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文杂志》1991年第6期发表魏道儒如题文章。作者从默照禅与庄重坐禅的传统;默照禅的空幻体验;默照禅与中国传统思想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文章指出,两宋之际是中国禅宗经历的又一个大发展阶段,几种成熟的禅法体系最终形成。特别是曹洞宗僧人正觉倡导和完善化了默照禅,为庄重坐禅的传统提供了完备理论,为宗代禅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郜林涛 《晋阳学刊》2005,(3):101-106
诗禅相通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话题,长久以来,学者关注的焦点是以禅喻诗,而对与之相反的以诗证禅则研究甚少。事实上诗对禅也有明显的反作用,禅师常引文人诗句示法、开悟、颂古,很好地体现了禅宗独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禅     
一禅是什么?这是难以用语言文字准确无误表达的问题。假如一定要给禅下个定义,那么只能说:禅是从超越开始的。不是一般的超越,而是完全、彻底的超越。没有超越,就没有禅。禅的起点就是超越。禅的超越之具体内涵,可分两个层次。从浅层次来看,禅要超越人类文明的三大要素。语言、逻辑、理性本来是人类文明的三大要素,从禅的角度来看却是三个障碍。禅  相似文献   

4.
茶道和禅宗,在日本文化史上都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至今仍然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表征,继续对日本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在研究日本茶道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茶道和禅宗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关  相似文献   

5.
看话禅的修行实践在唐代末期就开始出现,宋代以后成为临济宗的主要特色。看话禅意在把禅师们从公案文字中解脱出来,扭转禅风,归向禅宗明心见性的本旨。云南鸡足山禅宗看话禅源自江南禅宗,从元代开始有鸡足山僧人普通等参学于江南临济明本,回滇后住鸡足山修持看话禅。从高奣映《鸡足山志》中记载的鸡足山诸禅师的看话禅的行实来看,看话禅已经是鸡足山僧人普遍的修持方法。  相似文献   

6.
禅宗公案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本文通过分析举话活动的源流、公案集的出现以及拈颂对公案形成所起的作用,来讨论禅宗公案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公案是在宋代禅师阐释唐代禅师言行的过程中形成的。公案的形成为公案禅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二论禅     
禅只讲主体,不讲客体。历代禅师,诸如慧能所说“自心是佛”,马祖道一所说”自家宝藏”,临济的“且要自信”,赵州的“真佛内里坐”,紫柏真可的“不能置于吾心之外”,都反复强调最高的本体不在外而在内,不在彼岸的天国,而在自我的心中。实际上,禅师们是把”一念之心’提高到了本体的层次。在如何实现禅境的问题上,弘忍提出了“守本真心’,慧能提出了“无住”,临济提出了“立处见真”,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持最高本体不被外物异化,即为了使“一念之心”一尘不染。从本体论来看,“一念之心”的绝对主观是禅的基础。从修养论来看,一尘不染绝对排他是实现禅的过程。从思维方式看,绝对片面的一元模式是禅的保证。这三个环节,都离不开绝对,没有绝对,就没有禅。  相似文献   

8.
道家与禅宗的解脱论李霞解脱自由是宗教之究竟目的.道家与禅宗较之其他学派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并且,两者在解脱论上表现出同异交错性及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的分析。一、这样解脱论的共同通性道禅解脱论的共通性主要表现在两者对解脱的意蕴、途...  相似文献   

9.
禅宗与净土宗成佛论比较杨应龙禅宗和净土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佛教宗派,虽然它们创立的时期先后不同,但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净土宗肇始于东晋庐山慧远,后经北魏昙骛、唐代道绰、善导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及唐以后莲池、魏源等高僧名土的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0.
密宗行者中流传着一句话:“高密十年禅”,意即:要修学好密宗,必须以深厚的禅学理论作为基础,这说明在禅学与密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最基本的共同处在于它们都宣扬师道尊严。一般的佛学流派只有“三皈依”——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而密宗却在佛、法、僧之上,增加了一个教导行者修持的上师,认为一个修持者,没有上师就不可能成佛,因为上师是佛、法、僧的总代表,他把无形的宇宙力量转化为有形,象当年的佛陀一样,具体地指导人的一言一行,因此,只有无条件的服从,才能契入宇宙核心。一个修密者唯有通过修持,上师、本…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禅宗最具有中国特色,它不像其他中国大乘佛教宗派那样有直接明确崇奉的印度佛教流派或经典,如三论宗对中观派,唯识宗对瑜伽行派,天台宗对《法华经》,华严宗对《华严经》等,而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民族的自信自觉为基础。又由于自唐代会昌法难之后,直至明清,中国大江南北的佛教寺院多归属禅门,禅宗在佛教界占据了主要地位,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深、最大的宗派,以至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因此,探讨中国禅宗缘起与嬗变的方式和特点,对于佛教如何中国化以及佛教如何最终成为中…  相似文献   

