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李贺的诗歌是这个黄金时代产生的一朵奇花异卉 ,但是多少年来对李贺的诗歌毁誉不一、褒贬不同。曾经有人把他看作是唯美主义者 ,认为他追求的只是形式美 ,与现实没有多大关系。 2 0世纪 70年代 ,有些论者受了所谓评法批儒的影响 ,把他列为法家诗人 ,认为他的诗歌处处和儒法斗争相关。 80年代以后 ,有些学者反对从儒法斗争角度去评价李贺 ,可是又走入另一个极端 ,避而不谈李贺诗歌和时代政治思想斗争的关系。这样 ,李贺的面目及其诗歌的历史价值还是模糊不清。究竟如何评价李贺的诗歌呢 ?这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李贺作为中唐诗坛的代表 ,无疑他是带着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走进中国诗歌的圣坛。他以“鬼诗”、“鬼才”著称 ,然而他对李白、杜甫诗风的继承 ,仍是有迹可查 ,这一点中国古代诗评家中有些人已经意识到了 ,本文试从李贺同时代及其后人评论中 ,论证李贺与李白、杜甫诗歌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对李贺诗歌的赞赏。李贺,字长吉,公元七九○年出生在今河南宜阳县境内的昌谷,只活了二十七岁。他才华出众,可是短暂的一生,受尽迫害,困顿抑郁,处境非常凄凉。在贞元、元和时期激烈的社会阶级斗争的推动下,他用自己的笔,自己的生命和血忱,唱出了他所处的中唐时代的声音。他遗留给我们的二百四十多首诗歌,在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艺术上更是别标一帜。这些诗,想象丰富、奇特,构思新颖、精巧,语言凝炼警策,色彩浓艳,对屈原以来诗歌创作中积极浪漫主义传统,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拟就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淡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李贺诗歌中的心灵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巍 《理论界》2007,(4):188-190
李贺诗歌是他内在心灵图景的显现。李贺诗中的神鬼世界,是诗人用自我心灵幻化出的虚境,是他在现实人生绝望后寻求到的生命归宿。  相似文献   

5.
五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杰出诗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令人一见难忘的艺术特色。李贺就是这样的诗人。他从屈原以来的诗歌中吸取精英,但又不肯踏常袭故,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自己新颖独具的感受,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反映复杂的客观现实,寄托自己的爱憎之情。他的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多样而独特的主题,而且形象生动,语言劲挺,“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旧唐书·李贺传》),  相似文献   

6.
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是清人王琦编注的。王琦是清代研究唐诗的专家。他的《李太白集注》,跟仇兆鳌的《杜诗详注》齐名,但《李贺诗歌集注》卷首,选登了戴叔伦《冬日有怀李贺长吉》的诗。据权德舆所作戴叔伦墓碑铭,戴是德宗贞元五年(789)死的,而李贺则是贞元六年(790)生的。这首诗或是伪作,或是所怀李贺长吉另有其人.总之不是诗人李贺。王琦盖误也.  相似文献   

7.
李贺,中唐诗坛的一颗彗星,以他独特的风格为中国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着重阐述李贺诗歌这种虚荒诞幻的风格给我们带来的瑰奇谲怪之美。  相似文献   

8.
李贺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明显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其一诗歌展现时光无限与个体生命有限的矛盾,借以出世。其二诗歌意象体现了“齐物”特点。  相似文献   

9.
诗歌意象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它的特点对个体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有关键意义。本文从李贺诗歌意象的构造、特质、组合三方面浅析他诗歌意象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是奇诡、晦涩,有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和美学倾向。这种追求与倾向,与李贺的自身经历有关,更与其所处的大唐帝国由盛变衰有关。把握住了这两点,也就把握住了理解李贺诗歌的关键和钥匙  相似文献   

11.
李军 《殷都学刊》2004,(3):56-59,80
这反而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宋无诗“史”的特点。元代诗人宋无诗初论@李军$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北京100875~~~~[1]杨镰.元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元人十种诗[Z].北京:中国书店,1990 [3]袁世硕,阿布晋一郎.解识龚开[J].文学遗产,2003,(5):8496.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下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胡适开创的。胡适不是一个诗人,但却成了一个诗人;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却没有成为一个诗人;郭沫若是一个诗人,但却是一个短命的诗人。……文章以对诗,对新诗语言、情感的独特理解,回顾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论述了胡适、冰心、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穆旦、郑敏以及《七月》《希望》、《九叶集》等诗人和诗派,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上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胡适开创的。胡适不是一个诗人,但却成了一个诗人;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却没有成为一个诗人;郭沫若是一个诗人,但却是一个短命的诗人。文章以对诗,对新诗语言、情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回顾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论述了胡适、冰心、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穆旦、郑敏以及《七月》、《希望》、《九叶集》等诗人和诗派,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李朝末期,社会极度堕落,百代硕学李星湖、丁茶山归隐林下,文运陷入混沌。天才诗人申纬继金昌协之后成为时代的彗星。其诗以苏轼为宗,自命“由苏入杜”,又因同清代名儒翁方纲等江南名士广泛交游,故受清朝清丽纤靡诗风之洗礼。其书、画亦为人颂。因此,申纬以诗、书、画三绝名扬中外,在朝鲜汉诗文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路云 《云梦学刊》2011,32(6):93-96
一个拥有诗歌生命的诗人或诗歌作品,必为世代传诵。杨闻韶的诗歌创作和短暂一生构筑出他奇异的诗歌生命。杨闻韶诗歌生命是通过他诗歌中环环相设的隐喻系统不断涌现出来的。略低于体温的语感、渴求信靠的叛逆的心灵、以对死亡的思考为基点和以均衡性损坏和节奏的改变为特征的即时性吟唱的诗歌模式,构成杨闻韶诗歌生命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抒写性灵的诗歌主张、诗中表现的"出水芙蓉"一般自然清新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的写作风格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认为,把般若观照与山水审美活动相结合,是他取得这些成就的一个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待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朱湘是一个客观平和的诗人。在诗论中对传统诗词文化的推崇及在自己的大量诗作中对传统诗词文化的融解,是朱湘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山水诗是王维诗中的精华,其意境呈现出的是空灵寂静的特点,而这是由于他受佛教禅宗色空观影响的结果。作者从王维山水诗空灵寂静意境的体现、表达方式两方面作一些探析,以助于加深对王维山水诗的理解,更好地把握王维山水诗的特点,真正实现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以诗人兼诗论家的眼光评论陶诗 ,精辟扼要。本文以此为导向 ,从“一语天然万古新”———自然天成的诗歌风格、“豪华落尽见真淳”———任真固穷的人格风范、“南窗白日羲皇上”———崇尚自然的诗意人生、“未害渊明是晋人”———遗世独立的高怀雅致四方面论述陶渊明的诗与人 ,它对从新的角度把握陶诗及进一步理解元诗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后期是由传统诗歌向近代诗歌转变的时期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即为这一转变的出色代表。它反映了由于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 ,诗人的视野已开始关注域外的新鲜事物 ,诗作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哲理、新观念。人境庐诗深刻地表达出对列强侵略的警觉和对西方文明先进性的认识 ,生动地记载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足迹和对东方国家备受欺凌的命运的反思。尤其在艺术手法上难能可贵地达到了传统形式与新思想新意境相交融的境界 ,遂使黄遵宪在近代诗歌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被公认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