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颈动脉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病变,为早期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Volkmann挛缩临床分期及早期神经、血管松解术治疗Volkmann挛缩的疗效.方法将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的38例Volkmann挛缩(挛缩期)病例分为挛缩进行期A组(19例)和挛缩恢复期B组(19例),术后随访6个月~15 a.结果术后总优良率为76.32%. A组和B组病例术后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4.74%和57.89%,A组的功能评定优良率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Volkmann挛缩(挛缩期)越早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