12.
巴雷特在《佛教禅宗·铃木大拙选集》导言中描述说:海德格尔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有天他在看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正在看铃木大拙的书。海德格尔说,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这正是我在我所有著作中要讲的。不管这里是否有夸张的成份,海德格尔与禅宗的相通之处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相通可从多角度探寻。但我以为,海德格尔与禅宗关注的核心都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他们都是在对人生意义进行冥思或静虑,也正是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海德格尔与禅宗所思所得显出极为惊人的相似。一、“有在”与“实相”——意义的设问与体验的根据海氏巨著《存在与时…  相似文献   

13.
从生存哲学的角度审视源起于印度的“佛”即佛典和佛教中国化了的“禅”即禅学,就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对人的生存方式的自我建构式的、自我解脱式的体悟,它们都以自己别具一格的思省内衡的特征,追寻着人的漫漫生存之路。如果区分两者的不同,则在于佛典更倾向于“实性生存”,注重于在现实世俗的各种痛苦关系的化解中,缘衍出一条实有的心性挣脱的路,它的前方微露出些许涅寂静的光亮;禅学更倾向于“虚性生存”,虽面对现实的痛苦却提倡游离其外,禅修出一条虚灵的心性直指的路,它的前方是一颗非文字、非语言的以“自心”即本心真性映照的佛果。…  相似文献   

14.
刘玒燕 《理论界》2013,(3):119-121
天台智顗与禅宗道信都将一行三昧纳入了自己的修行体系,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此,本文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文章先对智顗与道信的一行三昧法门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然后以此为基础对二者的一行三昧禅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同一来源的同一法门在不同的宗派体系中显示了不同的风格与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禅宗是中国众多佛教宗派中最中国化的一支,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一支.禅宗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禅宗的思想则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禅宗也早已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而二十世纪以来,对于禅宗的研究与探索也己成为东西方学者与思想家们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6.
论魏晋禅代     
咸熙三年(265年)十二月,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退位,曹魏政权移交给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了曹魏统治,建立了西晋王朝。 正式的政权移交过程是和平的不流血的。这种方式古人美其名曰“禅代”或“禅让”。取法上古圣王尧舜禹的传说。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梳理佛教文献中对如来禅与祖师禅的相关论述 ,概括出两种禅法的主要含义 ,并且指出 :其区别在于藉教悟宗与教外别传、真心体用与自心显用、渐修顿悟与无修顿悟、人格理想与艺术境界四个不同的方面 ;其历史界限为从菩提达摩至弘忍是如来禅 ,从慧能至禅宗五家形成前是由如来禅向祖师禅的过渡形态 ,五家的形成标志着禅宗进入祖师禅阶段 ;祖师禅的提出与流传是受中国固有文化影响的结果 ,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和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释、道三家思想错综复杂地作用于王维思想中,使其思想和行为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矛盾现象。积极入世、入世存身的儒学传统和封建帝国鼎盛时期的盛唐气象使他半生进取,好佛而不佞佛;道教和道家哲学的超然出世、逃俗清心、清心寡欲,他只选择清心,但不逃俗、不寡欲;佛家的悲苦厌世、遁世救心,他只选择救心,但不遁世;他亦官亦隐,既入世存身,又清心、救心。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既有社会心理结构和文化心态的原因,更可从“识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禅宗真义和诗歌的禅宗意象中得到释解。  相似文献   

20.
黄敏 《船山学刊》2008,(4):134-137
冯友兰先生对佛教哲学的研究始终以禅宗发展为核心,他对中国佛学发展三阶段的划分也源于对禅宗的思考,他的佛学研究特点,在于将中国佛学的发展放入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背景下考虑。他以禅宗为中国佛学发展的产物.对禅宗的思想渊源、方法及禅宗与宋明新儒家的关系也都有详细分析。所以,要从他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背景思考,从他自身的贞元六书为代表的哲学体系思考,把禅宗放在他的整个中国哲学史写作中来看.才能更准确地评价他在禅宗研究中的贡献及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