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际秩序是2015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强化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政治秩序来提升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在奥巴马政府看来,国际秩序是继安全、经济繁荣、价值观之后美国的第四大国家利益。奥巴马政府倡导的国际秩序观就其实质而言是美国试图通过掌控构建国际秩序的话语权从而最终实现对世界的领导权,从而更好地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与国际竞争力带来的挑战,出于增强人才储备及人才质量的需求,奥巴马政府将学前教育的发展视为政府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一系列的改革策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注弱势儿童群体等措施来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对于美国高质量地普及学前教育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参考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变革国际秩序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兴国家是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对推动国际秩序变革有重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作为国际秩序的塑造者和特权拥有者,对国际秩序的变革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更多的选择权,对国际秩序变革的影响也最大.在考察奥巴马政府变革国际秩序背景及动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美国的国际秩序变革政策及对国际秩序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凯 《国际论坛》2013,(5):55-60,81
随着北极地区的"态势变迁"以及对北极问题认识的变化,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政策较之以往存有"连续性"的同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美国2013年5月颁布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集中体现了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战略理念和思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安全利益与能力建设、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通过国际合作重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领导地位成为美国北极战略的优先事项。在北极地区变化加速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未来的北极政策将为美国在2015年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进行准备,北极问题在奥巴马政府议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网络威慑是其网络安全政策的核心。美国认为,要实施网络威慑,最大的依据就是美国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无可匹敌的技术实力,提出五大施策重点:强有力的政策宣告;有效的指挥与控制;坚固的网络防御;报复性反击;重视跨部门协作以及国际合作。这一网络威慑战略在国际社会面临着巨大争议,中国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其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中加强了同联合国的合作.奥巴马政府的联合国政策是美国在面临新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下做出的重大调整,加强与联合国的关系有助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执行,保持美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评述了奥巴马政府新的联合国政策,分析了美国对联合国体制改革的参与和产生影响的实例.认为美国奥巴马政府的联合国实践会对当今国际法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反全球化人士反对美国充当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三大主要国际组织的高级裁判的缘由提供给中国创建和谐世界的启迪主要有:中国要把握与美国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这一重要环节,加强与美国在主要国际组织中的合作,要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处理与三大国际组织的关系,要致力于创建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要致力于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张辉 《国际公关》2016,(6):94-96
众所周知,当今美国对外政策直接影响其它国家利益,在美国开展院外游说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通常做法。著名公共关系专家吴友富教授提出国际公关应重视三大策略,即新闻发言人制度、国际游说和国际事件。  相似文献   

9.
国际组织的发展与兴盛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目前中国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还比较小,与我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不相称,特别是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和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从中国专家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以促进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法》自1998年出台后,推动"国际宗教自由"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令世人遗憾的是,它提倡宗教自由、减少宗教迫害的美好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倒增加了更多有害的形式:宗教恐怖主义以及跨国恐怖主义。"宗教自由政策"之所以难有成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完全从美国的视角理解和看待"宗教自由"。2013年8月"信仰共同体倡议办公室"的成立,标志着美国不再专注于"宗教自由",而是强调与海外宗教领袖与团体的交往,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更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促进包括宗教自由在内的多元主义和人权的发展。从"宗教自由"到"宗教接触",就整个美国国际宗教自由政策的发展历程而言,这不仅意味着人事上的变迁,更是奥巴马政府对于备受争议的国际宗教自由政策做出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外交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巧实力"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巧妙结合,是综合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一个整体战略.奥巴马执政后,根据美国自身状况和国际力量对比变化,采取了较为柔性的"巧实力"外交战略,以修补美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与盟国的关系,巩固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战略的突出特点是更具柔性与亲和力,在策略手法上具有明显的均势主义外交特征.但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战略仍受诸多因素制约,其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其主要致力于应对金融危机和反恐战争.对朝政策上,其在"巧实力"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寻求在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所有政策工具中选择正确的工具或组合.针对朝核问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奥巴马政府倾向于"冷处理",继而"多管齐下",在合作外交的框架内展开更加灵活的外交活动,促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继续以对话方式处理相关问题,不过美国也适度增强了对朝鲜的威慑力量,奥巴马政府仍对美朝关系正常化持一种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3.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经济重建的重要内容,是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和重要转向的标志。长期“去工业化”导致美国经济上的过度虚拟化、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对立、政治上的两极化和意识形态上的“美国梦”危机,对美国国家实力造成了系统性的损害,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了全局性、结构性的挑战,威胁到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制造业问题,这是奥巴马政府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深层次原因。“再工业化”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战略,同时还是一项安全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具体体现,蕴含着对华战略冲突的性质和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意味。“再工业化”也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权宜之计,还是一次兼具长远意义的战略转折。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政府一定会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目标,是否去做与能否实现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14.
王光厚 《国际论坛》2011,(6):29-33,78
2011年美国成为东亚峰会的正式成员。对于东亚峰会,美国政府的态度经历了巨大转变。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东亚峰会持漠视和观望态度。然而,为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权、开拓亚太市场、提升美国的国际形象、密切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奥巴马政府积极寻求加入东亚峰会。美国加入东亚峰会后,不但会影响东亚峰会本身的演进,而且将对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国际关系的走势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战略态势的变化和亚太经济的崛起,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开始东移,提出了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宣称美国要“重返亚洲”到2012年6月帕内塔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在于确立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外交的一种新的战略,"灵巧实力"是奥巴马政府将软硬力量有机结合,以合作为主轴,采用接触和磋商的方式与各国发展关系,采用多种手段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的一种方式。在"灵巧实力"指引下,美国外交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正面的变化,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有望进入一个稳定的合作期。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发展极具典型性,独特之处体现于它与联邦政府的互动模式。美国联邦政府逐渐重视国际教育交流事业,通过制定国际教育交流战略,确立教育交流体制,强化其在国际教育交流中的主导地位,使国际教育交流成为政府发挥外交战略,进行冷战对抗的政治工具。国际教育协会因势利导,拓展教育交流平台,扩充组织架构,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发挥代理职能。双方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形成了既博弈又合作的互动模式。联邦政府意图贯彻国家意志,而协会则极力保持独立发展态势,双方在矛盾分歧中寻求共识,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