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哈尔滨从城市建筑伊始,虽受到较多的西方建筑文化熏染,但也存在中西融合共生的城市景观,并形成了以文庙、极乐寺中国传统建筑群为代表的历史街区。以这一历史街区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流变作为研究对象。揭示这一历史街区的演化过程和主要建筑风貌特征。分析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哈尔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和发展势态。  相似文献   

2.
绍兴是一座具有典型水乡风光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从总体上看,绍兴城的建筑,应当以经济实力为依托,妥善处理好发展现代建筑与保护古城风貌之关系,十分强调突出“文化”与“旅游”两大基本特色。由长期历史、文化演进而成的名城绍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建筑,并以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结合参加设计竞赛的体会 ,从地理文脉与整体风貌 ,历史文脉与城市肌理 ,空间网络与生态环境 ,山地风貌与建筑形态 ,以及传统文化形态保护与街区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简要阐述了山地传统保护街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与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4.
五大道是天津最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其独具特色的异域空间形态、风格多样的建筑风貌以及特殊的社会人文背景使其在国内外声名鹊起,成为展示天津城市多元文化交融特色的重要窗口。文章从规划与空间认知的角度,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形成、空间形态、规划思想及其风貌特色进行了解析,借以诠释五大道历史街区所特有内涵与魅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历史资料和实物调查,对宜昌城市历史变迁到近代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形态特点作了简要的概述、分析和介绍。研究宜昌近代城市发展历史及特色,无疑对保护和发展这座古城十分有益。在当前城市化进程日渐迅猛之时,在注意保护传统风貌和建筑的同时,对近代的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有价值的近代建筑如何认识和保护则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具有浓厚的黔东南原生态审美文化的特质。其歌舞艺术、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建筑艺术等都体现出民族性、自然性、生态性、古朴性的审美风貌,并为现代性进程中的人们提供了别样的美学韵味和体验价值。对于新时期的原生态审美文化开发而言,我们需要秉承民族特色性、古朴乡土性、参与体验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民族审美文化样态体现出人与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整体和谐、互为主体的风貌。  相似文献   

7.
建筑风貌对城市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构成城市总体印象的关键部分,是影响和决定城市特色的最基本要素。城市快速发展中,城市建筑风貌应具有怎样的特色?现代建筑应该具有造型轻巧挺括、色彩清新明快、装饰精致典雅、外观靓丽大方,既有地方传统风韵,又具强烈时代气息的总体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8.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城市整体形象建设中结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注重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建设中融入公共艺术,能够实现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良好传承,并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旨在对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并从整体性设计的城市文化、规划、建筑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佛山具体实际情况,可从佛山旧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格局、"点、线、面"结合构建整体的历史文化旧城布局、旧城区岭南水乡风貌的恢复、城市文化形象的确立与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对佛山旧城区进行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0.
西山徐氏仁本堂是苏州西山地区一处集清代四朝建筑风貌的古民居建筑.本文从仁本堂雕饰纹样题材的寓意性以及儒商文化等方面对其建筑雕饰纹样的艺术表现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散落在太湖沿岸的普通商人宅第建筑艺术的重视,并从传统建筑雕饰艺术中找到适合当今城市环境设计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强调区域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从这种理念出发,对整合张家口地区的文化遗产,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了探讨。认为深入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与广泛地历史文化知识传播,对充分展示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河北乡土建筑保护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津老城厢地区历史文化及拆迁前保留建筑现状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史资料和实地调研,归纳了老城厢地区在天津城市历史发展中自明清时期至今,由具有绝对统帅地位的政治活动区,到逐渐没落,直至成为城市普通居住区的演变过程。分析总结了天津集商业文化、外埠文化、西洋文化、平民文化于一身的多元开放的文化特征,以及这种文化特征影响下的天津四合套在院落布局、形制规模、细部装饰等方面的建筑特征,并对拆迁前历史风貌建筑的数量、保存状况、建筑特点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希望能在如实记录历史的基础上,为其他城市旧区更新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合肥淮河路商业步行街中的建筑符号学运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步行街可以承载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符号学这一新的理论来研究商业步行街,通过对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上建筑符号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从符号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将来的商业步行街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先秦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为轴心来论证古代城市文化的形成原因,以《诗经》为材料阐述古代城市文化的精神历程和时代特征,解说了古代城市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指出了先秦之际,在个体与群体,自然与社会的杂揉中,形成古代城市文化发展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凸现。重庆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如何发掘、保护、开发、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 ,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 ,使之在提高重庆综合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问题 ,似应引起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重视。为此 ,从问题的提出、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思考与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民俗集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心理的等诸多文化因素于一体,是最具审美特质的"生活材料"。我国现代小说家对女性的婚姻习俗、禁忌恶俗和信仰习俗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这些民俗成为作家反映女性社会地位、生存状况、文化心态以及解剖国民灵魂的最好标本。  相似文献   

17.
以合肥市城市建设为例,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出发,思考城市的历史文化、景观与生态资源、城市与人三个方面问题,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应多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生态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城市景观建设以人为本,探索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8.
建筑界的两种共存和一种冲突,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重视对建筑传统性、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当前中小城市建设发展中现代化与传统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例,着重论述了现代建筑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延续间趋同与存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由坊、街、巷组合而成的城市地域空间仍保持着其古老的样态,但坊制却经历了由盛到衰的演变,曾经对城居者的居住环境与范围进行限定的坊制已不复存在,坊仅仅是城市社区单位的名称而已。走出了封闭的居住空间的城居者,在若干个坊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不同等级与层次的人文社区,其中每个人文社区都有着使其得以凝聚的共同文化。城市社区中的街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时代的风格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街巷的外观建筑、名称及其内里空间更是折射出带有社区差异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当年广州十三行商馆区——一道耀眼的西洋建筑风景线,蕴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向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史。作为西洋建筑文化的西来初地,它演绎了中西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叠加与融合的悲喜剧,开启了中西合璧建筑文化景观百多年来在天朝大地的延续、发展与共识,已熔铸为至今培育广州世界名城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形态,有必要加以保护、利用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